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到一则消息,东风裕隆,也就是那个给我们贡献了很多快乐的纳智捷品牌的母集团,终于进入了破产程序,而双方股东也正式协商纳智捷品牌退出大陆的事项。
我相信有很多人是抱着吃瓜的心态看这件事情的,但有些信息估计各位还是了解的不完整,所以不妨把这篇文章看完,说不定也可以给各位增加一些谈资。

先说纳智捷品牌,实际上纳智捷品牌的历史并不算长,2008年5月,位于我国台湾省的裕隆汽车投资建立纳智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这是纳智捷的开端。随后2009年1月6日正式发布这个品牌,当时纳智捷的口号是“预先设想,超越期待”。

在此之前,裕隆集团虽然也有自有品牌裕隆,但随着国外品牌的代理以及合作研发等操作,裕隆集团自有品牌逐渐没落,最终基本沦为国外品牌的代理商和联合研发基地。也就是说这时候的裕隆,基本没有自主研发能力,所以自创品牌纳智捷后,想必是对其抱有很大的期待。
2008年2月24日,裕隆集团和浙江中誉集团签署合作纳智捷(杭州)汽车生产项目,按照裕隆的设想,2008年应该在台湾省小试牛刀,2009年就应该到大陆来大展身手。但是,这个合作项目最终还是胎死腹中,因为这个项目并没有通过审批。

2010年,裕隆集团重新收拾,与东风汽车商谈合资事宜,最终在2010年10月19日,东风汽车和裕隆集团正式签约,筹建东风裕隆汽车有限公司,导入纳智捷品牌。而在这背后,其实也有两岸经济合作越来越频繁的因素,这时候堪称是两岸的蜜月期。

随后,合资公司的第一款产品纳智捷大7 SUV,正式上市销售。那时候的大7 SUV直接坐落在自主品牌想都不敢想的20万级别市场,凭借着合资这两个字的溢价、人们的不熟悉以及丰富的配置,上市之后的销量表现有点超乎意料。

但想得再深一点,这其中或许还有台湾省的光环存在,当时台湾省的电子实力优势非常强大,大7 SUV的车机系统Think+由宏达电打造,也就是当时拥有HTC手机品牌的那家公司,想想当年HTC几乎统治安卓手机市场的恐怖吧,你就知道当时台湾省的电子产业是多么优秀。而且大7 SUV还配备了当时非常少见的360度全景影像,电子配置非常丰富且拥有出色的界面和流畅性,可以说是当时台湾省电子产业非常发达的一个缩影。

2011年,东风裕隆导入大7 MPV。这台7座MPV其实是裕隆集团创建纳智捷后推出的第一款车型,底盘部分源自雷诺第三代Espace(雷诺也是裕隆代理的品牌之一)。只不过当时东风裕隆成立的时候国内SUV热潮已然兴起,所以大7 SUV更适合作为前菜上盘。

2016年,东风裕隆继续导入产品,这一年可以说是纳智捷品牌的产品年,大7 CEO(基于大7MPV打造)、改款大7MPV、改款大7SUV、优6SUV、纳5、锐3全数推向市场。如果是以现在的目光来看,当时的东风裕隆显得有些太过于乐观,但撇除现在的上帝视角,2015年纳智捷仅凭借两款产品就达到6万台销量,我想不管是谁坐在那个位置,都会不免地有些膨胀。

后来的事情你们也想到了,2016年,在车市整体行情依旧上涨的情况下,东风裕隆反向操作,销量只有4万出头。2017年,销量进一步锐减,全年销量不到1.8万台;2018年,中国车市进入存量市场,东风裕隆继续三连跌,全年销量只有5千多台。

直至今日,因为销量太低,没有足够收入,欠了一堆外债,最终被供应商向法院申请破产。纳智捷在国内这10年,可以说是中国车市最好的10年,国人对自主品牌认同度提高,中国经济地位上升,身为台湾省的自主品牌,分享一些经济发展的红利是非常正常的。

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身处台湾省,在台湾省经济科技实力处于优势地位的时候,以配置为主打,以性价比为主打,纳智捷的确是活出了自己的特色。只不过,当大陆里面相关行业继续发展,台湾省除了少数尖端科技行业拥有优势之外,大陆哪样比台湾省差?这时候就轮到自主品牌走在前头了,缺少自主研发能力纳智捷,最终只能被抛弃。

当然,东风裕隆也对破产这件事情做出回应,称破产的只是东风裕隆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和东风裕隆汽车有限公司属于并行关系,所以东风裕隆汽车有限公司还会存在,并且还有制造制造基地、生产资质、土地等这些资产。
但我想,东风裕隆有的,也就这些实物资产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