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章

APPLE CAR ,汽车中的歌者文明?

辣评车-太平洋号
好玩 专业 有料的汽车公号
+ 关注

小说的魅力在于,让读者产生细节共鸣,并在虚拟世界观中带入一个自己,进而反思己过并筹谋未来。但讲真,很少有像《三体》这种把自我设定为全文最弱鸡的主角,接连导入一个又一个强大的技术来压制我们,并在精神上盘剥人类的意志,最终无法说清结局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

十多年前,苹果搅黄了诺基亚的移动帝王梦,那块触摸起来还稍稍有些蹩脚的电容屏,俨然就是一张二向箔。时至今日,特斯拉用三年时间成为市值顶流,传统车企虽视之如猛虎,揶揄之后也不乏敬畏。

现在回想,在《三体》里我们从不需要反思过去,因为我们很清楚,还未出现的才是最强大的,尽管不愿意承认……

APPLE CAR到底是什么级别?

这是很多人都想搞清楚的问题,毕竟市面上已经有站在行业前端的特斯拉。根据库克此前披露的消息来看,所谓的"苹果汽车"是一种可自动驾驶的汽车,由苹果公司组建团队,正在研发,苹果也已经从汽车行业挖到了有关自动驾驶的专家,苹果已经组建了数百人的团队,正在研发一款电动汽车,这一项目的内部代号为"Titan"。

“泰坦”背后的汽车项目很早就立项了,甚至早到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换言之,苹果公司在iphone4都还没出来的时候,就已考虑涉足汽车行业,以第一个十年的姿态去窥探第三个十年的市场。

对于苹果来说,造车并不是难事。苹果已经储备足够的专利,早在2010年,就开始不断申请汽车领域的专利,目前在汽车领域的专利技术已涵盖自动驾驶、充电、车载系统、车体结构优化等多方面。

但问题在于,当下市场中的鲶鱼和鲨鱼太多,苹果近期再次声明进军汽车市场,其中有诸多干扰项目落地的不确定因素:

其一,早期的泰坦项目没法牵动苹果高层的神经,因为市场还不够大,但投入必须很多。数据表明,仅在2020年,苹果自动驾驶研发投入就高达190亿美元,而全球汽车行业全年的研发经费也不到1000亿美元。

其二,谷歌、优步等前端企业都在对自动驾驶进行大刀阔斧的投入,最终分羹成度几何,是苹果踌躇的点——苹果手机等3C产品的利润率很高,但汽车制造相对利润较低。

其三,2020是很多车企施展2025计划的元年,也是新能源风头正劲的一年,再不涉足,为时已晚。

综上所述,苹果必须祭出具有毁伤性的产品,颠覆行业并保证利润。套用小说中的一句:丢二向箔,也是有成本的。

苹果想干什么?

作为上万亿资金储备的科技公司巨头,苹果居然选择联手现代,这也是很多人质疑的问题。毕竟在中国市场,我们接触到的现代品牌无法在溢价上与苹果分庭抗礼。

事实上,电动车市场正愈发茁壮与火热——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2020年同比翻番;中国,新能源汽车疫情之后翻倍增长。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目标要达到20%,2035年,纯电动汽车要成新销售车辆的主流;日本政府计划2035年禁售燃油车;欧洲各国政府也制定了淘汰燃油车的时间表……

苹果再不来,菜都凉了,但如果来,也不能乱来。

传统汽车工业以硬件制造为主,彼此之间的差异主要在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三大件上,但是在无人驾驶和移动智能终端的技术趋势下,软件能力的重要性大幅提升。

而软件能力又恰恰是苹果这样的科技公司的优势所在。比如Carplay已经占领了很多车辆的智能化核心阵地,再比如苹果从2017年研发自动驾驶系统开始,迄今为止已经获得了100多项专利

另外决定软件能力的芯片,也是苹果的优势,苹果M1芯片的CPU和GPU算力超过特斯拉的FSD自研芯片就是一例。

最后举个例子,苹果公司已经申请“增强型虚拟显示器”专利,有望通过向乘客投射相对稳定的虚拟内容,解决乘客乘车期间进行工作时出现的晕车问题。这或许是软件型企业在探讨传统行业时的最大优势!

为什么选择现代?


首先,我们认识的现代,不是真正的现代。这并非无脑给一家韩国车企打Call,而是事实。外媒曾对苹果涉足汽车领域发表评论称“电动汽车最终可能在未来十年内,在全球范围内创造1万亿美元的市场机遇,这对于苹果公司而言,是一项明智的战略举措。”

而最大化利益,最小化成本,进而侵蚀万亿市场,是苹果与现代联合的根基。

在2024年的量产时间表面前,苹果汽车既要完成整车开发与生产线搭建,也要完成下一代单电芯电池技术的研发落地,难度可想而知。美国投行更倾向的是,苹果公司会寻求汽车行业的合作伙伴,早期担任自动驾驶系统的提供方。

去年12月,现代汽车发布了全新的E-GMP模块化平台,其最大特点是高度灵活与兼容,围绕软包电池延展的多种容量/续航、多种车型,甚至多种动力系统,都能在E-GMP平台内完成。这是下一阶段现代汽车呈现的高效造车理念。

再者,作为韩国汽车工业巨头,现代集团与SK电池和LG化学之间的供需关系毋庸置疑,一方面E-GMP能解决苹果初期的低成本化,另一方面可以为韩国优越的电池巨头画出利润巨饼,进而加大研发力度来反哺苹果的需求,可谓一石二鸟。

写在最后

传统车企是人类,特斯拉即是三体世界,而苹果、谷歌很有可能是我们认知以外的边缘文明、歌者文明。它们强大的点在于让我们猜不透、看不到。待到新能源汽车真正越过万亿市场,苹果则有足够的基盘和底气弥补晚进场的过失。彼时,基于苹果强大的OS生态,汽车将会成为渗透进日常出行细节的移动载具,甚至是可“移动的移动终端”,那时候的我们或许会清晰化一个定义: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

声明:本文由太平洋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3073
2021-02-01
智驾大横评

网友评论

表情


发表评论

相关车系

更多>>

相关推荐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