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章

深耕20余年尚未完全普及的etc 竟被无感支付瞬间秒杀

2018-03-27 浏览:1.26万 评论:0

如果各位曾有过节假日自驾出行或是过年前后开车进城的经历的话,相信99%的人一定赶上过高速公路收费站排队,中国人多车多的事实在这个时候往往体现的淋漓尽致。事实证明,绝大多数时候拥堵都发生在城市内,但如果高速公路发生拥堵的话,排队时间和让人焦虑的感觉通常要比城市里可怕上许多。尤其是当你挣扎着通过了收费站,发现前方的道路一片畅通的时候,估计心里一定会暗暗骂街:“都什么年代了?自动驾驶都快普及了,我们竟然还会因为人工收费导致堵车。”

想象一下,当你坐上一辆完全自动驾驶的汽车的后排,饶有兴致的看着前排的方向盘(或者没有方向盘)在自行转动的时候,忽然一个声音从左侧传来:“您好,请取卡!”,此时的场面一定十分尴尬。

或许是为了避免这个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近日支付宝和微信先后上线了高速公路过路费“无感支付”的服务。之所以称之为无感支付而不是手机支付,是因为使用了该功能后,用户既不需要掏出现金,也不需要拿出手机。收费站的摄像头可以自行识别车辆的牌照,并自动在用户的支付宝或者微信中扣除此次的过路费。

肯定有人会说:“哇!这不就是etc吗?”。直观上来看,两者似乎都是可以快速通过收费站,在效果上没什么区别。但无感支付和etc两者之间,还是存在很大不同的。所以在说无感支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已经挣扎了许多年的etc。

为什么etc至今仍没有全面普及

etc进入国内的时间已经十分久远几乎不可考了,只知道大约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的时候,个别省份就已经开始有尝试推广使用etc的先例。而真正获得国家层面的认可,并出台相关标准和推广政策的时候已经是2007年,此时国内许多省份已经有了自己的etc产品,但相互之间并不通用。这就好像是北京的“市政交通一卡通”并不能拿来直接乘坐广州地铁一样。2014年时,交通运输部启动了全国高速公路etc联网工作。此后一年时间中,我国基本实现了全国etc联网,并且在主要高速线路的收费站中etc的支持率已经达到100%。自此,拥有etc的车主就已经基本可以畅游全国了。

首先需要肯定的是,etc的确很早就给消费者提供了非常优秀使用体验。但为什么etc的普及率至今仍然没有达到接近100%呢?这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办理流程复杂:想要办理etc,需要先申请信用卡,再安装硬件设备。虽然近些年为了推广etc,信用卡的申办流程简单了不少,但仍然有不少车主觉得需要线下安装设备比较麻烦。安全性存疑:尽管信用卡在国内已经十分流行,但仍然有不少车主不愿意使用信用卡。尤其是此前曾爆出过etc上的信用卡可以随意盗刷的新闻时,甚至有不少车主干脆将etc拆了不用。计算方式单一:虽然路是一样的路,但不同的机动车行驶同样的距离收费都是不同的。etc可以很好的兼容客车的收费方式,但在我国货车需要“称重付费”,所以etc这种“按里程付费”的方式并不适用于他们。使用频次不高:要知道,仍然有不少车主购车的目的主要是城市内的代步出行。这些用户一年到头可能都很少开车上高速,所以自然也认为etc并非必要。

这也是为什么etc在国内已经发展了20余年,却仍没有将覆盖率提高至接近100%的原因。

无感支付的优劣

首先在办理流程上,无感支付就甩开etc十好几条街。既不需要额外安装硬件,也不需要办卡。只需要进入支付宝或是微信的相关应用,绑定自己的车牌号、驾照和行驶证,你就能够畅快的体验移动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便利。对于懒得申请信用卡和懒得出门安装设备的人来说,就像是用手机定外卖一样简单。同时,对于收费站来说,硬件投入也要远低于etc。

而且,无感支付并不需要用户办理信用卡,所以也就不存在卡片遭到盗刷的情况了。至于货车独特的收费方式,无感支付也考虑到了。在绑定车辆信息时,车辆种类中就包括了两吨及以下货车。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如果单纯对比etc所遇到的困境的话,无感支付确实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但有利就有弊,它也存在着一些自己的问题。

在技术层面,虽然无感支付有硬件成本低的优势,但硬件成本低带来的弊端就是识别率和识别距离的不足。相比etc系统的5.8g的短程通讯拥有十几米的检测距离,无感支付采用的摄像头有效识别距离仅有不到10米。同时在准确率方面,基于摄像头的牌照识别和车体特征识别肯定不如通讯识别精准,而且也更容易受到天气和环境的影响,“认错车”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而在面对有针对性的欺骗时,无感支付就更显得力不从心。比如当用户车辆被其他人套牌时,由于只有车牌而没有etc设备,套牌者无法欺骗etc设备。但由于无感支付使用的是车牌识别和车体特征识别,所以一旦车牌被不法分子套用,设备本身无法分辨车辆的不同。好在,这类支付在完成的同时都会伴随手机交易提醒,一旦套牌车辆通过收费站使用了该功能,反而能够有效的提醒用户车牌已经被套。同时也能锁定套牌车辆的位置,帮助警方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胜负已现端倪

得益于国内支付方式的快速升级,多数消费者已经开始认可手机作为自己日常生活的唯一指定支付渠道了。不论是请客吃饭还是逛街购物,甚至走进菜市场买个菜,你都能看到每个摊位上至少摆着两个付款二维码。不少人翻开钱包会惊讶的发现——已经很久没有取过现金的我们依然活得很好,甚至感到美滋滋。所以在用户基础层面,无感支付已经超过了etc。

而在应用场景上,无感支付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当自动驾驶开始走进人类生活的时候,通过高速收费站和进出地下停车场这种“不得不人工干预”的场景一定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etc目前仅在全国的高速公路占据主导地位,但在停车场这个更加广阔的市场中,etc的普及率简直低的可怕。以笔者自身在北京四处停车的经历来看,截止至目前也仅有首都机场的停车场支持etc缴费功能,反而是绝大多数停车场都安装了车牌识别的停车系统。也就是说,无感支付一旦接入,停车场的运营方只需要在电脑上安装一套收费系统,就可以立即投入使用了,无需任何额外的硬件成本。etc则需要购买和安装专门的通讯设备,这对于运营方来说绝对是一笔“额外支出”。同时考虑到像北京、上海、广州这类一线城市的拥堵状况,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对进入市中心的车辆收取“拥堵费”。有了无感支付技术的支持,只需要利用城市内已经遍布各个角落的摄像头,就可以做到自动收费。在这一点上etc更是望尘莫及。

综合用户基础和应用场景两方面来考虑,无感支付的确赢面要比etc大了许多。所以虽然还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些缺陷也能够逐渐的解决。只要政府不出台其他的限制政策,无感支付全面普及并击败etc也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声明:本文由太平洋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混动时代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