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章

北京车展走了几万步,我压住了路咖编辑部的造反

2020-09-26 浏览:118 评论:0


一天,走了几万步,这大概是我平时一周的行走步数,不是因为我是死肥宅,因为每天除了出差就是开车坐电梯写字,生活所迫。

逛完北京车展一天之后,最大的感受并不是大众丰田本田宝马真了不得,而是真好,我还年轻,还能走这么多,还能分得清这次车展谁又在继续忽悠,谁有点东西。


屁股坐在办公室的椅子上,今年玩点不一样的,什么轴距自动驾驶几块屏幕,不聊。

年轻人和三旬老汉的战斗(一)


编辑部有95后,所以我很庆幸他落入我的"魔掌",作为试验品。

公众最爱跟风,于是Z世代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如今很多问题的答案,反正不管什么,推到Z世代的认知、思维和以前不一样身上,都能多标搞过去。这事儿常有,70后遇到过,80后遇到过,90后遇到过,00后也遇到过。文化认同和传承哪儿有说变就变的,不讨论这些没人能解开的感性难题,我们换个角度聊聊车展。

问:这次车展你最深刻印象是什么,说出你的故事。

答:能看的没几家,看来看去发现大多都差不多,要么新能源要么网联balabala....


这观点上,看来至少路咖的Z世代是能和80后达成一致的。同质化,依然是现在解不开的死结,原因无他,全世界没有一个汽车市场里能同时堆着80多家车企,即便是中国市场这么一个3000万辆/年的大蛋糕。就拿新能源来说,如今完成量产的很多先进车型早就600公里往上了,特斯拉在憋着800公里的说法,领克ZERO CONCEPT直接这次700公里+,所以一大堆500公里的选手,真的让人提不起太多兴趣。


再有,当汽车媒体时间越长,试过的车越多,就会落下一个病根,"厂商说的话,信一半",毕竟之前500公里续航的电动车也开过不少,热销是热销,但实际用起来也就是个380公里水平,冬天更是350公里不到。

这就很尴尬了,看着一大堆的纯电动新车,别管80后还是95后,心里是真没底。当然,也不是真就全不行,我更信任宝马,这家2011年就开始大规模玩新能源的企业,回忆回忆自己开过的宝马i,看看最新的第五代e-Drive,比一比同级别的参数,还是同级别里最狠的那位;Z世代孙老师更信任领克,700公里这个数字就是保障,还有充电5分钟续航增加120公里这种数据,先不管怎么落实,反正一直以来领克能做到言行一致。


智能化这事儿,孙老师给了我一个启示,这次北京车展的车机智能分两类,一类是越来越多的人在推出新车机,说自己的新车机比过去的好在哪儿,另一类,这几年说的少了一些,是软件重新定义。


这事儿,我这个80后老编没什么太多想说的,因为行业里也都差不多,语音控制、在线导航、组队出行、在线娱乐这些,谁没有谁就功能偏弱。今年车展智能化的亮点不大,比如一些车企加入了后排语音操控这些功能,但好不好用,目前看根本没谱。


智能驾驶的事儿,孙老师的观点是,其实大多数车企目前带来的L2级自动驾驶辅助功能已经足够用了,对L4级自动驾驶挺期待,L3级目前看没啥用。

分歧终于开始了,关于L3级有没有用这个话题。有用自然是有的,要看国家法规怎么制定,保险赔付怎么制定,交通法会不会因此而牵一发动全身等等。


这些自动驾驶辅助技术对于我这个干了10多年汽车编辑的人来说,爱大于恨。毕竟,路上现在这帮开车的人,不管车辆有没有辅助驾驶功能,边玩手机边开车捎带乱变线的比比皆是,已经达到了L3的部分认定标准,"车辆自动接管特定场景"这种no作no die的水平。

一切,等法规和政策吧。

所以,当你看到这,就大概知道2020北京车展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了。各家基本都有自己的新车、新概念、新战略,不过车企之间的很多理念还是差不多,真正能做出不一样的,只有几家。

年轻人和三旬老汉的战斗(二)


问:那,不一样的这几家是谁?

Z世代的答案之一:孙老师说,长城汽车、保时捷、蔚来汽车。

长城汽车的原因是,不得不服。之前的哈弗开过不少,确实在配置水平、做工水平这些方面表现的要比行业里大多数车好,但是真的没什么亮点征服年轻人。

但今年不一样了,哈弗大狗、坦克300、长城炮,不仅仅是营销方面给了年轻人嗨点,产品上试完之后也会有个结论,"其实,大众丰田好像也就那么回事。"


保时捷被记住的点就比较感性了,"看着帅、性能猛",看来我得多安排Z世代年轻人去试试保时捷了。

这世界上,没有面面俱到的车,有优点就有缺点,好车只是更多的用自己的优势征服了大多数人的劣势。新势力的亮点,Z世代选择蔚来汽车,因为灵感,总能搞出来让人用起来不一样的事儿,最终的体验还很棒。

上面这些点,除了保时捷让我这个80后"老"汽车媒体觉得有点不妥之外,其它我都认。


你看,所谓的Z世代和80后之间,即便年龄差了10岁,也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思维认同、文化认同差异。

老祖宗那句,"大道同源 殊途同归",大家还是多琢磨琢磨这里面的味道吧。

写在最后:

北京车展之前,我本以为Z世代和80后的老编辑,会在观点上发生颇为明显的认知差异,甚至是"搞事情"。但事实上,并没有。

想来想去,破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谓很多人会觉得Z世代对于汽车的需求和观点更新鲜更特别,因为他们没摸过那么多车,他们对于汽车的状态大多是入门水平。

如果能给到他们足够多的经验,最后的结论,你也看到了,差不多。

组成社会的是关键力量总会有差不多的相同认知,无关所谓的世代。

声明:本文由太平洋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混动时代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