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市场持续升温,车险为何险情不断

新能源汽车作为社会经济热词持续升温。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1-8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超过510万辆。

销量持续增长与此相呼应的是巨大的新能源车险“蓝海”市场在前。东吴证券的一项数据预测显示,2025年,新能源车险保费规模将达1865亿元,占车险总保费比例约为17.9%。目前,中国人保、中国太保、中国平安这三家险企在新能源车险市场的市占率接近80%。

新能源市场持续升温,车险为何险情不断

“蓝海”是否如想象般美好?答案暂时并不乐观。8月28日,在中国太保年中业绩会上,太保产险总经理曾义透露了一组数据。

曾义表示,今年汽车出行相较于去年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新能源汽车出险率高达30%,远超燃油车19%的数据,且平均赔付金额7201元,比燃油车高大约600元,以至于太保新能源车险成本超过了100%。也就是说,太保的新能源汽车保险业务,实际上正在亏损。

没有想到的是,在保费远高于燃油车的情况下,太保的新能源汽车保险业务竟然还在亏损。赔付率高固然有汽车质量的原因,但也与司机的驾驶习惯有关。受消费群体特征影响,车企推出的新产品普遍将年轻人当做潜在消费对象,例如比亚迪整个海洋系列,所有车型都主打年轻化。年轻人平均驾龄较短,且日常驾驶习惯偏激进,平均出险事故率高于传统燃油车,提高了新能源车险定价的基础保费。

司机群体因素是保险公司赔付率高的原因之一,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保险公司不具备精准定价新能源车险的基础。当前保险公司对行车数据的获取与积累不足,难以充分计算并根据实际驾驶状况与风险水平进行千人千面的定价。在数据积累明显不足的劣势上,再叠加新能源汽车技术迭代快、风险结构与燃油车存在极大差异的不利因素,保险公司对新能源汽车风险评估体系并不完善,在理赔上十分被动。

新能源车险亏损与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零整比高,导致维修时间长,未形成有效的低成本维修体系有关。加上车载设备电化集成度高,无论是零配件价格,还是工时费都比传统燃油车高。而作为新能源汽车“心脏部位”的动力电池,其维修成本就更不用说,直接拉升赔付成本。

新能源市场持续升温,车险为何险情不断

中保协就在“新能源汽车保险事故动力蓄电池查勘检测评估指南”编制说明中指出,在理赔的过程中,动力电池占整车价格比重约40%,维修成本高。而当前保险公司理赔定损人员对动力电池的勘测、检测、损伤评估普遍缺乏理赔技术规范和损失判定标准,这就使得保险公司很难管控动力电池的赔付成本。

风险看不清、数据难获取、电池难定价,保险公司在新能源车险上吃尽“苦头”。车e估针对新能源汽车智能化、互联化、自动化特点,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定向对新能源汽车整车车况及动力电池公正、精准、快速的估价,助力保险公司提高新能源汽车细分维度的风险识别能力和产品定价能力。

新能源车险作为保障用户权益的重要配套产品,对于打消消费者的购买顾虑、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与第三方车辆评估服务商建立长期的新能源汽车估值计划,为其产品开发、定价、客户服务等方面提供可靠的支持,是目前保险公司摆脱险情、扭转亏损的有效途径。

声明:本文由太平洋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
100天汽车动态
TA的精彩文章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