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章

二十多年前在国内拥有一台车子是怎样一种体验?

2018-06-15 浏览:5286 评论:0

虽说从80年代开始,大家就已经开始对“私家车”这三个字有了点概念,但毕竟当时路面上还是以公务用车为主,能买得起车的人还是极少数“先富人群”。“私家车”开始大规模进入每家每户应该是在90年代,也就是从90年代开始,我们才算是拥有其自己的“私家车”文化。那么在90年代如果你能拥有一台“私家车”究竟是怎样一种体验?

 A在80年代初期,正好碰上了改革开放的第一波下海潮,他选择从单位上退下来下海经商,开头那几年确实很辛苦,卖过啤酒、做过家具,甚至是房地产他也有涉足。在那个遍地黄金的年代,只要你有付出,回报都不会让你失望。1997年的那年夏天,A的那番事业已经渐渐上了轨道,也是出于生意上的需要,A决定买一台车,但当时路面上的车子都是捷达、桑塔纳、富康之类的车型,太平凡的车子A自然是看不上的,于是A把目光投向了进口车,从生意伙伴的口中得知,有一个来自德国的汽车品牌爱做高端车子,香港那边的有钱人都爱开,叫“平治”。对了,那些香港电影上面也常出现它的身影,肯定不会差。

 

那个时候还没有4S店,如果你想要买到一台进口车,必须要到进出口贸易公司或者是有获得授权的汽车销售公司购买。A到了现场一眼相中了那台车长超过5米的大家伙,对,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代号W140的“虎头奔”。这台S320在当年售价接近100万,如果你没有概念,当时广州市区黄金地段房价也只是在3000到4000元一平方的水平,100万的售价对于事业已经上了轨道的A来说也不能说是一个小数目,但为了今后做生意上“牌面”更足一些,A还是毅然决然的买下来了。

 

可以说这台S320彻底地改变了A对“汽车”这两个字的理解,奢侈的空间、沙发级的座椅、随处都是真皮和木质材料的包裹、自动变速箱、车载的电话还有那走到哪都离不开的行人目光,A第一次感受到香港客户常挂在嘴边的“坐平治”是怎样一种享受了,虎头奔给A的震撼之深,以至于两年以后他又再次购入了一台W140。

 

在往后的几年里,这两台大奔也成为了A日常出行、接待重要客户的主要交通工具,间接地促成了A的多笔重要的交易,在那个人均年收入不过4000块钱的年代,拥有一台虎头奔就是给客户展现自己实力的最重要的凭证。

 

如果说有什么抱怨,可能就是这两台3.2升的6缸发动机胃口比较大,隔三差五就要跑一趟油站,这还不是最麻烦的,这两台生娇肉贵的德国宝贝要是闹些小脾气,当时能修W140的修理厂极少,很多工人甚至还没有摸过这台稀罕货,这确实十分让A头疼。

 

A公司上了轨道后,B也同样跟着富了起来,作为A的堂弟,B在A招募后决定结束自己干了10年的务农生活,到省城跟着大哥打拼,发迹之前一直开着公司配给他的金杯海狮拉货,从此便爱上了这些四个轮子的机器。

 

直到A买车后,B终于安奈不住对于拥有一台属于自己的车子的内心,在征得家人同意后,B手里揣着十来二十万的预算来到贸易公司,他看到了他梦寐以求的丰田进口佳美车,可当时佳美售价高达四十几万,远超B的预算。对了,在那个年代,拥有一台丰田车是极其有面子的,甚至会比你拥有一台国产奥迪100更有牌面。

 

 

 那么B手上的那笔钱在1997年能买到什么车呢?“老三样”捷达、富康、普桑肯定是不在话下的,切诺基两驱版BJ7250,国产的三峰面包,解放面包,售价也在这个区间,咬咬牙一跺脚,新款的桑塔纳2000,4缸切诺基,标致505也是能够够得着的。

 

 保守的B自然不愿意花光自己手上辛辛苦苦赚回来的第一桶金,空间足够大,同样和大哥A的“虎头奔”一样是德国品牌的普桑成为了B的首选,至于为什么叫“普桑”,是当时为了与桑塔纳2000那些新款型号区分开来,原来老款的桑塔纳被大家成为“普通桑塔纳”,简称“普桑”。

 

 这台“普桑”可以说是为B挣足了面子,厂里面有车的人屈子可数,除了他堂哥A以外,也就其他两三个骨干成员拥有自己的“私家车”。出入厂房看到下属同事们羡慕的目光、进出商场保安的恭敬态度、探访亲朋戚友时旁人的赞誉,让B的虚荣心得到空前的满足。对比起厂里那台金杯,普桑的驾驶感受真的是商务轿车的范,柔和的悬架配上厚实的座椅,1.8升化油器发动机的动力澎湃,变速箱档位清晰顺畅,当然最令B赞不绝口的是普桑的空调十分凉快,不像金杯车上还要加装风扇。

 

 相比之下,还住在广州城边农村的C就没有他们两个那么幸运了,正准备结婚的他在财务方面的压力十分大,但读完初中就出社会工作的他由于学历不高,辗转了几家单位一直没有什么发展,听中学时期的玩伴建议干出租有前途,他也没有多想,找家人和朋友筹到了4万块钱,买了一台二手的波罗乃茨当起了出租车司机。

 

然而C并不知道,这只是“噩梦”的开始,波罗乃茨是波兰FSO公司根据菲亚特125P改造而来的产品,在80年代曾大批量出口中国市场,主打低端市场,尤其是出租车市场,但由于它60年代的设计已经严重落伍,而且波兰FSO根本没有意识到出口地区气候温度变化的问题,波罗乃茨与莫斯科人、伏尔加、拉达一起被百姓调侃的称之为“东欧四大破车”。

波罗乃茨原车不带空调,只有暖气,而且它原车的散热水箱与当时主流的日本车和德国车对比都较小,在广州这些常年湿热的地方,C经常是连人带车一起“发烧”,无奈的C只有更换更大散热水箱,加装冷气装置,但由于原车设计位置限制,效果不理想,还经常出现水温过高、动力不足的副作用。

 

C也是抱着“让苍天知道我不认输”的精神干脆把发动机、变速箱、散热系统和空调设备全套替换成日产的Y30,成功克服了发动机位置不适合、传送轴承尺寸不适合等问题,就这样,C把除了车壳以外的零件都换了个遍,但车子还是经常会尾牙轴承损坏现象,也由于零件尺寸方面不合适的问题,全车的异响十分严重。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C体会到了“除了喇叭不响,到处都响”的地狱车况,每天感受“上午修车,下午出车,黄种人出门,黑种人回家。”的生活状态,悟出了“想破产,玩菠萝蛋(粤语)”的人生哲理。最后那台波罗乃茨被C以5000块的价格卖了出去,辛苦跑出租的钱还不够支付改装修车的费用,唯一值得欣慰的是收获了一身修车的好手艺。

 

不知道是该庆幸还是该可惜,我并没有经历过“私家车”文化被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那个年代,但从长辈的口中听到当年他们的经历也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声明:本文由太平洋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混动时代
相关阅读
奔驰S级

官方价: 96.26-204.26万

级别: 大型车

排量: 2.5T3.0T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