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特斯拉,不降价的蔚来只有死路一条?
如果李斌关于“蔚来不降价”的表态是真心的,我建议他今天就把蔚来体体面面地结束了,以免申请破产时太难看。
朋友们都知道,我是一个不喜欢写行业分析的人,因为我觉得主机厂大佬们的战略眼光跟思维要比我高上几个维度,在他们面前指点江山,那已经不止班门弄斧了。 所以听说蔚来的创始人兼CEO李斌竟然以“蔚来新车不降价”来回应特斯拉Model Y的定价时,我是不敢相信的——这是小朋友在斗嘴吗?

特斯拉的障眼法
首先,李斌说得对, 特斯拉确实是成本定价,但这只是特斯拉车型“一年降价七次”(李斌原话)的表面原因,实际上,特斯拉是在夯实其核心竞争力。 说到特斯拉的核心竞争力,你觉得是什么呢? 有人说是他们的产品策略:以针对价格不敏感客户的高端车型开始,稳扎稳打地进入主流车型市场。 所以我们能见到蔚来也是先出EP9刷个存在感(对标特斯拉Roadster),然后用ES8(特斯拉是先出轿车车型Model S)做个势,再迅速进入主流价格区间推ES6/EC6(对应的就是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只是价格不是车型啊)。


李斌错在哪里
互联网大佬都喜欢说赛道,那么,李斌错在选错了赛道? 新能源车上,蔚来把重注压在了豪华、服务、智能(娱乐方面)等方面,他们以为在这条路上奋力狂奔,哪怕不能超过特斯拉,也能跑个第二。




特斯拉的真正目标是什么
不知不觉又犯了啰啰嗦嗦的毛病,特斯拉这边就简单粗暴说一下吧。 首先他们选择了砍成本这条赛道是很明智的,因为只要最后生产出来的还是四个轮子的车,传统品牌很快就能在各方面的性能上赶上来。 但特斯拉直接改变了生产方式,简单来说就是用机器全面代替人、大幅简化生产流程、大幅降低材料成本、大幅降低研发成本,而且这些都是在不过分牺牲品质(当然,他们对品质的要求跟丰田有天渊之别,基本没要求那种)的前提下进行的。



蔚来还有出路吗
这样说来,别说蔚来了,貌似没有一个车企能顶得住特斯拉? 跨国品牌还真不好说, 但中国品牌其实还是有机会的。 我们先看一下特斯拉,他们要开创一个全新的汽车制造方式,这只能全靠自己来弄,从最开始的电源管理系统,到高性能电机,再到现在逐步实现的一体成型车身,还有未来的印刷电路等等,完全是在孤独地摸着石头过河。 当他们实现了这些设想,就有了先发优势,其他品牌想凭一己之力追赶貌似是不可能的任务。 但是,只要特斯拉验证了此路可行,我们可以用整个产业来加速这个进程啊。 中国的制造业有多牛叉我就不说了,回看着这几年,电动车的需求加快了整个产业的发展。这个行业中的供应商,他们可能一家就要服务十几个品牌,这一方面让他们能迅速地扩大产能实现规模优势,另一方面他们同时被好几个成熟的汽车品牌教育着、催促着、鞭打着,在技术上也能快速实现突破。 宁德时代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你知道这家动力锂电池全球份额连续三年排第一的企业,其实只是一个十岁都没到的“小弟”吗?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