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章

苗圩:对卡脖子问题,要早做准备,至少要做一个备胎

2021-01-18 浏览:1473 评论:0

出现在华为、中兴上的事件值得我们警惕

作者 | Jane

编辑 | 葛帮宁

出品 | 帮宁工作室(gbngzs)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在智能汽车发展方面,它(美国)现在没有走到前列,但美国对走在前列的国家和企业,一定会在一定时间内出手遏制。所以,出现在华为、中兴上的事件值得我们警惕,我们一定要早做准备,至少要做一个备胎。”

在2021年1月16日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1)上,谈到中国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时,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如此呼吁道。

苗圩认为,实现智能网联汽车的普及应用和规模化发展,需要多维度整合资源,需要加速产业生态建设。我国在体制机制、市场容量等方面占有明显优势,但也存在制约发展的瓶颈和短板。

机遇有三:一是制度优势。二是市场空间广阔。三是技术不断夯实。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保持同步,智能网联协同发展的中国方案取得一定成果,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实力雄厚。

“当然,我们有机遇,也有挑战,我们还面临着卡脖子的问题。” 苗圩说,最主要的挑战来自三方面。

一是芯片问题。

苗圩提醒道,大家在关注信息通信设备和手机芯片的同时,也应该关注车用芯片,包括通用的芯片和车规级的专用芯片,在部署时必须统筹兼顾。

二是操作系统问题。

操作系统到底怎么打造?PC时代,我们被Windows打败天下无敌手,现在正在补课。手机时代,除苹果ios外,只有安卓。美国出手制裁华为,近期小米也被列进去,操作系统将来是一个大问题。

“前面我讲过,汽车走到一定阶段,美国会不会出手?我们都必须早做准备,打造出一个自主可控的、开源开放的汽车操作系统势在必行”。苗圩说。

三是安全问题。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带来一系列安全性问题。“对这一点,我们应该早做谋划”。   

为此,苗圩提出三方面建议。

其一,提高认识、凝心聚力,加强组织协同。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是一个跨领域、跨行业、融合发展的结果,政府各有关部门之间应该加大协同力度,同向发力,共同促进行业发展。

具体来看,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沟通协调机制,加强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领域的交流与协作。

各地区应结合本地实际,切实抓好落实,抓紧抓细国家布局的重大任务和重点工作,优化产业布局,避免重复建设。

行业组织应充分发挥连接企业与政府的桥梁作用,协调组建行业跨界交流协作平台,充分调动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其二,支持企业跨界融合创新,加速关键产品落地和质量提升。

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方向,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发挥企业主体作用。

采用“揭榜挂帅”等形式,鼓励“结对子”,深度合作,联合攻关,突破芯片、智能驾驶操作系统、车载智能计算平台、软件工具链等关键环节,加快产品落地。

聚焦软件和安全,支持建立适应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测试、验证、认证体系,加强能力建设,促进质量和性能提升,着力解决“不好用”的问题,逐步消除“不敢用”的顾虑。

其三,适度超前建设5G网络,大力推动共建共享。

“我过去说过,5G可能20%是to C、80%是to B,我现在仍然坚持这个观点。如果说人和人之间的数据流量是有限的,那么人和车、车和车、车和路、车和人之间的数据流量将呈几何基数增长。”苗圩说。

自动驾驶和车联网是5G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网络建设适度超前是公共基础设施的普遍特点。网络先行是5G应用发展的前提,没有规模化的网络覆盖,5G应用发展就得不到有力支撑。

坚持建设独立组网模式的5G网络,推进5G网络向3GPP R16、R17标准的演进,打造高质量5G网络。继续大力推动共建共享,减少重复投资,提高资源复用率。

苗圩认为,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动向——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良好,为我们及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智能网联汽车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成为新阶段产业发展的一个战略方向;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持续演进,车载智能计算基础平台将成为竞争焦点。

新动向带来了新变化。

首先,汽车产品形态正在发生变化。

传统汽车依靠“两年一改脸、四年一换型”内外部造型变化吸引客户日渐式微。而超配硬件,通过机器学习不断升级软件,更好贴合用户使用习惯,增加用户粘性,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千人千面”,逐步成为趋势。

随着车辆、基础设施、运营平台等之间的智能互联和资源共享,一方面,汽车正从一个交通运载工具延伸成为大型移动智能终端和数字空间,逐渐演变成支撑构建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的关键元素。

汽车不仅是机械类装置,也是高科技电子产品、数据采集终端和重要的计算节点,是四个轮子上的“数据中心”。

另一方面,汽车也可以是存贮和消纳可再生能源的重要载体,以及把绿色能源、智能电网等链接在一起的节点和纽带。

“近期有媒体报道,百度宣布组建智能网联汽车公司,苹果将着手生产电动汽车,汽车界的跨界融合特征更加凸显。也有行业专家提出,汽车产品正在进入软件定义功能、数据驱动设计的新阶段。这些新动向、新趋势,值得企业、行业和研究机构认真研究分析。”苗圩说。

其次,企业商业模式面临调整。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技术链、价值链面临调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汽车产业加速融合,正在创造出新的业务模式,并对汽车产业、企业、应用服务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汽车行业正在从以汽车产品为核心,转变为以持续深入服务用户为中心。

这种调整包括:车辆的硬件收入、利润占比降低,软件收入和利润占比有望大幅度增加。在软件、服务上占据优势的企业,社会享有更多话语权和主动权。以数据、软件和服务为纽带,车企和用户之间关系可以由一锤子买卖的关系,转变成为可持续的合作关系。

汽车企业可以由卖产品为主延伸到卖服务,主机厂的商业模式将由“制造”转变为“制造+服务”,通过OTA升级、按需付费等方式实现价值变现。

在苗圩看来,如果企业能够准确把握发展趋势,抓住这场机遇,明确差异化定位,未来发展就会更加海阔天空,否则就有可能在快速产业变革和激烈市场竞争中陷入被动,变为价值链中低附加值的产品供应商,甚至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第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将成为必然。

一是,跨界融合创新将成为趋势。

传统企业和新兴企业正在整合发展,汽车、交通、信息通信等产业的边界更加模糊。相互赋能、协同发展成为市场主体发展壮大的内在需求,跨行业、跨领域融合创新成为产业发展新的时代特征。

二是,车路协同发展获得共识。

随着对单车智能局限性认识的不断深入,车路协同路线获得广泛共识。汽车技术、应用、服务创新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相互拉动、相互促进,推动形成互融共生、合作共赢的智慧产业生态。


声明:本文由太平洋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混动时代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