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虞之事|疫情下豪车卖出“新高度”,任性的价格战该不该管?

大树之下,往往寸草不生。

以BBA为代表的豪华车品牌们,表面看似汽车业一股清流,不争不抢,背后却闷声发大财。当新一轮降价潮来袭,让本就跌宕起伏的汽车市场,面临着一场更大的风波。

中国汽车业经历最难上半年,疫情等因素被迫按下暂停键后,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促使消费者需求与信心双降,尽管地方政府相继出台鼓励政策,却难改汽车业下滑趋势。

今年前6个月,中国乘用车市场同比跌幅达到22.5%。形成鲜明对比的是,6月豪华车零售同比增长27%,不仅环比增长9%,市场份额更是创出14.9%的历史新高。

年初中国制造Model 3交付仪式上,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兴奋起舞,高调地喊出:“在中国,我看到了令人激动的未来。”彼时马斯克内心笃定,全球汽车市场最后的稻草不在美国、不在欧洲,而是中国。

与马斯克的喜形于色有所不同,不露声色的豪华品牌们心里更清楚,中国是未来的压舱石。事实证明,黑天鹅事件只能放缓豪华车前进的脚步,根本无法阻挡。

豪华车品牌中,梅赛德斯-奔驰前六月向中国客户交付346,067辆新车,二季度同比增长21.6%。宝马集团在中国交付329,069辆,二季度同比增长17.1%。一汽-大众奥迪前6个月累计销量301,817辆,仅比去年少卖出1万辆。写到这里笔者不禁感叹,豪华车是真的不愁卖。

据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介绍,豪华车销量上涨的原因有两种:1、高端换购需求2、豪华车型促销折扣带来的价格下探。

与往年声势浩大的传播不同,上半年豪华车品牌营销动作少之又少,动则上千万花销的线下活动被迫停办,大规模线上活动屈指可数。火爆的直播带货行为,豪华车品牌们鲜有参与,主要原因是不符合品牌调性。捷豹路虎、凯迪拉克等二线品牌对直播的种种尝试,以效果不理想告终。

品牌传播活动减少,终端价格战却愈打愈烈。不久前水滴汽车走访BBA为代表的授权经销商,部分车型动辄七折的促销已成常态,甚至有部分二线豪华品牌喊出五折售卖的口号,一台豪华车优惠价格高达30万元,阵势堪比去年的国五切换国六,叫人叹为观止。

对经销商而言,价格战苦不堪言。对品牌而言,更为严重的是价值流失。

多数豪华车品牌,与高价值、身份象征等代名词越来越远。以北上广深所代表的一线城市,大街上豪华车随处可见,小区、写字楼停车场内,豪华车占比接近50%,甚至在一些高档小区,已经很难找到一台非豪华品牌。

笔者认为,这种现象背后一方面是用户消费升级的需求释放,另一方面豪华车真的便宜了。后疫情时代,消费者购买行为更为慎重,品牌与质量优于个性与尝鲜,一台不贵的豪华车成为消费首选。许多刚刚毕业的上班族,第一台车的目标锁定为宝马、奔驰等品牌。

“接地气”的背后,降价潮所产生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持续显现。在消费认知中,自主品牌、合资品牌、豪华品牌形成金字塔结构。处于价格带顶端的豪华品牌价格下探至合资品牌腹地,倒逼合资品牌下压自主品牌。

多米诺骨牌一个接一个倒下,处于金字塔底端的自主品牌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直接导致价格体系的混乱,让汽车业生态失去平衡。

一位从业多年的资深汽车媒体人认为:从中国汽车业长期发展角度而言,相关部门应考虑使用监管手段,对豪华车价格进行约束,甚至开展反倾销调查,促进市场有序发展,避免让所有品牌陷入降价“漩涡”,这样下去只会一地鸡毛。豪华车市场占有率提升同时,在中国应承担更重要的责任。

如今一线豪华车年销量门槛提至70万台,二线豪华车年销量门槛提至20万台以上。假想3-5线城市用户如果进一步扩大,豪华车市场占有率有望升至25%,对所有合资与自主品牌而言,均面临自己的蛋糕被别人吃掉的危机。

曾有一位自主品牌高管无奈地感叹,相同技术研发团队、基础架构、采购体系,因为一个LOGO,只能卖合资车一半的价格。这样的道理放在合资品牌同样适用,基于同平台打造的车型与豪华品牌价格相差接近50%。

当各大豪华车品牌在中国赚得盆满钵满之时,笔者认为更应在现阶段理性发展,找回属于豪华车品牌的位置。假想有一天,当豪华的外衣被剥去,再好的品牌也将不再耀眼。

文/虞宁

声明:本文由太平洋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
100天汽车动态
TA的精彩文章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