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章

“比亚迪收购上汽”居然上了热搜!网友: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2021-08-11 浏览:3073 评论:0

​近日,中国汽车圈爆出一条神奇的热搜,那就是“比亚迪收购上汽”。



8月9日早间,某位上汽集团股友在投资互动平台上提问“请问董秘,看到网上传言比亚迪将收购上汽乘用车,请问这是否属实?”


对此,上汽集团方面回应:“尊敬的投资者,您好,不信谣、不传谣。”


仅仅是一条在投资平台平平无奇的问答消息,却一下子在各大平台引起了热烈讨论。


有人说“是真的就好了”,“其实被收购是好事,平台更大,发展更迅速”,也有人义愤填膺:“比亚迪算个什么东西,上海最大国企,差你byd这点钱?”


这个谣言有意思就在于,这样差距悬殊的收购,竟然还有引起如此广泛的讨论空间。


对于上汽而言,这无疑是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比亚迪收购上汽是什么概念?

01


收购方比亚迪——一家从2003年开始造车,2011年才在A股上市的民办车企;而被收购方上汽集团是一家背靠上海国资委,1997年就在上交所上市的正厅级地方国企。


论造车资历,上汽集团远比比亚迪老。


论企业规模,作为世界五百强,上汽集团有9家整车子公司,2020年销量达到560万辆以上,2020年利润达到204万亿元;而比亚迪目前只有一家整车公司,2020年销量只有43.7万辆,年利润只有42.3亿元。


即使是只看本次收购传闻所指向的上汽乘用车公司(主要负责上汽自主品牌汽车的研发、制造与销售),65万辆的年销量也远超比亚迪。


所以,在很多吃瓜群众看来,比亚迪收购上汽乘用车,无异于蛇吞象般的天方夜谭。



的确,换作两年前,对于比亚迪这等规模的民企,上汽是不屑一顾的。


但是眼下,看似规模有限的比亚迪,有它充分的谈判筹码,那就是在资本市场上的市值。


在A股市场上,论销量规模没有谁比得过上汽;但是论市值,眼下则没有哪家能与比亚迪叫板。


从2020年开始,比亚迪A股股价连翻好几倍。2020年1月之前,比亚迪A股股价还在50元附近徘徊,但时至今日,比亚迪股价达到294元,几天前甚至一度突破310元,市值突破8815亿元。



相较之下,上汽集团A股股价从2018年突破30元后,就开始伴随着波动逐渐走低,去年年终一度低至每股17元,如今虽然成功涨了两块钱达到19元,但仍然跌破每股净资产,总市值2233亿元,只有比亚迪的四分之一。



对此,有股友调侃道:按照市值 ,比亚迪可以收购3个上汽。


市值败走新能源

02


一家年销量500多万辆的龙头车企,市值却只有一家年销量40万辆的民企四分之一,放在两年前,大部分人是无法理解的。


但是经历2020年汹涌的新能源浪潮后,那些难以理解的资本市场热潮,都成了理所当然。


面对这样一个需求尚未饱和,技术也尚未完全定型的新能源蓝海,资本市场呈现出一种不同于传统汽车时代的价值取向,那就是不再以整车销量论输赢。


其中特斯拉是最典型的例子。去年7月初,特斯拉市值首次超越全球车企市值第一的丰田,目前已经是丰田的2.8倍。但是去年特斯拉销量只有丰田的1/20。显然,比起销量,资本更看重特斯拉在自动驾驶、三电领域的技术护城河,那是老派的丰田缺乏的竞争力。



这种规律放在比亚迪和上汽身上也同理。


作为一家造电池出身的车企,比亚迪是自主车企中最早开始持续投入研发新能源汽车的。


一方面,电池起家的背景为比亚迪自研动力电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得益于此,去年年初比亚迪推出了刀片电池这一安全利器;另一方面,得益于在新能源领域多年的技术积淀,比亚迪去年还成功推出了DM-i超级混动技术。不仅如此,蓝图宏大的比亚迪早在2005年就开始进入车载芯片产业,目前已经实现大部分汽车芯片的内部供应,并且还能实现部分外供。


基于多个核心技术领域的布局,比亚迪足以配得上全球车企市值第三的地位。



但是上汽却风光不再,而且创新乏力。


在2018年实现705万辆的巅峰之后,上汽销量接连两年出现大幅下跌,2019年只有623万辆,2020年跌至560万辆。同时,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也接连两年出现超20%的下滑。


在这背后,除了2020年有部分疫情的因素外,大部分原因是上汽大众等合资品牌口碑衰落的连锁反应,要知道,这些年来,上汽集团的70%利润都是靠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两大合资品牌撑起来的。单看去年,上汽大众销量就下滑了24.79%,上汽通用也跌了8.29%。


此外,更直击上汽痛处,莫过于新能源转型乏力的并发症,这也是市值走低的核心原因。


正如此前某股东在股东大会上所痛批的,上汽早在2015年就提出新四化转型,五年间砸了600亿元。本应在新能源和智能化上占有先机,大获丰收,如今却只折腾出个宏光MINI EV稍微有点影响。不曾想,单车利润只有89元,除了能换取新能源积分,对集团在新四化的进步起不了任何作用……



面对股东的责难,董事长陈虹还略显淡定地答道:大众、奔驰、宝马市值都比不过那些造电车的,更别说我们了。


董事长不急股东急呀,当场就建议:要不你们考虑在和华为合作吧?


