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结合体,要吃透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之下形成了许多根深蒂固的认知,并且一直被当做是正确的,然而其中有些可能是错的……

92#、95#、98#汽油的身价依次递增,按照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95#肯定好于92#,而且还要更干净。
实际上,汽油干不干净跟标号没关系,差别主要在于基本成分,比如92#意思是92%的异辛烷、8%的正庚烷。95#意思是95%的异辛烷,5%的正庚烷。异辛烷越多,那抗爆性越好。干不干净,还得看国标!


打开AC制冷都懂,那开个暖风还开AC不就无脑了吗?车载空调又不是冷暖空调,暖风压根不用AC。
理论上,燃油车开暖风都是“废物利用”,将发动机多余的热给利用起来。但是,这时候开AC也并不是多余,因为可以达到除湿的功效,除雾的时候开AC也不是多余的~


点火启动之后,等着水温慢慢上来才上路,这才是正确的操作?
在化油器时代,那一定要好好热车,不然化油器就不好好工作,没法让液态汽油很好的雾化,要是直接上路很有可能喘不上气……
随着电喷时代来临,冷启动就不用原地热车了。需要注意的是不用原地热车≠不热车,只是边走边热就行,比原地热得快,但在水温上来之前不要激烈驾驶。除非在极寒的地带,一般都不用原地热车。


实际上,扭矩决定加速有时候是对的,只是这会儿的扭矩指的是轮上扭矩,而非未经一系列传动的“裸机”扭矩。扭矩经过变速箱之后,传动比变得不一样,跟转速成反比,所以只是扭矩大不代表加速能力强。
在任何情况下,功率=发动机转速×发动机扭矩,不管是加速还是极速,表现如何都是最大功率说了算。当转速高、扭矩也高的时候,那发动机的功率高、性能好。


很多时候,长轴距成了大空间的代名词,有时候是对的,有时候未必。
首先,各家造车时的空间利用水平不一,这就导致了结果的不同。其次,动力总成的布局也会影响到空间大小,横置发动机多位于前轴之前,比起纵置发动机、变速箱对于内部空间的侵占要小很多。


大排量发动机有劲但费油,小排量就无劲却省油?
这种认知比较片面,影响油耗的因素有很多,发动机的技术水平高低只是其中之一,和车辆自重、变速箱的传动效率等有很大关系。而排量并不是和油耗直接成正比的关系,就像如今遍地的涡轮增压,不同的增压值使得同排量发动机有着不同的动力输出,而且和排量的关系也变得更加“疏远”。
另外,若是电机加持组成的混合动力系统,那大排量就更费油的论调就更站不住脚了。


不少人一看到CVT变速箱就认为是绝对平顺,可以纵享德芙般的丝滑。
不平顺,或者说顿挫通常是由变速箱换挡造成的,而CVT无极变速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换挡,所以先天平顺性佳。但是,顿挫可不单单存在于换挡,当发动机的出力和扭矩释放不均匀,也会导致平顺性大打折扣,所以还要看动力匹配、电控如何。不光是要看硬件,还要看软件。
另外, CVT有用离合片的,也有用液力变矩器的~


早期自动挡技术没现在这么优秀,手动挡比自动挡省油确实很站得住脚。如今可就不一定了,在换挡逻辑、传动效率、挡位等等方面,自动挡都有着很大的进步,甚至说可以做到比手动挡还省油。像CVT有一个独到的优势,就是可以把高效的工况维持在一个“点”上,而别人只是一个区间!
手动挡省油得益于先天传动效率高,而要真正达到省油的目的,那还要看驾驶员的油离配合以及换挡时机,搞不好会更费油。


打气球的时候,充气过多就爆了,那轮胎亦是如此?
凡事都得讲个合适!轮胎胎压过高、过低都不行,可以肯定的是胎压过低更容易导致爆胎。胎压过低时,会给轮胎胎壁带来较大的压力,没有气压的支撑导致胎肩两侧磨损加剧,加上行驶的时候轮胎变形过大,使得爆胎几率增加。


你比六缸少三缸,比四缸少一缸,还不省油?
少了一个缸,斤数少了,机械部件少了,摩擦损耗少了,还不省油?其实,油耗跟缸数不能直接扯在一块儿。同等技术都是1.5L做成三缸、四缸,不变的还是1.5L,一个气缸比作一个人的话,四个人干的活,让三个人来完成,那这三人的单人任务量,肯定更重。所以相比之下,三缸机的汽缸、气门升程等都会更大,不然怎么能靠三个缸,完成四缸的任务量~
另外,三缸机≠弱鸡,看主机厂愿意在上面砸多少钱,看GR Yaris的1.6T三缸引擎,272Ps(200kW)、370N·m~

至此,有哪个刷新了认知,又有哪些你早已看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