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章

一代经典传奇落幕:甲壳虫的停产

2019-07-20 浏览:3116 评论:0

现代人有一个巨大的通病:拥有的时候不去珍惜,失去了之后才懂得挽回。


在最近,一款在世界上无比经典的车停产了。


它既不是超跑,也不是豪车,在过去的定位也只是用来代步。但无论怎么样,它就是经典


它,就是大众所出产的甲壳虫。


从甲壳虫诞生至今的80多年里,甲壳虫的累计销量已经突破了2350万辆。


与其他车款不同的是,经过历史的沉淀与打磨,甲壳虫甚至可以说早已脱离了普通工业产品的范畴,成为了某种情怀。


甲壳虫这款车型可谓是见证了汽车行业的发展史,并留下了自己独一无二的印记。


1933年,希特勒在德意志帝国粉墨登场。


在1936年,美国汽车产量为445万辆,而德国仅为30万辆。按照当时的人口计算,在美国平均每5人拥有一 辆汽车,德国则是平均每50人才拥有一辆汽车。

在此背景下,大魔王希特勒希望造出一辆属于德国人自己的汽车。


同时他对车的要求也很接地气:能同时坐下两个大人和三个小孩、速度达到100km/h,油耗还要低。这样的要求在当时没人敢接。


但是,当时在奔驰已经是技术过硬的工程师费迪南德•保时捷接手了


当时的保时捷不满足于豪车和赛车,他真正想做的是经济型小车,让每个人都开上汽车。他接过希特勒给出的草图,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图纸。


新成立的大众生产出了当时代号为VW82的“甲壳虫”。它被命名为“Kraft durch Freude”,简称为KDF ,意为“快乐就是力量”。

1939年8月15日,第一辆搭载着22.5马力的风冷发动机、最高时速达100km/h重量仅有650kg的量产KDF成功驶下生产线。

只可惜,没过多久,二战就爆发了。当时所有车厂都在发战争财,而大众也不例外。他们直接把“甲壳虫”这一车型拿去爆改,造出了当时怎么开都不会坏的军用装甲车。

这一举动使得大众积累了许多造车的经验,二战结束后就继续投入到“甲壳虫”的生产中。

在1949年,“甲壳虫”登陆美国,一举成为嬉皮士的最爱,并在战后用10年时间完成总产量100万辆的“小目标”。

(1953-1957年 Beetle)

“甲壳虫”一开始也不是一帆风顺。当时的美国人更喜欢强壮的肌肉车。而大众的一招险棋直接让“甲壳虫”在美国风生水起。

他们直接在当时的海报中标出了“Think Small”的标语,以自黑的话语表明了“甲壳虫”的风格,一时之间让美国人新鲜不已。

而到了1967年,在嬉皮士精神盛行的背景下,大众汽车公司就已经开始了甲壳虫的千万产量庆典,一个汽车发展史上无可比拟的故事已经开始。

1972年,是甲壳虫永垂史册的重要之年,这一年甲壳虫正式超越福特T型车,登上全球汽车产销量的金字塔顶。


(1975年 Beetle La Grande Bug)

1981年5月15日,第2000万辆甲壳虫在大众汽车公司位于墨西哥的Peubla工厂下线。为庆祝新纪录的诞生,大众还为此推出了珍藏版“SILVER BUG”甲壳虫车型。


一时之间,“甲壳虫”无人可敌。

可惜“夕阳无限好,却是近黄昏”。1998年大众推出了更加现代的“新甲壳虫”。


从这一代开始,甲壳虫的开始像更加现代主流的主流汽车设计靠拢,或者说是更加“平庸”:摒弃了费迪南德·保时捷所坚持的后置后驱布局,改为前置前驱设定;发动机也由风冷改为水冷型式。


(1998-2005年 New Beetle)

(2000-2005年 Beetle Cabrio)

到了2011年,整个“甲壳虫”系列的销量都降到了谷底,尽管新车型在实用性、舒适性方面有了长足进步,但仍无法扭转全球销量下滑的颓势。

2016年,甲壳虫全球销量仅为为2.5万辆,近一年之后销量便滑落至1万辆,而同期的MINI销量达到了37万辆,Smart也有13.5万辆的销量。甲壳虫已经显得力不从心。

(2006-2010年 Beetle Cabrio)

终于在不久前,大众汽车官宣,在2019年7月再生产两个特别版本之后,将停止其墨西哥工厂的第三代甲壳虫生产线,这也将意味着“甲壳虫”时代即将迎来终结。


其实,花开花落终有时,“甲壳虫”的落幕不一定是这个品牌的结束。大众在去年发布了一辆以甲壳虫的兄弟 T2 小巴为原型的电动概念车 I.D Buzz。因为反响意外的好,I.D Buzz 将作为量产车在 2022 年回归。届时,“甲壳虫”或将会浴火重生。


声明:本文由太平洋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100天汽车动态
相关阅读
甲壳虫

官方价: 暂无信息

级别: 紧凑型车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