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章

机油粘度真的越高越好吗?

2024-01-19 浏览:233 评论:0

在解释上面的问题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机油粘度。车主们都知道,机油桶上都会标有类似“0W-40”(上图蓝框处)的字样。其中,字母“W”后面的数字是指机油在100°C时,由SAE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定义的运动粘度等级。其数字越小,就代表机油在100°C时的运动粘度越低。比如:在100°C时,0W-20的机油就会比0W-40具备更强的流动性。

上图实验: 粘度越高,钢珠下落速度越慢

更强的流动性意味着更快的流速,更快的流速又意味着更强的散热性。反之,高粘度机油的流速慢,散热性自然相对较差。但是,高粘度机油的油膜会更稳定,所以当机油处于130°C以上的高油温状态时,高粘度机油理论上会比低粘度机油具备更好的保护效果。也正是基于这个理论,所以让不少人产生了在激烈驾驶时更换高粘度机油的想法。

私自更换高粘度机油,最大的问题就是润滑效果大打折扣。如上图所示,即使是如镜子一般光滑的缸体表面,其实也处于凹凸不平的状态,这会在缸体运动时产生摩擦阻力,并为发动机带来额外的磨损,导致寿命缩短。

在面对不同的金属平整度、以及缝隙宽度时,所需的油膜厚度自然也是不同的,这就意味着会产生不同油膜厚度的不同粘度的机油并不能通用。

精度较差的发动机,由于其金属表面粗糙、金属之间缝隙宽大,所以就需要使用油膜较厚的高粘度机油才能将缝隙“填平”。这也是十多年的老车型大多使用高粘度机油的原因。

而近些年随着发动机制造技术的提高,金属表面已经更加光滑,并且不同部件之间的缝隙也更小,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新发动机使用油膜更薄的低粘度机油。

这种情况,如果非要添加粘度更高、油膜更厚的机油,发动机就会“消化不良”,金属之间的细微缝隙宽度会“妨碍”油膜的正常生成,这样反而会加剧发动机的磨损。

不仅如此,由于发动机绝大多数时间都会在100℃的高温下工作,所以机油的最佳工作粘度也是针对100°C的工作温度设计的,也就是说,工程师在机油的开发阶段就会利用机油自身高温变稀、低温变稠的特性,将流动性和保护能力较好的偏稀状态设定在100°C上下,这也就意味着无论是粘度多低的机油,其在发动机冷机状态下都会处于粘度过高的状态(低于100°C都算冷机,所以即使是夏季冷启动时,机油也会处于过稠状态)。要知道,在发动机的全生命周期中,有75%的磨损都是在冷启动阶段产生的,所以如果私自将机油粘度提升,那高粘度机油对于冷机状态下的保护就更吃力了,会进一步加剧发动机在冷启动阶段的磨损程度。

在汽车保养领域,一些“行家”总会想当然地传播很多与事实相悖的言论。今天咱们说的这个话题就是其中之一。在这里,我们再次向车主们呼吁:说明书说让你用什么机油粘度,你就用什么粘度,这样准没错!如果你的车不烧机油,即使你已经开了超过30万公里,也照样不用升高机油标号,说明书上的机油粘度就是最适合你的!

声明:本文由太平洋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100天汽车动态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