当前位置: 首页 文章

汽车行业几多变幻,从上汽大众看中德如何合作共赢

2023-03-01 浏览:3.00万 评论:0

去年,德国总理朔尔茨首次访华。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他是第一个访问中国的西方大国领导人,并且此次访问正值中德建交五十周年。这么多年过去,中德关系已从一颗幼苗成长为一棵大树,而汽车产业合作是中德双边关系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作为国内历史悠久的汽车合资企业之一,第一家中德合资车企——上汽大众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成立以来,始终以开放、包容、共赢的合作精神,与德方携手共进,积极推动汽车产业发展和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开启中国汽车合资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篇章。

1978年,改革开放初起,百废待兴的汽车产业乘上这股东风,走上了“合资之路”。当时的上汽大众也不例外,中德双方经过6年漫长的谈判,终于在1984年10月宣布成立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现更名为“上汽大众”)。此后,德国与中国、沃尔夫斯堡与上海便紧紧联系在一起,开启了股东双方德国大众和上汽集团包容并蓄、合作共赢的发展之路。

一度在国内深入人心的桑塔纳,是中国第一款合资生产的轿车。它不仅仅是一个汽车品牌,更是一段历史的记忆和时代的符号。从第一辆CKD桑塔纳轿车组装成功,到成立“桑塔纳共同体”,再到桑塔纳的国产化率由2.7%上升至90%……一系列的历史进程不仅让桑塔纳成为了一代国民车,更是直接带动了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的技术改造,迅速提高了上海汽车工业整体装备水平,使轿车制造能力实现从小生产到现代化大工业的跨越。

从桑纳塔起步,上汽大众开始不断学习吸收德国的先进造车工艺与技术,并聚焦研究中国消费者的用车场景与需求,为一代又一代的消费者提供高品质车辆。历经不断的发展进化,现如今上汽大众车型覆盖A0级、A级、B级、C级、SUV、MPV等多个细分市场,并在上海、南京、仪征、乌鲁木齐、宁波、长沙等地都建有生产基地,累计产量超2600万,一直走在进阶的路上。

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中国成功加入WTO,上汽大众也积极提升自主研发能力以应对市场的变化。它突出转型升级、开启战略调整:一是提升自主研发能力,打造国家级技术中心;二是及时调整“以产定销”模式,迅速扩大销售网络;三是扩建一流生产基地,建立现代化的汽车制造工厂。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上汽大众的发展壮大,就像一台超大功率的发动机,还持续拉动产城融合发展。

随着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如今在汽车“新四化”的浪潮下,上汽大众正围绕“共创2025”战略加紧布局新产品、新技术、新业务,积极推出具备竞争力的产品,在汽车产业的各个细分市场均有涉猎。

上汽大众清楚地明白拥抱汽车智能化、网联化、低碳化、共享化浪潮,向智能与电动化转型,是汽车行业、也是企业自身的未来。从最初的的桑塔纳,到如今诞生于MEB平台的纯电系列ID.家族,上汽大众一直积极研发新产品,在传统燃油车领域以及新能源领域都取得了优秀的成果。

上汽大众还携手各大互联网、科技类厂商共同探索智能化技术,结合德系品质与前瞻科技的共同优势,打造更加智能的汽车产品,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与华为联合发布的“全栈一体化仿真平台”解决方案,就是其在这方面的一个尝试。

经过将近40年的探索与实践,上汽大众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而它开放、合作、共赢的合资合营精神,是其从成立之初到现在一直的坚持。

如今在汽车行业转型变革的新时期,面对诸多新挑战,相信上汽大众能够在中德双方的精诚合下,继续携手共进,努力向着成为值得信赖、具有价值、富有创新精神的汽车合资企业大步迈进。

声明:本文由太平洋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100天汽车动态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