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章

“造车易”|易车也造车了!究竟花落谁家?

2021-04-01 浏览:2100 评论:0

2021年3月29日至30日,对于小米而言,这场历时两天的发布会或将成为历史性的一刻。小米更新了全新的企业logo等一系列周边产品,更重要的一点是,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表示将要进军智能电动汽车行业,直接投入高达100亿美元用于制造“新能源汽车”。雷军还谈到,自己的人生经历了多次蜕变,从程序员到创业者再到投资者,在经历了小米的十年后,越来越体会到制造业的不容易,也体会到硬件到难度。也越来越相信,把软硬件结合的难度远比想象中单纯做软件或硬件容易。正因如此,小米或是说雷军愿意赌上一切,那么这次雷军是否还能够再次迎来一次蜕变呢?的确是很让人期待。


近来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加入造车队伍中,而今天,4月1日愚人节,易车也宣布造车了?!你没看错,易车也将成为队伍中的一员。更重要的一点是易车直接宣布了新车已经开在了路上。今晚,易车官方将在易车App独家直播新车发布会。不管易车是否因为为烘托节日气氛,而跟我们开了个玩笑,但现在看来也并不重要了。开玩笑归开玩笑,让我们回归到现实。


其实,当我再次看见一家新企业宣布进军造车队列的时候,我的感觉还是像当初小米宣布造车的想法一样,也许是看的多了,也就都麻木了吧。在新能源汽车还没有井喷式增长的那个时代,其实就已有不少企业开始研发新能源汽车,好几年前,一度有数十家造车新势利一并迈入新能源汽车这个身份,但结果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很快,随着政策的改革和市场的考验以及竞争加剧,大部分的企业都已黯然退场。


固然政策有风口,政策都会带来新风口,但打着招牌,挂羊头卖狗肉的也总不会迟到。造车新势力纷纷跨入未知领域,企图再次分一杯羹,这会不会只不过是融资的“新口号”而且?如今,在这战场上幸存下来的车企们也已寥寥无几,但这并不能阻止更多的企业家们的入局。例如小米宣布造车,让我感受到更多的是一份激情。


回看过去的2020年,根据特斯拉发布的2020年销量数据,全球交付499550辆,特斯拉在中国国内市场的销量为13万辆,新款model Y和接下来有可能上市的model 2,预计能让今年还再翻个倍,这样的增速无疑对传统车企或新势利造车而言,都是空前绝后的压力挑战。目前,智能汽车产业炙手可热,在登陆美国股市后的造车三巨头理想、蔚来、小鹏市值也在一路飙升,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从最初的价值疯狂增长了数十倍。反观产品市场销量,理想、蔚来、小鹏每个人月的销量也在屡屡创新纪录。至于未来如何进一步扩大汽车产销量实现持续盈利,也将成为新势力造的关键一步。

这些造车新势力们大多位于现代化工业的前沿地位,拥有足够的实力去整合产业链的发展,从而实现产业链的共赢局面。早20年,那个时候的中国还没有较完整的汽车工业规模,并且在那个时代,放眼整个国内市场结构和状况,中国并不是非常适合发展汽车工业,人口众多,交通不便,公共交通优先出行才是更适合中国人的出行模式。但汽车产业价值巨大,且能带动众多的周边产业链。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发展汽车工业也成为中国工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智能汽车的热潮也让跨界造车成为主流趋势,任凭是谁来造车,谁在跨界,都逃不出关键所在,如何发展自身优势,将利益最大化,这正是每位造车军团成员面临的难题。

站在某个角度上看,用市场去换取技术的汽车发展历程与用市场去换取汽车发展,看似无异,其实大相径庭。目前国内电动车汽车就是这么两种局面,例如特斯拉、蔚来等车企,在国内中高端市场领域中占据着大部分市场份额,实现了产销盈利以技术进步的共赢。

而另一现状则是,类似五菱宏光、思皓等汽车品牌,将A0级或微型电动车作为主要根据地,大大降低了电动车市场购车门槛,以量为首,对众多新能源汽车产品进行降维打击。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五菱的存在,也是算是为人家服务尽忠职守了。人民不仅仅要开车要生活,还需要开个更好点的车,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逐步开始在续航能力上的创新,也在进击更高维的升级产品,即智能汽车领域。换一句话说,5G时代的全新场景中,以新能源汽车为底色,依托车联网技术而成立的智能汽车,是一个相对成熟且路线较明确的场景。

但市场泡沫依旧存在,当下人工智能技术和车联网的车载部分,还是探索阶段,难免出现一些PPT造车的情况,但这种情况不属于大厂,它们更期望通过跨界开拓出新蓝海来,而不是薅消费者羊毛。

汽车网评:智能汽车生态圈将成中国电动车市场新风向标

时至今日,企业跨界造车大致也分成几种形式。其一是单方面提供软件,剩下了的一系列硬件后续就交给主机厂解决,类似这种方案,能够充分的发挥双方优势所在,最大程度的提供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另一种形式,想必大家也都能猜得到了,就是出来单干,以独立的形式去开发。成立自有工厂和研发团队,这种造车方式,能让自身在造车领域获得更多主导地位,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但同时也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整合资源。

说一千道一万,车怎么造就是企业家们的问题了,但汽车智能化无疑将成为撬动整个人电动汽车市场的一大支点。大数据时代,无论软件的研发还是用户企业的运营,底层逻辑都是对数据的充分掌握。这意味着,在了解用户需求的层面,造车新势力们的能力几乎不亚于目前的整车厂。在智能驾驶研发层面,得益于掌握广泛的用户数据,而互联网运营的思维,则是目前传统车企转型的大方向。什么才是未来,而未来离我们还有多远?谁才会是最大赢家,我们拭目以待!

声明:本文由太平洋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混动时代
相关阅读
Model 3(进口)

官方价: 暂无信息

级别: 中型车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