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章

如果特斯拉是苹果、蔚来是小米,那谁会是华为?

2018-02-06 浏览:1.23万 评论:53

人们总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的确,很多事情在发生之后,回过头看,会发现历史上也曾发生过轨迹极其一致的事件。

比如中国的汽车品牌正在重演着二十多年前中国家电品牌对国外品牌的抗争轨迹,同样是从绝境中逐渐打开局面,最终夺回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历史从不会过去,只会被不断重演。

而最近方兴未艾的新能源造车潮也让我想到了当初智能手机兴起时,国内也曾有过一次造手机的热潮。两次浪潮,同样都是由一家美国公司所推出的革命性产品所引起。只不过手机界是苹果的iPhone,而汽车界则是特斯拉的Model S。

iPhone开启了大家对于智能机时代的想象,吸引了无数能人和资本投身其中。特斯拉Model S则让大家看到了纯电动车是在传统车企牢不可破的联盟之外,一条进入这个行业的新路径。

如今电动车正在试图取代汽油车的地位,就好像当初智能手机取代功能机的过程,开始有犹豫、质疑,也有消费者的抗拒,但当越来越多有竞争力的产品推出后,消费者很快被征服了。

而反应慢的那些功能机巨头,诺基亚、摩托罗拉,无一例外都成为了历史。当初摩托罗拉、诺基亚在面对这场大潮时,有犹豫有包袱,所以他们甚至拿出了一些在原有带键盘的功能机上加入一块触控屏的“保守跟风”产品。

同样的,现在很多传统车企们拿在售汽油车的平台和外壳,直接装上电机和电池就拼凑出一台所谓的全新电动车。两者的做法有着异曲同工的感觉,只是不知道二者最后的结局是否会殊途同归。

而在传统巨头们犹豫的时候,国内迅速冒出了一批智能手机创业品牌,如魅族、小米、一加、锤子。华为这样的通信业巨头也加入战场,老牌的企业如步步高手机也迅速发展出了VIVO、OPPO。一时间,似乎所有人都想来做手机,360、乐视纷纷入场。这热闹的局面,是不是和现在的新能源造车新势力有几分相像?

所以,我们不妨就用手机市场的现状来展望电动车市场的未来。如果特斯拉是汽车界的苹果,谁会成为小米、华为这样的巨头,谁又会如乐视一般昙花一现?

「 蔚来:最像小米」

特斯拉是苹果,那在定位、气质、调性上都向特斯拉看齐靠拢的蔚来,无疑就最像一直以来都对苹果模仿到像素级别的小米了。

两家公司在营销上都很有一套,小米最先玩出了“饥饿营销”的把戏,效果显著,产品未卖先热,市场呼声一直高涨。而未来在发布ES8之后,市场上同样是未卖先热,大家的讨论热情高昂,在一票营销和媒体背景出身的高管的带领下,如今的势头一如当初刚刚出道的小米。而从目前蔚来的产能和订单量来看的话,或许“饥饿营销”也将是他们前期不得不采用的策略。

同时,两家公司在对粉丝的运营上都非常重视。小米从MIUI起步,聚集了大量的用户和粉丝,打出“为发烧而生”的口号,走专业化路线赢得粉丝的信任,建立起了品牌初创时的第一个标签。

而反观蔚来的历程,同样是先从专业入手,打造了一款限量超跑蔚来EP9,还去刷了纽伯格林赛道,可以说等同于在汽车圈里先给自己打上了“为发烧而生”相似的标签。从专业到民用,有了EP9的背书,ES8推出时40多万的起售价格,所有人都觉得理所应当。这和前期的铺垫和标签不无关系。

如今的小米,是估值超过千亿美元的独角兽,那蔚来的未来也这么光明么?那倒是言之过早,蔚来目前仅仅是发布了第一款产品,实际的产品表现如何,线下的售后、车主服务体验如何都有待进一步接受市场的考验。只能说,在开局的方式上,蔚来和小米气质上有着共通的地方,未来的发展还要蔚来靠自己的产品来说话。

「小鹏汽车:像是魅族 」

之所以将小鹏汽车类比为魅族,其实很简单,两家企业的创始人存在感都很强,魅族的黄章几乎对外界来说就是魅族的一个代言人。而小鹏汽车则更不用说,创始人何小鹏干脆直接把自己的名字放进了品牌里。

