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华晨集团等12家企业实质合并重整案召开了第二次债权人大会。会上共讨论收购“中华”汽车品牌、财产管理及变价方案、成立债权人委员会三项议案,经由债权人表决,三项议案全部通过。
据悉,宝马中国将收购中华品牌汽车生产相关资产以及华晨汽车制造股权,其中包括土地使用权、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相关资产,以及华晨集团持有的华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100%股权,合计16.33亿元。
宝马中国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以实际行动支持华晨集团的重组,并希望使用华晨汽车现有的生产能力。不过,该项目仍在有关部门的审批过程中。”
业内人士认为,宝马中国16.33亿元的价格基本公允。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11月20日, 华晨集团等12家企业的资产评估市场价值为245.8亿元。其中,“中华”汽车品牌 相关资产包括土地使用权3项,价值2.4亿元;房屋建筑物19项和构筑物20项,价值7亿元;机器设备179项,价值2.93亿元; 资产与负债相抵, 华晨集团持有的华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100%股权,价值0.45万元,总资产为12.33亿元,还有4亿元的溢价,这相当于宝马中国花费4亿元购买生产资质。
另有知情人士透露,中华汽车品牌上述资产将用于生产宝马相关产品,此后中华品牌将不复存在。
华晨汽车前身金杯汽车成立于1988年,四年后,华晨中国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并接管金杯汽车业务,通过与丰田的合作迅速打来客车市场。自1997年开始,华晨金杯在轻型客车领域连续六年位列全国第一。
2000年,华晨汽车正式推出“中华”牌轿车,定位中高档轿车,同年12月,第一代中华轿车下线,被誉为“中华第一车”。2002年8月,中华轿车正式上市,成为中国市场上唯一与国际品牌抗衡的中档国产轿车。2003年,华晨汽车与宝马汽车达成合作,双方各出资50%成立华晨宝马。
在多重资本运作之下,华晨蒸蒸日上。据媒体相关报道,此时华晨旗下共有5家上市公司,系内各种关联公司158家,总市值被高达246亿,被称为“华晨迷宫”。
但此后华晨集团的发展并未如预想般顺利。2004年,中华轿车销量下滑至1.09万辆,同比下降15%,经营亏损6亿元;金杯海狮的销量为6.1万辆,同比下降18%,华晨中国的利润也下降到4860万元。
此时,临危受命的祁玉民开始打起了价格战。
数据显示,2006年华晨汽车的年度销量突破20万辆,同比增长71.4%;2007年,华晨汽车集团整车年销量突破30万辆,华晨汽车实现扭亏为盈,价格战确有奇效。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价格战”的负面影响开始显现,最直观的影响便是华晨中华品牌迅速贬值,曾经的“中华第一车”渐渐无人问津。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中华品牌全年销量仅为6.78万辆。
2020年 11月20日,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债权人对华晨集团的重整申请,华晨正式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曾经拥有 4.7万 员工、资产总额超过1900亿元的 东北汽车工业的代表企业,如今以重整收尾,华晨集团的现状不免令人唏嘘。
破产后的华晨集团债务压力极大,负债总金额是资产评估市场价值的2.5 倍。
华晨集团管理人在二债会上介绍,截至2021年8月13日,华晨集团等12家企业的预计负债总金额为619.84亿元。
共有6005家债权人向管理人申报债权,申报债权金额约543.13亿元,管理人经审查初步确定及暂缓确定的债权金额约499.83亿元,预计职工债权及未申报债权约120.01亿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