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章

红旗、吉利、长城花式打入海外市场,自主汽车他们认吗

2021-09-01 浏览:2336 评论:0

图片

红旗H9将出口日本,当地的价格也出来了,折合人民币41.4-67.8万元,比国内贵。不过,在这市场中,本土品牌的中大型轿车已经没落,本田甚至宣布停产,红旗H9的买家是谁?当然,买不买没关系,关键是意义非凡,而这意义大家都懂。 

图片

吉利、雷诺将开展技术合作,打算进入韩国。这份备忘录中,吉利和雷诺各取所需,需要电气化转型的雷诺看重中国市场,但研发的资金巨大,所以找上了吉利,将吉利的混动技术放在雷诺车上,在中国销售。而吉利看中雷诺Samsung在韩国的市占率不错,同时也有可能把领克带到韩国并本地生产。

图片

长城汽车收购奔驰的巴西工厂,进入南美市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和戴姆勒集团就收购巴西伊拉塞马波利斯工厂正式签署协议。包括土地、厂房、机器设备等在内的巴西伊拉塞马波利斯工厂将移交给长城汽车,本次交易为纯资产交易,不涉及人员转移。未来长城将工厂打造成全球智能化生产基地之一,以覆盖巴西国内及南美其他国家市场。工厂交割预计将于2021年底前完成,工厂通过改造后的年产能将达到10万辆,为当地创造近2000个就业岗位。 

图片

这几则新闻集中在两周内,有意思的是,国内汽车品牌,分别从销售的角度、技术的层面、本地化生产的不同领域打入海外市场,花式之多让人眼花缭乱。从猛而多的新闻看来,国内车企似乎一下子走出去,事实上,这些年来从未停过脚步。 

近年出口剧增吗?

回看国内10年来汽车出口的数量,总量确实有翻了一翻,2020年有108万辆汽车出口,而2010年却是57万辆。从表格可见,虽然受到疫情影响,稍有回落,但是总体来说,依然是百万辆的出口。 

图片

这些年我们获得了技术,包括从外部获得,例子有不少,成功的可见吉利收购了沃尔沃,继而转化为内功,不止发展出一些列车型,还构建了世界级的制造平台,更有计划将领克01PHEV返销到欧洲的比利时。不过,作为自主品牌中,出口最多并非吉利或者长城,而是上汽集团,其中MG算是最成功的一员。

图片

上汽集团是最早进军海外市场,今年1-7月,上汽海外批发量已经达到30.9万,同比增长101.1%。其中名爵厉害了,销量超过了2.6万辆,特别是欧洲和澳洲。所以从侧面看出,上汽不止把品牌收购,还把MG的原势力范围巩固下来。 

图片

燃油车进出口有实力吗

被疫情横扫的英国,MG在销量榜上还有一席之位,虽说英国的汽车总量不大,但是能进入欧美日,这类汽车文化发达地区,估计就只有他卖的不错了。其他车型或受关税影响,或受口碑所碍,欧洲、美国、日本,前几名的汽车消费国都难以分得一杯羹,所以聪明的自主品牌先从小国或者发展中国家入手。 

图片

奇瑞作为汽车出口的第二品牌,上半年的成绩也相当不错,出口量达到11.9万,在俄罗斯、埃及、巴西靠着瑞虎8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姿态,而且在智利市场,奇瑞占有率超过10%。至于长安汽车,也把力量集中在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区为主。吉利收购了宝腾汽车以后,东南亚成为了主要战场,虽然没挂吉利logo,但也属于技术占领,关键是利润依然收入囊中。 

图片

从各大自主品牌的出口区域来看,大多集中在美洲、东南亚和俄罗斯,而在海外建厂的步伐上,长城走得更前。例如上述提及的10万年产量的巴西工厂,覆盖美洲市场;俄罗斯的图拉工厂也是区别于其他地方的KD组装厂,涵盖了冲压车间、焊接车间、涂装车间和总装车展,算是真正走出去了。 

图片

传统燃油车好难走入发达国家的市场,以为着中国品牌放弃了吗?没有,这个任务交给了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车走去哪儿? 

国内很早开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对成熟,此前我们也曾对电动车行业内的零件布局进行分析。相比欧美日地区的车企来说有一定优势,加上发达国家有碳中和的“紧箍咒”,目前欧洲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比国内更厉害,每台纯电动车的补贴额度高达5000欧元以上。至于美国,总统颁布了行政命令,2030年的新车中,一半是新能源汽车,另外,俄罗斯也在增设充电桩资源和补贴。

图片

事实上,国内出口的新能源汽车中,大部分销往欧洲,其中纯电车型为15.3万辆、插电混合动力为2万辆,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的上海工厂,出口量约为5万,占比达到38.4%。也就说,无论国内和国外,特斯拉依然是自主品牌最大对手,因此,北美地区的纯电车,基本也没小鹏、蔚来、理想什么事了。 

图片

欧洲还是有些机会,他们的地头蛇——大众和奔驰的电动化起步不算快,市面再售车型大多为油改电的形式或者插电混合动力,真正属于纯电的也就是ID4、ID6,奔驰的EQ系列,所以到他们推出更多新能源汽车的窗口期并不长,国内的新能源车企要加油了。 

图片

小结

自主品牌汽车走出国门,似乎与当年日本汽车走向世界类似,事实上也有本质上的区别,国内强大的需求是得天独厚的环境。所以无论汽车还是其他商品,经济的底层逻辑不同,令品牌的底气更足。在弯道超车的新能源,还是荆棘满身的燃油汽车,都应该走出去,让大家看看MADE IN CHINA的产品实力,如果汽车都能被接受,还有什么商品进不去呢。


声明:本文由太平洋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混动时代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