虽说创始人的存在感太强对企业的发展并不一定构成什么影响,但从魅族的过往来看,“家天下”的局面或许会让企业在竞争中丧失敏锐的嗅觉。

此外,和魅族当初是从造MP3开始跨界造手机一样,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当初创立了UC浏览器,作为一个互联网人,现在也跨界进入了汽车行业。两家企业在营销宣传上气质倒很接近,讲究埋头干活用产品说话,这种低调务实的风格也被很多人笑称为“南派造车”。魅族在当年也是一心只打磨产品并不热衷于宣传的企业,在这一点上二者倒是默契,或许是同属广东企业的原因吧。

最后两家企业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共通之处,都是阿里巴巴投资入股的公司,特别是小鹏汽车,何小鹏之前就是从阿里巴巴离职全身心投入到小鹏汽车的创业中来的,而在股东名单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阿里巴巴嫡系的身影。

但阿里巴巴的投资并没有给魅族带来什么大的飞跃,倒是产品节奏一年比一年混乱。至于小鹏汽车能从阿里巴巴手里得到什么样的帮助目前还无从得知,但从小鹏汽车量产车G3亮相CES消费电子展来看,造车进度不错。近期又进行了一轮22亿的融资,未来研发的速度或还将提速。

「威马汽车:更像vivo 」


将威马比作vivo的话主要是有两点,首先两家企业创始团队都是传统行业出身,并不是半路出家的跨界选手;其次,两家企业在定位上相似,追求的都不是高精尖,而是针对用户群最多的价格区间,造最容易走量的产品。

团队出身是威马汽车一直以来比较引以为自豪的地方,创始人沈晖先生曾经任职于吉利、沃尔沃多年,创立威马时也是从各大传统车企招揽了一批或是曾经的旧部,或是各环节的要职,所以他们在对供应链的谈判、管理,造车项目的进度管理上相比半路出家的互联网造车看起来更务实靠谱很多。

而vivo最早也是脱胎于步步高,初创团队可以说都是从传统的手机企业出身的,所以说两家公司在气质上都带着老派企业的那种稳扎稳打,在产品上又完全没有传统企业的那种包袱。

至于产品定位上,通过与威马团队的多次接触,可以感到他们上上下下都很明确的坚持是要造一台实惠走量的车,而并不是一台哗众取宠的车,这样的产品定位和蛰伏多年最终靠性价比和渠道取胜的vivo倒有几分相似。

威马的首款量产车EX5已经发布了,定位于20万级的紧凑级家用SUV,无疑这个价位是目前中国汽车市场最主流的价位,SUV也是目前最火热的市场。而从车辆目前已经曝光的信息来看,并没有因为自己是纯电动SUV就作太多的妖,设计上追求的是实用,大众能接受,尺寸上追求不大不小,满足最多人的需求范围。可以说他们将汽车的功能性和实用性摆在了噱头和好看之前。

还有一点,vivo不像小米将销售重心放在网络上,作为一个有着传统手机厂商基因的品牌,他们对于渠道的建设很看重。而也正是因为渠道的发力,使得他们在后半程反超了曾经风光无量的小米,在销量上实现了突破。

而威马似乎对渠道的建设同样很在意,在首款量产车发布不久后,就开始在全国各地招募“智行合伙人”,其实也就是新形式的经销商,首批落地城市将达到20个。相比起蔚来以线上购车搭配城市体验店的形式,我们可以看到威马在渠道建设上更有传统车企的那种扎实感。

聊完了三家大家耳熟能详的手机品牌,有人不禁会问,手机圈最大的黑马华为,在汽车圈谁会是下一个华为?坦白说,从目前的形势来看,还没有看到这么一家有着庞大体量,巨额资金支持的新兴品牌入场。如果要有的话,或许会是开了窍的上汽或者广汽?毕竟以他们现在对于新能源车挤牙膏的进度上来看,似乎还没有做好卸下包袱,轻装上阵,下场一战的打算。

但我个人倒是很期待什么时候汽车界能有一个像锤子手机一样的网红品牌,目前来看车和家虽然在创始人的网红程度上可以一拼,但品牌的生态和气质还是有着较大差异。

其实这样的类比既不科学也不严谨,只是卖个机灵博君一笑。但也是衷心期待更多新品牌的涌现,虽然历史的残酷教训告诉我们,最终能在这波创业潮中活下来的品牌最多不过三五家,但百家争鸣的过程才是最有意思的,不是么?


===

想更进一步了解新能源车?欢迎扫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号:


声明:本文由太平洋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混动时代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