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章

花样车库丨当发动机转速达到7000转时,一切都将逝去

2021-01-15 浏览:2487 评论:0

对于汽车爱好者来说,2019年最值得期待的电影非《极速车王》莫属。虽然由于疫情的影响,该片在国内的首映推迟了大半年,但这丝毫不影响同样为汽车爱好者的我通过各种'野路子'提前获取该片资源而独自暗爽。相信大部分朋友都已经看过这部影片了,那么今儿也不算剧透(顶多叫炒冷饭),咱简单唠唠这部荣获'豆瓣2020评分最高外语电影'第二名的电影,究竟有哪些触动我们的看点。



当然,在开唠之前,我还是有必要给少数没看过该片的车迷们简单捋一下剧情的哈。


福特被黑了一波



本片是一个以赛车、赛事为故事背景的改编传记电影,虽然有些情节经过了艺术加工,但整体的历史还原度还是比较高的。1963年,福特的老板亨利·福特二世与法拉利创始人恩佐·法拉利谈判的收购交易,由于过度苛刻的附加条款而以失败告终。被激怒的福特当即决定打造自己的赛车团队,并立言将在每年一度的法国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上击败法拉利。



然而,在接下来的两年中,福特车队制造及派出参赛的几辆GT40型赛车都因为悬挂断裂、油耗过高、刹车失灵等各种各样的故障而导致根本没能完赛。至此,福特陷入了尴尬的局面。1966年,GT40的首席设计师卡罗尔·谢尔比与英国车手肯·迈尔斯一起,重新设计和调试了赛车,并率领最新研发的福特GT40 Mark II再临勒芒。而法拉利派出参赛的,则是自家的最新款法拉利330 P3。GT40速度更快,而330更轻且省油,于是,两辆赛车一时间难分伯仲。


▲福特GT40 Mark II


▲法拉利330 P3


在赛事的初始阶段,福特一直落于下风,但迈尔斯不顾自身安全,长时间以超过7000转的转速高负荷行驶,终于冲进前三。等到第17个小时左右,法拉利车手洛伦佐·班迪尼与迈尔斯竞速,由于持续推进导致发动机过热而败下阵来。至此,迈尔斯的福特一号和布鲁斯·迈凯伦(超跑品牌迈凯伦创始人)驾驶的福特二号开始领跑比赛。



最后时刻,比赛的领先者是三辆福特。于是,福特的公关人员里奥·比比决定,为强调赢得比赛的是制造商,而不是车手,所以要求三辆赛车并排越过终点线。虽然谢尔比极力反对这项提议,但最终,由于迈凯伦驾驶的福特二号在比赛开始时比迈尔斯的福特一号落后八米,在起跑时覆盖了更多的地面,导致当三辆车同时冲线时,迈尔斯实际上已经落后于迈凯轮了,所以最终冠军易主迈凯伦。但福特以包揽前三的绝对优势获得了这场与法拉利的较量,并在接下来的三年中夺得了勒芒24小时耐力赛的四连冠。



这部时长152分钟的电影以双主角叙事记录了福特1966年这场被载入史册的完胜,由马特·达蒙饰演设计师卡罗尔·谢尔比,克里斯蒂安·贝尔饰演车手肯·迈尔斯。


影片双主角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简单探讨下这部影片的双主角了。首先是谢尔比,他一生的经历的堪称传奇,由于7岁就患有心脏瓣膜疾病,谢尔比的大半个童年都在床上度过,神奇的是,这个不幸的孩子长大后却成了职业赛车手,赢取了F1、勒芒等大赛的各项大奖,还刷新了16项美国和世界速度纪录。患有心脏病的谢尔比在参加比赛的时候会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用以缓解胸痛。1959年,他因为身体问题告别了职业赛场,退居幕后做起了汽车设计师和赛车设计师。他设计的福特GT40赢得了1966-1969年的四届勒芒大赛冠军,甚至在1966年包揽了勒芒赛事的前三名。



1961年,谢尔比写信给英国AC:'给我一个车身,我给它安上福特的引擎',又写信给美国福特:'给我一台发动机,我可以把它安在AC的车身上'——就这样,他'空手套白狼'地组装了世界上第一辆Cobra。1990年,67岁的谢尔比进行了心脏移植手术,还顺便'借'了一个肾脏,甚至术后尚未度过排异反应阶段就去参加了人生最后一场比赛,并差点打破Viper(道奇蝰蛇)的圈速纪录。电影中所记录的传奇故事显然只是谢尔比精彩人生的一小部分。



肯·迈尔斯的一生同样颇具传奇色彩。他被业界誉为'六十年代最厉害的车手',同时也是一名熟练的机械师和工程师。他协助设计了那个年代福特的一些顶级性能汽车,包括谢尔比GT350,并被选入国际赛车名人堂。1966年,他更是以一己之力夺得戴通纳24小时耐力赛和赛百灵12小时耐力赛的冠军。如果此时的他再拿下勒芒赛的冠军,那么肯·迈尔斯就将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同年赢得这三大奖项的车手,这一壮举至今没有人实现,因此他是最接近世界汽车耐力锦标赛大满贯的人,受到全世界车迷的尊敬。



放荡不羁是这个男人的代名词,自由和速度是他的人生标签。他的一生,可谓'为赛车而活',最后,他也因赛车而死。



福特大战法拉利


该片片名直译过来就是《福特VS法拉利》,全程几乎无尿点,最后一部分长达几十分钟的赛车戏更是令人过足眼瘾,肾上腺素飙升。



仔细琢磨这部影片也挺有意思,作为一部美国人自己拍的电影,却在黑福特上无所不用其极,把福特上上下下批评得体无完肤:福特以'福特式'的方式赢得了比赛,然而,真正支撑着他们夺冠的,其实是'法拉利式'的竞技精神。当福特所有的高层以及媒体记者都涌向冠军的时候,只有恩佐·法拉利默默地向肯·迈尔斯脱帽致敬。



事实上,肯·迈尔斯和卡罗尔·谢尔比的天作之合,自始至终真正的敌人从不是战绩彪炳的法拉利,而是福特公司内部的矛盾。我们会发现无论在任何'主义'的国度,黑暗的人性、愚蠢的'官僚主义'和腐败的体系都是成功路上的拦路虎。



但换一个角度去看肯·迈尔斯的抉择,他的妥协更多的是在坚持理想主义时的无奈之举,他知道只有这样,才能换来自己在赛场上的永恒驰骋。因为速度和快感才是这个天才车手肯·迈尔斯一生为之追逐的梦想,所谓的金钱、头衔都是浮云,最重要的是自己内心对于赛车的忠贞热爱。赛道上的风驰电掣,发动机的轰鸣声,竞速时疾风掠过面庞的快感,气缸里燃烧的热血……都代表着每个直男最硬核的英雄梦想。



正如影片最开始的那句台词:'当发动机转速达到7000转时,一切都将逝去。'


写在最后


就在1966年的那场勒芒赛两个月之后,肯·迈尔斯在调试GT40的过程中意外死亡。这是命运的遗憾,也是英雄的落幕。虽然他并没有赢得勒芒24小时耐力赛的冠军,却赢得了对手以及全球车迷的尊重。



最后用一句全片令我触动最深的台词作为结尾:'人这一生,能清楚自己想做什么并且能乐在其中,是真正幸运的事情。'

声明:本文由太平洋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100天汽车动态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