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媒体报道,从事汽车贷款行业多年的李先生遇上蹊跷事儿。
客户贷款不还 担保公司发现猫腻
2020年7月,李先生所在的河北某汽车贸易有限公司黄岛分公司新招聘了孙姓和刘姓两位业务员。虽然是新进员工,但他们入职的第二个月就签下了不少业务单。其中,还有一单贷款40万购买宝马X5车的业务。李先生作为公司的负责人,自然很是高兴。
可好景不长。2020年12月,李先生发现这两名业务员所对接的客户开始出现逾期,他们也没有新签业务单。客户出现逾期的单子,都是由李先生所在的担保公司来偿还贷款。当时李先生也没有多想,只是让两位业务员督促客户还款,并提升业务量。

两位业务员声称,他们所对接的客户以资金不回笼等理由进行搪塞。意想不到的是,两位业务员没多久就相继离职,他们所对接的客户仍然没有按时还款。
这个时候,李先生意识到事情有猫腻,开始走访逾期客户,第一位走访的就是当时贷款40万购买宝马的孙先生。当李先生抵达购车者孙先生家中,发现其住所比较破旧,与申请表上填写的公司老总身份不符,根本没有能力购买宝马x5。对此,孙先生表明,所购车辆是帮别人购买,贷款申请由对方协助完成,后续还款也由对方进行偿还。他从中得到一万元好处费,对其他情况一无所知。

购车人顶名贷款 款项直落业务员家人口袋
听完孙先生的描述,李先生再次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于是联系负责卖车的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可对方声称,他们只是代开发票。
经过调查发现,这两位业务员所对接的11位客户均有逾期的情况。购车人都是帮别人顶名购买车辆,不用还贷款,而车辆贷款直接汇到两位业务员家人或者朋友的账户上。实际卖车的车行有的找不到,有的不正面回答,整个贷款购车的过程更像是骗贷行为。目前,案件已经受理,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以上案件很明显可以看出,在风控环节出现了问题。一方面,担保公司一味追求业务订单的数量,而降低了购车人的贷款门槛,对于车贷最主要的客户收入情况,收入的稳定性及还款意愿,都没有进行严格审核。另一方面,没有建立、完善自身独有的风控体系和预警模型,导致坏账率居高不下。在征信数据缺失的情况下,只有搭建并完善自身的智能风控系统,才能精准识别欺诈、资质不足的用户,降低违约风险。车e估打造的全链路汽车金融服务生态圈,以全流程风控服务为方向,突破贷前、贷中、贷后的单一场景应用限制,最大限度保障车贷业务安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