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章

芯片短缺,大众停产?官方:正寻求解决方案

2020-12-07 浏览:4763 评论:0


疫情影响下,全球芯片供应商迎来短缺潮。年初,华为芯片供应紧张,饱受扼喉之苦;如今,这一困境又蔓延到了汽车行业。

昨天,央视财经发布了有关大众汽车部分车型的关键零部件,因为芯片短缺,面临生产中断的风险的报道。消息一出,迅速引发了多方关注。

对此,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皆回应称,目前企业旗下品牌仍在正常生产,没有受到影响。此外,大众中国表示,虽然芯片供应受到影响,但情况并没有传闻中严重,目前正在寻求解决办法。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公关部相关负责人徐颖也向媒体表示:“我们正在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也已经和总部、相关供应商展开协调工作,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目前,相关车辆的客户交付没有受到影响。”

  全球半导体严重缺货,我国车市复苏远超预期

本次汽车芯片短缺的问题主要出在芯片的上游企业,受疫情影响,海外规模较大的晶圆厂和封测厂陆续宣布停产,意法半导体公司罢工,进而导致全球半导体缺货严重。

其中,传统汽车平均每辆车用到70颗以上的MCU芯片缺货程度较高,国际MCU芯片大厂的产品出现全线延期。

我国汽车市场超预期的复苏,与芯片等供应链的复苏未能形成对等。

今年下半年,中国汽车市场回暖明显,市场连续数月正增长,汽车市场呈现出超预期的复苏;大众中国在华前三季度累计销量266万辆,虽然销量下滑10%,但市场份额增长在0.5%至20%。

  面对芯片荒,全球多家供应商欲增产提价

受芯片短缺影响的两大模块主要是车身稳定系统ESP和车载电脑ECU,央视记者在德国柏林,第一时间采访了为大众汽车提供这两大零部件的企业。

德国大陆集团柏林分公司表示,尽管半导体制造商已经通过扩充产能来应对,但新增产能可能得要6到9个月才能实现。德国业内人士分析,汽车芯片短缺可能会影响中国的汽车生产,这一状况或将持续至2021年。

此外,全球十大半导体厂商之一、主营汽车功率半导体产品的德国英飞凌科技公司表示,目前正在向设立在奥地利的新芯片工厂追加投资,以提高产能。英飞凌本月4日还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预计2021年全球汽车产量会有一定增长,公司将相应地调整全球产能。

同样在4日,荷兰汽车芯片供应商恩智浦半导体公司表示已开始着手准备涨价。恩智浦称,由于芯片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且芯片严重短缺,公司不得不提高所有产品的售价。截至4日收盘,英飞凌和恩智浦两家公司的股价,上涨幅度均超过3%。

此外,全球十大半导体芯片供应商之一的日本半导体制造商瑞萨电子将从明年1月起对产品提价。

  自研芯片,迫在眉睫

一直以来,我国并没有摆脱汽车产业“大而不强”,集成电路产业“缺芯少魂”的困难局面。尤其在汽车芯片领域,国外企业长期割据,处于垄断地位。

据国家海关数据统计,2018年,我国石油进口额超过2500亿美元,而芯片进口额超过3100亿美元,位列我国进口商品第一位。

根据知名研究机构Strategy Analytics的数据显示,排名全球前10的车用半导体厂商市场占有率达到了67%。正因为如此,国内汽车高端核心芯片只能依赖于海外进口,一旦芯片供应链出现问题,整个国内整个汽车行业随时将遭受重创。

工程院院士孙逢春曾表示,发展自主可控的汽车芯片极其重要,如果没有自主可控的车规级芯片,我国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将重蹈以前合资汽车的覆辙。

孙逢春认为,我国未来汽车科技发展,一是“心脏”问题,也就是芯片问题;二是“神经”问题,也就是车控操作系统问题;三是“工具”问题,即开发软件问题;四是“验证平台”问题,即高端测试、验证装备问题。他呼吁要解决这四方面的问题,补短板技术,避免卡脖子。

如今汽车芯片“缺芯”问题被暴露,再次提醒我们自主研发高端核心芯片,已经迫在眉睫。

虽然目前我国自主汽车发展正蒸蒸日上,但是内部芯片的自主率仍然不高,很多高端核心芯片依旧依赖于进口。

长期在“缺芯”的掣肘下,我国受到影响的绝不会仅停留在汽车行业,汽车行业里也不会只影响大众一家,只是体系庞大的大众率先将问题搬上了台面而已。

希望在如今这种芯片供不应求的高压环境下,中国的“汽车人”“芯片人”积极研发,为自主汽车的发展带来更强大的产品力。

声明:本文由太平洋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100天汽车动态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