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016年在黑市上泄露的个人信息达到了惊人的65亿条次,换句话说,平均每人至少有5次个人信息遭到泄露。2017年3月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指出,今年将开展网络安全执法检查,关注重点之一就是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虽然在应对个人信息泄露上,国家和有关部门都在努力,但随着我国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数据对于企业来说是打赢互联网下半场战争的关键。有了需求自然就会有市场,在各路企业对各类数据虎视眈眈的前提下,数据交易市场得到迅速而野蛮的成长,导致各类数据的非法交易越来越猖獗,给现今与互联网息息相关的网民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那么,我们如何保护或者说减少个人信息的泄露呢?
也许你也遇到过下面这种情形:邀请朋友们一起点赞,集齐后并将个人姓名、电话、地址等个人信息发送给”客服人员“,但却迟迟没有收到所谓的礼品,反而在一段时间后搜到大量的垃圾短信和营销电话。我们的个人信息就这样轻易间泄露了。
除了我们主动泄露,其实更多的时候我们的信息泄露是来自各类企业的”窥探“:
在手机实名制的今天,运营商掌握了用户大部分的信息,如手机号,身份证等,同时,基于基站和GPS技术,运营商能够轻易而准确的知道你的地理位置信息,手机联网之后手机的设备信息自然也无处可逃,IMEI、MEID、IDFA、Android ID、手机型号等无一例外的上传到了运营商的服务器中。结合hadoop等大数据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就可以做很多的事情。
大数据时代下,普通人对此根本素手无策,你的个人信息完全没有隐私可言,信息安全公司打着保护隐私的旗号,监控你的数据流量;购物平台监控你的购买行为;浏览器监控你的上网行为;社交软件监控你的人脉网络;邮箱监控你的联络信息。
我们要做的,只不过是选择题,就是把信息选择交给这个公司还是那个公司。
或许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让别人获取你个人信息的难度增加那么一点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