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安全坚固又要宽阔视野 车厂在A柱上都做了哪些努力

  我们将连接车顶与前舱的左右两个连接柱称之为A柱(A-pillar)。A柱同B柱、C柱一样都是承载式车身结构中的关键件,起着至关重要的安全作用。与此同时,车顶电器件线束、天窗排水管、安全气帘、侧窗除雾及高音喇叭等装置都要布置在A柱饰板下面,所以A柱对于车辆的意义不言而喻。然而,A柱的存在也给驾驶者带来了诸多烦恼,据调查我国30%的交通事故都与A柱盲区有关。面对这么一个弃之不可留之难受的东西,汽车厂商们也不得不费尽心机进行优化。那这么多年来,汽车工程师们在A柱上做过哪些努力呢?接下来贾老板带您领略汽车A柱的“时代变迁”。

 

采用高强度材料,尽量细化A柱

        当车辆发生碰撞、翻滚或倾覆时,A、B、C柱能有效避免驾驶舱变形,确保车内人员获得更多生存机会。高强度钢材制成的A柱在满足汽车碰撞要求的同时,可进一步实现本体细化以获得更多驾驶视野。此外,激光飞行焊和辊压成型等先进工艺的应用不仅能减轻车身重量、提升车身刚度,还可有效减小门框黑边,令A柱视野得到扩展。

 

特殊设计

        对于前挡玻璃倾斜度较大的车辆,工程师们通常会在A柱处增开三角窗。这种设计不仅能增加A柱视野,还可充当前门玻璃升降导轨,理应受众不错。然而,它的存在也会导致A柱的焊接难度大幅提升,所以不到万不得已汽车厂家并不会轻易采用。

 

        此外,2001年沃尔沃SCC概念车首次向人们展示了“镂空A柱”。这样前卫的设计放在强调车辆安全的沃尔沃身上在当时自然引起了不小轰动,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台车始终未迎来量产。受材质和加工工艺限制,这种镂空结构在后来鲜有车企模仿,即便有个别不甘心的厂商做出了类似的量产车型,碰撞结果也不尽如人意。

 

        2017年丰田汽车公司在美国申请了一项将A柱“透明化”的神秘专利。据悉此专利可利用折射原理使本不透明的汽车A柱产生透明的视觉效果。倘若这种大道至简的结构能够成功,那这道困扰人类的世纪难题便会迎刃而解。

 

加装安全配置

        目前很多中高级车辆都配有盲点监测系统。以沃尔沃的BLIS盲点信息系统为例,该系统可通过外后视镜下部的内置摄像头对盲区进行监测,并将盲区影像反馈至行车电脑进行处理判别,最终由A柱警示灯进行危险提示。此类摄像头监测系统受天气影响较为明显,当光线很差时工作状态不能得到有效保证。

 

电子化配置,实现“透明A柱”

        受制于材质、加工工艺及车辆造型,汽车实现物理上的透明A柱并不容易。但电子元件的普及给了设计师更多灵感,汽车厂家从加装的安全装置入手,不断尝试,实现了A柱的“电子透明”。

 

        2005年日产发布的Pivo概念车在A柱上增加摄像头充当人眼进行盲区监控,监控信息经增强处理由车内显示屏实时展现形成视觉上的A柱透明效果。然而A柱显示屏又是一个令人头疼的光源,长期对视必然给驾驶者带来视觉疲劳,反而适得其反。为此,2014年捷豹路虎推出了“360 度虚拟城市风挡玻璃技术”,将监控处理结果进行A柱投影,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A柱透明”。当前此类技术仍不够成熟,且成本过高,量产之路依旧漫长。

 

        除此以外,2015年上海车展上MINI品牌推出“MINI视觉增强技术”智能眼镜用于解决这一历史难题。它可通过X射线透视功能将车外摄像头获取的视频资料合成虚拟的透视图像,让驾驶者深刻体会人车合一的奇妙感觉。

声明:本文由太平洋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
100天汽车动态
TA的精彩文章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