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章

解毒!WH-1000XM2对比QC35 II哪个值得剁?

2017-12-09 浏览:36.76万 评论:0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降噪耳机慢慢的成为了“出差狗”们的标配,从最早争相人肉代购的BOSE QC20,再到后来体积更大、佩戴更舒适、音质更好的QC35和索尼MDR-1000X,如今坐在飞机上如果脑袋上不挂个带NC(看成脑残的自己去面壁)标志的耳机,都不好意思和空姐打招呼……

于是作为一名资深小烧友,我顶着一对刚刚被老板家AK380熏陶过的眼睛和耳朵,屁颠颠的跑去东方新天地试听了索尼和BOSE家的两款最新降噪旗舰——WH-1000XM2和QC35 II,给各位准备入坑的选手们一些选购意见~

序丨新产品?对不起你想多了

虽然贵为新品,不过作为一个MDR-1000X用户,我可以诚实的告诉你,大法的这次更新并没有什么大动作,因此如果能找到价格跳水的老款产品,请果断剁手!WH-1000XM2作为新产品,基本只是在老款的基础上做了一些优化,比如增加电池续航(从20小时升级到30小时)和优化降噪模式(智能识别使用环境来降噪,也因此取消了耳机上的模式选择键)。

当然如果比起后面的BOSE,你会觉得大法其实还挺厚道的,因为QC35 II只是在左侧耳机上加入了一个鸡肋的降噪等级切换键,支持三档调节,比起大法的智能识别,显然意义要更微薄。而至于Google Assistant,对不起没用过,在这个国度你最多只能召唤Siri…

 

设计做工:索尼完胜

言归正传,俗话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一旦选择了头戴式耳机这种招眼的货色,那么这玩意就毫无疑问的会成为超越你那张帅脸的存在了,至少在位置高度上是这样……然而在设计和做工这个维度上,说真心话差距是相当明显,美国制造对垒东瀛小作坊,前者的败北犹如水银泻地,拿过实物后你会惊讶的发现,QC35 II是怎一个糙字了得(恳请博士们不要打我),无论是手感还是材质用料,都被大法拉开了至少两个档次,唯一可以炫耀的恐怕也就是银色版自带的科技感光环了。

而反观后者,大法的产品向来在工业设计上不虚任何人,这个价位的电子消费品也恰恰是大法最擅长装逼的区间,WH-1000XM2自然继承了这种传统,无论是耳罩皮质的触感,还是按键与外壳的接缝处理,各种仿皮纹理与金属拉丝工艺,玩儿的简直666,无论你是直男(黑色)还是靓妹(香槟金色),戴出去装逼都是信手拈来。


舒适性:BOSE完胜

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接下来我按照真实的体验顺序,来说二者的佩戴舒适度。这一次优势来到了BOSE这一边,这也是从上一代产品就延续下来的优势,QC35 II宽大而又柔软的耳罩在上头的第一秒,就会博得你双耳的好感,完美的包裹感加上234克的轻量级体重,让它非常适合长时间佩戴,不会有明显的夹头或者负重感。

而大法这边,用料好是有代价的,官方标称的275克体重,比QC35 II多出了近18%,不要小看了这点重量,如果你乘坐的是8小时以上的国际航班,那么这41g会让你的头颈更早的感受到疲劳,与此同时偏小一点的耳罩和身材,对于常规体型的亚洲人来讲还可以接受,但你若是天生一副肥头大耳的“美式身材“恐怕就不太友好了,明显的夹头感会让耳廓也更早的感受到酸痛和疲劳。所以在佩戴舒适性这个维度,宽容度更高的QC35 II 会成为被推荐的那个。


降噪性能:不相伯仲

想来这本该是这篇文章的重点,但试过之后你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差距真的是微乎其微,毕竟降噪耳机的技术原理本身就不是什么高深的东西,无非是识别环境噪声并产生反向声波信号进行抵消而已,而经过这么些年的发展,两家的算法和应用效果也几乎在同一水平线上,并没有明显的高低之分。

如果一定要分出个高下,我认为佩戴更紧实的WH-1000XM2会小胜一筹。原理很简单,在降噪耳机普及之前,这几年最流行的且不为人注意的降噪技术其实就是入耳式耳机(所谓的被动降噪),通过使用各种不同材质的耳塞套,来让耳机的佩戴更紧实,与耳道贴合度更高、减小缝隙,从而实现对环境噪声进行阻绝和过滤的效果。这种原理放在头戴式耳机上也一样适用,因此佩戴相对松散的QC35 II在耳机自身的密闭性上自然会稍差一点,但这种影响在主动降噪技术面前其实是微乎其微的。

不过WH-1000XM2还有一些额外的优势,那就是在这一带产品上推出的智能降噪功能,这项技术可以根据你的状态自动选择匹配的环境声或降噪方案,并搭配个人优化和气压优化设置,让降噪功能的实际体验变得更智能,因此在降噪的灵活性上更胜一筹。

 

音质:索尼小胜

我一直认为对于大部分消费者而言,音质就像我们谈论一台汽车的外观,只要大方向不存在严重的错误,就不存在绝对的好与不好,而是取决于每个人的个人喜好。就像夜店舞曲爱好者们会喜欢Beats那泛滥的低频,又或是B&O的耳机用户们喜欢那空灵的高频单元演绎出的清亮女声,不同调音取向的耳机必定都会有它擅长音乐类型,反之你的音乐喜好也会很自然的影响到你评价或选择耳机的标准。

但是从客观的听感上,我们还是可以通过经验对比得出两部耳机在高中低频、动态、音场等表现上的特点和区别。具体到这两款产品上,QC35 II的三频表现为一个大写的“凹”字,中频部分会比另外两极在量感上有比较明显的欠缺,而大法则刚好相反,中频相对饱满,高低频则稍显平淡,是一个小写的“凸”字。另外,对比WH-1000XM2,QC35 II的音场显得非常宽广,临场感出色,音色感觉也偏冷一些,第一次听会感觉很惊艳,但同时过度强调的音场,在聆听一些Live版歌曲时也会帮倒忙,会让你觉得自己买到的是160的看台票,人声远的遥不可及……大法则是一如既往,保持了偏暖的调音风格,声场和动态都中规中矩,初次聆听也比较容易产生好感,且更适合流行乐曲的演绎。

但除了相对更均衡的三频,WH-1000XM2在音源码率的支持上显然更加全面,除了自家的LDAC算法,高通旗下的aptX(接茬4869的请转去柯南频道)协议也同样可以支持,这让其可以通过以上两种蓝牙传输算法得到更高码率的音频数据,从而展现出更多音乐细节,提供接近Hi-Res Audio的音质表现。

最后,正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关于音质和听感,我还是建议大家到直营店去亲身体会一下,我说的再多也不过是一家之言,在此我也欢迎诸位“金耳朵”前来拍砖~说出你的建议和看法~而至于文末我会推荐哪一款,我认为还需要结合大家的使用需求,如果只是出街或是短途飞行,那么更智能更时尚的索尼WH-1000XM2会很适合你(除了智能降噪,手势控制也很装逼),而如果您是一位经常远渡重洋的商务人士,那么佩戴更舒适轻便的BOSE QC35 II无疑会更合适。

声明:本文由太平洋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混动时代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