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章

新能源车技术同质化,价格也一样,只剩设计差异化了?

2024-04-27 浏览:1253 评论:0

比亚迪发布云辇-Z底盘技术,是不是意味着,新能源车三电、智能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后,最后一块技术拼图也完成了?

宁德时代发布磷酸铁锂电池,神行PLUS,兼顾1000km长续航和4C超充,10分钟补能600km续航,固态电池的需求,似乎也没那么急了。

加上已传播了一段时间的综合续航2000km的比亚迪第五代DM-i混动系统,还有本月中旬广汽传祺发布的能量密度达到400Wh/kg的全固态电池等新技术,新能源车新技术发展迎来全方位阶段性的突破。

但也出现了一个规律,新能源技术,谁也谈不上领先,只剩下抢先发这一个噱头了。

北京车展的新技术,很独特吗?

北京车展上,绝大部分车企带来的新能源技术,都是自家此前发布已久技术的延续,真正有革命性的,就是开篇提到的比亚迪云辇-Z和宁德时代的神行PLUS电池。这两项技术也代表了目前车圈两种不同的玩法。

关于汽车技术研发,我们知道,即使是逆向抄作业,一项新技术推出后,友商也不可能在短短的两三个月时间内,就完成从逆向,到研发,到开模生产,软硬件匹配,试制的全过程,因此,从整车技术角度来看,无论是谁推出一项看似改变行业玩法的技术,这项技术的风向,其实早已在业内达成共识。

这样的例子在新能源车圈屡见不鲜。以近期几款相继上市的20万级纯电轿车举例,在电机转速上,各家在发布产品时,统一用到了“行业第一”的术语。按发布时间顺序来看,几款车型在各自发布时期,均处于行业领先,也就是说,电车技术参数,相对容易复制,也就出现了同质化问题。

神行PLUS电池则代表着车圈的另一种玩法,即绝大部分车企无法自研、无力自研,或看起来没必要自研的零部件或技术,交给供应商解决。这样车企不仅选择灵活,还可以定制需求。

上述两种玩法,看起来能令各车企在技术和零部件层面,形成巨大差异化,但实际上,差异化没出现,同质化越来越严重了。

大致可以从三方面来看,三电、智驾和底盘。

比如电池采购,虽然各车企电池方案都不一致,但电池包的生产制造成本,根据包的大小不同会有差异,但同级别相差不大的电池包,生产成本相差也不大。具体成本差在,电池原料配方的不同,和材料成本不同。

但目前市面上的电池配方和原料,主流车企对于不同细分级别的产品,使用方案大同小异,因此从电芯角度看,各家成本也是完全随着供应商来走。还有一个特例,就是宁德时代同样的电池采购价,要比其他供应商贵10%,从这能形成电池成本的差异,但电池本身,宁德时代的解决方案更多,性能更好。

智驾的同质化更为严重。智驾是无法系统量化的技术,不能仅凭一次测试中的多少次接管,多少次失误,去对比智驾的好坏。因此,智驾只能看能够实现的功能。从高精地图到去高精地图,高速NOA到城市NOA,加上智能泊车,目前智驾解决方案的两大派系,纯视觉和模块化,均能实现上述功能。

在未来技术发展上,端到端AI大模型、纯视觉与雷达融合解决方案,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并且智驾上的同质化,对技术发展是相对有益的,能更好地实现技术统一,有助于法规推进和落地。

总结来看,新能源技术,同质化严重的原因,从整车技术角度,供应商解决方案占比大,技术发展趋势高度统一,再加上相比燃油车,电动车制造门槛相应更低;从另一层面,电动化、智能化的最终归宿,是L5级自动驾驶、快速换电、统一超充等实际用车问题,因此技术上的共识,产品上的同质化,也有正向的一面。

同质化严重,新能源车市格局会更清晰?

“开宝马,坐奔驰”,这样的标签,在新能源车上,将不复存在。

也就是说,品牌个性化标签,将逐渐减弱。取而代之的,是市场清晰化的格局。

如何理解,即产品没有溢价、品牌没有溢价,有的只是不同级别产品的明码标价。

比如目前A00级纯电车市场,大部分产品平均售价稳定在5万元内,也就为这个级别的产品定调,售价五万元以上,将没有市场生存空间。

当下最火的B、C级纯电轿车市场,由原先的30万级,降到了25万级。在今年电池价格稳定、智驾成本还有得降的情况下,能够预判下半年25万级纯电轿车,有下探到20万级的机会。

产品向上也一样,在标定了什么样的技术能支持产品冲高的情况下,通过不同技术的组合搭配,以及用料成本的控制,达到更高的售价,且重点是,除外国传统车企,中国车企无论谁在推出高价值产品时,能保证产品水准,几乎在一条水平线上,且完全是成本展现,没有品牌溢价支撑。也就是说,用户买到的高价值产品,真正实现了“一分钱一分货”。

也就是说,电动化发展得越深入,我们对整体车市的格局判断,就会越准确。好处是,用户更好根据需求来制定购车计划,销售也会变得更加公开透明。

北京车展还有另外一个现象,新能源车的设计,越来越大胆,越来越个性化。这是好的转变,至少在设计上,同质化的时代过去了。

或许,设计是打开新能源车差异化的第一把钥匙,也是提升新能源车价值的重要方式。

结语:

不难看出,想要通过技术实现新能源车型的大跨越,完全领先友商几个代际,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而通过现阶段仅有的设计差异化,能为产品带来多大的附加值,还无法预测,至少是,从设计开始,车企正在求变了。

未来还能预知到的技术差异化,智驾的纯视觉和模块化算一个,在长期训练中,纯视觉是不是能以“低成本”胜“高成本”,值得期待。另外,固态电池领域,加入固态电池研发的车企越来越多,届时将改变以供应商为主导的市场格局,这也是能打出差异化的技术之一。

声明:本文由太平洋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100天汽车动态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