殊不知,陈虹突然就硬气起来了:上汽集团这么大一家企业,你让我用华为那一套解决方案,如此一来它成了灵魂,上汽就成了躯壳。不行,上汽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


乍听之下,顿觉这位董事长有魄力。但是细细回想,上汽在智能化方面真的有灵魂吗?算法、传感器、芯片,上汽自研了哪一样?


据了解,上汽早在2013年就和英伟达、华为、高通、地平线等自动驾驶供应商开始接触,最后选择了英伟达。


此外,就在公开拒绝华为整包方案后一个多月,有灵魂的上汽转身就和OPPO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说要开展SOA应用服务生态领域合作,打造多场景跨终端应用服务,共创车机互融智能新生态。


这就是上汽所谓的掌握自己的灵魂。


过去引以为傲的合资市场城池逐渐破败,在亟待开拓创新的新能源领域,要技术,技术没有亮点,要车型,车型没有优质爆款。如此境地之下,上汽被比亚迪碾压看似差距过于悬殊,但确实又在情理之中。


上汽迷失在自主品牌

03


除了新能源化转型,当前中国汽车市场还有另一股汹涌的浪潮,就是自主品牌的崛起。


今年3月WEY品牌旗下坦克车型爆单,并在4月份宣布成为独立品牌;5月,比亚迪DM-i车型也宣布爆单,交付期延长到3.5个月;7月初,奇瑞旗下捷途系列车型也宣布品牌独立;此外,今年4月刚刚亮相的极氪 001,两个月就卖光了近一万辆……


自主品牌正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崛起,并引起消费者的高度关注。但是在此背景下,提到上汽,消费者首先想到的还是上汽大众、上汽通用等合资品牌,什么荣威、名爵,存在感太低。


新能源技术的薄弱、加上自主品牌的平庸,共同指向了这一次“收购上汽乘用车公司”谣言的发生。


上汽乘用车,全名是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公司,是上汽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承担着上汽自主品牌汽车的研发、制造与销售。


作为一家97年就开始造车的龙头国企,上汽集团在2007年才成立了负责自主品牌业务的上汽乘用车,比比亚迪还晚4年。


可是,所谓自主品牌,却不过是从濒临破产的英国车企手中买来的品牌和技术。


2005年7月,南京汽车集团收购了英国罗孚汽车公司(MG-Rover)及其发动机生产分部,于是名爵便成了自主品牌。


南汽之后,上汽也跟风收购了罗孚汽车除罗孚品牌之外的部分,并在2006年10月对外宣布,将自主品牌定名为“荣威(ROEWE)” 。


最终,随着上汽集团在2007年全面收购南京汽车集团,荣威、MG名爵两个源自罗孚汽车的品牌,组成了上汽的自主品牌汽车业务板块。



本以为拿着两个英伦气质的舶来品牌,能在中国消费者面前耀武扬威。然而,“一直在亏损,从未能盈利”却成了上汽乘用车最真实的写照,从2007成立至今,上汽乘用车已经连续十四年亏损。


万联证券研究所数据显示,上汽乘用车2019年亏损约71亿元,亏损总额比2018年又增加35亿元,2020年上半年有所好转,亏损达到22亿元,但仍旧是阴魂不散。


年销量近70万辆的成绩看似稳妥,但从单车销量上看,却没有一款能打的。目前,连同新能源产品在内,荣威旗下在售车型高达20款。其中卖得最好的荣威RX5排在SUV销量榜的第20位,与哈弗H6、长安CS75 PLUS和吉利博越等自主对手的差距不是一点半点。


而名爵品牌2020年31万辆的成绩看似喜人,但是其中有23万辆来自66个海外市场。


总的来说,上汽自主品牌产品是典型的外强中干。


在连年亏损加上群众认知度薄弱的冷清境况下,上汽至今仍没能为自主品牌想出个扭亏为盈的办法,反而是乐此不疲地给自己挖新坑。


去年,先是以荣威换标的名义推出了R汽车这个新能源新品牌,定位中高端新能源汽车,并在去年8月和今年2月分别上市了ER6和MARVEL R两款车型。然而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前五个月,两款车型才卖了不到3000辆。进入8月,还有媒体指出,R汽车关闭了部分北京商圈的体验店。



除了上汽乘用车公司的自主品牌业务,去年11月,上汽又投资百亿成立智己汽车,与阿里共同打造高端智能纯电动的智己品牌。


作为汽车巨头,崇尚多腿走路是合理的,然而如今上汽是旧业难继,又挖新坑。


在今年3月的生态大会上,上汽集团还宣布,至2025年,计划在智能电动等创新领域将先后投入3000亿元,全面向高科技企业转型,在智能网联领域加快推动自主创新。


这无疑是让连年亏损的自主业务再度雪上加霜,由此可见,2030年前上汽自主品牌业务要想实现盈利是不太可能了。


在新能源化转型和自主品牌崛起的浪潮下,上汽的野心是越撑越大,但无论是品牌认知度还是产品实力,都不足以支撑其夸大的野心。


这一次,面对被收购传闻,上汽可以轻描淡写地辟谣,但是再如此亏损下去,上汽还能保证被收购的谣言不会成真吗?

声明:本文由太平洋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混动时代
相关阅读
比亚迪F3

官方价: 暂无信息

级别: 紧凑型车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