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章

充电桩电费翻倍涨,今年国庆“电动爹”都躺家里?

2023-10-02 浏览:1.63万 评论:0

今年的中秋国庆长假,被视为是史上热度最高的一次国庆黄金周。“15个小时才出广东”的架势,恐怕让不少新能源汽车用户都望而却步。当然,这还不是最糟心的。最近,关于充电桩价格上涨的事情,也让很多新能源汽车用户不再淡定。有车主发现,同一时间段不同的公共充电桩的充电价格,从之前的1元左右/度突破至2元/度以上,一夜之间几乎翻倍。新能源汽车的一大优势正是其使用成本明显低于燃油车,但是,按照电费这样的上涨幅度,每天充电的用户,一天的充电成本就上涨15-16元,一个月下来多花了500-600元。现在的“电动爹”,真的不好伺候了?

“充电特种兵”出现

公共充电桩的充电价格上涨并非个例,目前,上海、广州、武汉、青岛、重庆、深圳等城市均出现了价格上调的情况,冲破2元/度也不罕见。一夜之间,电动车用车成本翻倍成为车市热议话题,但真实情况如何?消费者对此有何反映?以广州为例,小艾比较了不同区域之间的充电价格。

首先从收费方式看,充电站主要分为全天固定电价和分时电价两种类型,其中大部分充电站都按“峰谷分时”进行收费。

小艾在广州大道中和黄埔大道交界处某充电站了解到,该站点以11:00—12:00和15:00—17:00两个时段为峰时,电价高达1.84元/度,相比谷时充电费0.72元/度,多了足足1.5倍。而在靠近天河公园附近的充电站,不同品牌之间的峰时价格有所差异,从1.2元/度到1.85元/度不等。

即便是相同品牌,不同区域之间的价格也有所不同。以特来电为例,在天河区华普广场,全天候充电为1.5元/度;在越秀区动物园附近,06:00-21:00则为1.05-1.50元/度;南沙区东涌镇全天候为0.70-1.78元/度,白云机场以北的花都区域为0.78-1.65元/度;在番禺区大学城附近的价格则为1.37元/度。

相比之下,花都、黄埔、南沙等区域,谷时充电费明显较低,以至于有车主为了选择低价充电站不得不跨区域充电。甚至,有不少网约车司机被逼成了“充电特种兵”,要么到郊区充电,要么每天卡点在0时到7点的谷时充电。

消费者惴惴不安?

从成本上看,充电桩电费涨价后,燃油车和电动车的用车成本差异还那么大吗?

近期,国际油价波动较大。9月24日,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最新数据,本次油价调整后,全国各地区92号汽油的价格为8.6元/升,95号汽油的价格为9.2元/升。

从同等续航里程来看,一辆搭载60kWh电池包的纯电车与一辆50L油箱的燃油车比较,两者续航都可达500公里。前者按高峰1.8元/度来算,充满总费用大约在110元至130元左右;后者按当前油价来算,总费用在430元。综合来看,新能源汽车在使用成本上依然有着明显优势。

那么,到底是哪些原因让消费者认为新能源汽车“不划算”呢?

其实,根源在于供需不平衡。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1310万辆,与之对应的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约为521万台,存量车桩比约2.5︰1,而存量新能源汽车与公共充电桩比例约为7.1:1,距离“一车一桩”的目标仍有很大差距。

供需不平衡是引发充电价格上涨的因素之一,目前涨价明显的充电桩多出现在特来电、星星充电等充电桩运营企业及第三方充电服务平台,除电费外,服务费也有所上涨。

另一方面,则是赶上用电高峰期。此次涨价的时间节点正是暑期,从每年的6月到9月,都是夏季最热的时候,这既是新能源车用电旺季,也是充电站电损较高的季节。

中国充电联盟副秘书长仝宗旗指出,每年夏季用电高峰,电费都会在这个阶段上涨,今年部分地区调整了峰值电价,尤其是把原来中午12点到下午14点的“平时”调整为“峰时”,令消费者的用车成本上涨了不少。例如在上海,峰时和谷时的电费价差最高达到一度电1.89元。

即便电费不断上涨,但盈利能力仍然是充电运营商的头号难题。截至目前,特来电、星星充电等头部充电桩运营商,一直处在亏损状态,即便有盈利的充电站,赚来的钱也都用来补新建站的“钱窟窿”。也就是说,从运营商的角度,为了实现转亏为盈,后续充电费用可能会继续上涨。面对这样的不确定性,消费者始终惴惴不安,担心总有一天被“收割”。还有一部分群体对充电费用价格大为敏感,那就是网约车司机。对他们来说,行业“内卷”导致运力出现饱和,运费、收入不断下降,充电费用不断上涨也令其成本压力陡增。

插混市场全面起势

伴随着充电价格的上涨,新能源汽车的格局已经在松动。曾作为“过渡产品”的插混车型愈发具有市场竞争力,占比在提升。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就认为,目前电动车价格成本偏高、电池成本也偏高、补贴又在下降,所以未来几年插电混动和增程电动车型会增多,占比会从2022年的22%逐步提升到30%—40%。

今年上半年,新上市的插混车型包括吉利银河L7、比迪宋Pro DM-i 冠军版,哈弗枭龙MAX,广汽本田e:PHEV强电智混车型,等等。从产品配置及价格区间看,这些车型已让消费者体验到了“油电同价”。

新产品陆续涌入,特别是当“国补”退出后,插混车型销量增长明显。相比电池使用量更大的纯电车型,插混车型受原材料电池价格的波动影响较小,而且没有了“里程焦虑”,购车成本更低,产品优势进一步凸显。

数据显示,2023年1-8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537.4万辆,同比增长39.2%,其中插电式混动车型销量152.9万辆,占比达28.4%。与此同时,插混车型销量同比增幅86.9%,而纯电车型仅实现了 26.4%的增幅。

无形之中,消费者再次选择了用脚投票。

爱点评

如同蝴蝶煽动了翅膀,引发了一场飓风,一场充电站充电价格上涨,也意想不到的促使一些用户转向购买插混车型。当然,这背后有多种原因,纯电本身销量也在上涨,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此次充电费用价格上涨,根据供需匹配原则,未来将有更多资本愿意介入其中。服务量一多,充电价格重新恢复到一个略低水平,往复几次,最终形成一个多方都能接受的一个价格区间。

声明:本文由太平洋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混动时代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