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章

人员流动趋缓 人均涨薪8%——两份报告显示汽车业竞争力稳步增长

2022-09-28 浏览:4297 评论:0
人员流动趋缓 人均涨薪8%——两份报告显示汽车业竞争力稳步增长人员流动趋缓 人均涨薪8%——两份报告显示汽车业竞争力稳步增长

作为汽车行业发展的“晴雨表”之一,汽车人才也在行业实现了微增长的2021年,有了一些新的变化与趋势。近日,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发布了《2021年汽车行业劳动用工对标报告》(简称《用工报告》)和《2021年汽车行业薪酬报告》(简称《薪酬报告》),结果显示,在全行业利润跌幅较前两年出现明显收窄的情况下,行业整体人效指标稳健向好。

“尽管2021年行业整体人员离职率仍高于入职率,但数据显示,行业整体人员的流动趋势开始放缓,与此同时,人工成本总额和人均工资也呈现出增长趋势,这表明汽车人才的待遇比上一年有所提高。”前不久,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助理研究员黄晓静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的经济下行压力依旧,车企面临的形势较为严峻,但行业整体仍处于向好发展的态势,薪酬和待遇有望保持平稳增长的趋势。

01 入离差收窄 研发与营销领域流动加剧

近年来,由于遭遇到疫情、供应链不稳定以及国际形势多变等因素的影响,汽车行业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由此也导致了从业人员流失,具体表现为离职率高于入职率。然而,在竞争加剧、格局生变的2021年,汽车行业却以前所未有的韧性实现了微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行业整体的人员流失率也有所下降。根据《用工报告》统计的数据,2021年汽车行业整体人员离职率虽然高于入职率,但相较之下,入职率比上一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入离差开始收窄,人员流失的情况得到了缓解。

具体到不同岗位,2021年行业流动最大的莫过于研发人员和销售人员。其中,2021年研发人员的入职率达到19.8%,在新能源汽车研发领域,企业的入离职率分别为30.7%和28%;而智能网联研发岗位的入离职率分别达到44.6%和27.4%。“这主要是由于自主乘用车板块研发专业高流动引起的。数据显示,2021年自主乘用车研发人员入职率为31.3%,为近8年来最高水平,薪酬涨幅达到9.1%。”黄晓静指出,行业销售人员的流动加剧,同样也是来自于自主乘用车。结合薪酬及用工对标数据发现,2021年自主乘用车营销人员入职率高达35.8%,入离职率差为17.2%,呈现整体大幅流入趋势,中低层营销人员薪酬涨幅达到14.6%。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自主品牌乘用车正处于快速扩张的阶段。”黄晓静告诉记者,一方面,出于加大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技术领域布局的需要,自主品牌需要大量的自主研发人员,导致了研发人才整体已经处于竞争非常激烈的状态;另一方面,国内自主乘用车企业开始进行新营销模式的探索,增加直营门店开设,再加上近两年我国汽车海外出口表现亮眼,车企对国际化营销人才需求加剧,这直接拉动行业营销人才数量的大幅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之所以行业离职率依旧大于入职率,主要是企业在当下通过减少不必要人员费用的支出来“提质增效”,比如一线直产和劳务实习人员。在产线自动化率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单一重复性操作的岗位逐步被机器设备所取代,行业对一线直产人员的需求总量下降。

人员流动趋缓 人均涨薪8%——两份报告显示汽车业竞争力稳步增长

02 人均工资涨8% 待遇多元化

对于车企来说,去年的日子并不好过。据统计,行业整体销售收入为3.34万亿元,同比下降3.9%;整体利润总额则为2114亿元,同比下降1.7%。然而,人才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愈发重要,2021年汽车业的人工成本总额(即企业在人员方面的支出)和工资总额却实现了逆势增长,人均人工成本和人均工资同比增幅更是高于近5年来的平均增长率。《薪酬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汽车行业人均人工成本为23.1万元/人,同比增长10%(近5年平均增长率为5.9%);行业人均工资14.9万元/人,同比增长8%(近5年平均增长率为6.5%)。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人工成本总额还是人均人工成本的同比增幅,均高于工资,主要原因是除了社保因素影响外,企业待遇朝着更丰富和多元化方向发展。“我国人口红利正在消退,且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使得汽车企业不得不在提高员工工资的同时,增加一些软性福利,从而提升员工的幸福感。”黄晓静举例道,家庭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和员工再教育等,这些都成为了车企在人工成本总投入有限的情况下为员工提供的多重福利,用以吸引和留住更多优秀的汽车人才。

从不同人员类别来看,2021年人均工资增幅最高的是准直接人员(指生产一线提供辅助服务的人员,如设备维修工、模具维修工、质量检验工等),比上一年增长13%,其次是研发人员(同比增加10.6%)和营销人员(同比增幅9.6%,不含高级营销)。

黄晓静指出,之所以准直接人员的人均工资增幅最高,主要是因为随着产线自动化水平不断提升,企业对以设备维修、模具维修为代表的准直接人员需求不断增加,这使得准直接人员人均工资快速提升。此外,相较于研发、管理、营销人员,一直以来技能人员人均工资都处于行业低位,基数较低。而在2021年,中国自主品牌快速发展,企业订单量充足,生产饱和度高,这也使准直接人员人均工资的增幅处于行业里较高水平。

人员流动趋缓 人均涨薪8%——两份报告显示汽车业竞争力稳步增长

03 自主车企待遇向合资看齐 但盈利仍偏弱

2021年,国内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完成954.3万辆,市场份额达到44.4%,创下了近10年新高。崛起的背后,是自主品牌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越来越大的投入,《薪酬报告》显示,2021年,自主乘用车板块人工成本总额和工资总额呈现增长趋势,且均高于行业平均增幅。

当然,与合资车企2021年的人均工资(17万元/人)相比,自主车企的人均工资相对仍然偏低,仅为15.3万元/人,但比上一年增长9%,且近5年平均增长率(增长9.2%)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充分说明,自主品牌车企的员工待遇正在赶超合资品牌。据黄晓静介绍,近些年自主乘用车企人均人工成本和人均工资快速增长,与合资车企的差距逐年缩小,甚至在研发等核心岗位的平均工资已经与合资车企持平。

但是,自主乘用车目前的整体盈利能力依然较弱。据悉,除销量外,2021年自主乘用车板块各项经营指标呈现下降态势,其中利润下降最为明显,仅有少数企业实现盈利且正增长。

此外,自主乘用车板块虽然人均销量和人均销售收入连续两年稳步提升,但人均利润尚未出现增长和稳定态势。对此,黄晓静强调,应当理性看待,一方面,上游原材料价格大涨、人工成本刚性增长使得企业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另一方面,汽车企业在产品与技术的大额研发投入,导致了短期仍处于战略性亏损阶段,由此带来了利润下降。她表示,随着研发投入持续增长,自主乘用车企未来业绩增长蓄势待发。在接下来的几年,自主车企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得到提升。

在谈到今年的行业用工与薪酬情况时,黄晓静认为,在经过了多年的人员流动与调整之后,今年有望实现入离职率的进一步收窄,甚至可能会出现人员流入大于流出的现象。“尽管今年经济形势比较严峻,上半年也遭遇了不少挑战与困难,但我们了解到,车企并未有大幅缩减人员工资或待遇的打算,因此人工成本和工资总额可能会呈现微增长的发展态势。”黄晓静如是说。

文:施芸芸 编辑:陈伟 版式:王琨

给小编加个鸡腿!

声明:本文由太平洋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100天汽车动态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