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章

9月你该去一趟南半球的滑雪场,这里是全套攻略

autocarweekly-太平洋号
资深栏目作者打造,一个有个性、有视角的汽车人文观点和交流平台,提供不一样的真话、内容、福利、女神……我们的意思是,车不只是
+ 关注
AI选车专家

文|蟹兜

图|蟹兜、网络

我知道北半球还在“秋老虎”,太阳底下照样汗滋滋。可身处南半球,这里的寒风三不五时还是吹得“辣霍霍”。

大概很多人都不知道,靠着南太平洋的墨尔本所在的维多利亚州是地中海气候。对了,就是高中的地理课本里,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多雨的奇怪天气(没听说过?你地理大概是体育老师教的)。

海拔一高,再加上低温,雨就成了雪。每年的6-9月,维州的山区降雪稳定、积雪丰厚,让墨尔本的小伙伴们可以随便一个周末去滑雪场的雪地里撒个野。

本来,我这种“手脚不协调份子”是不敢去雪场丢人现眼的,不过今年偶识了几位“大神”,这才有机会上得了雪山,摔得了跤。

跟“大神”去的滑雪场是Mt. Hotham。没出发前只知道这个雪场在当地滑雪爱好者中颇得好评,等回来才知道这是维州海拔最高的滑雪场,坡道种类也最丰富。

“大神”们都很拼,为了能早点开始滑,约好早上3点就出发。驾车的是T姐,可谓是非典型女司机:她只能坐自己开的车,不然就要晕车;她老公更是“传奇”——曾经开车把自己开吐过,一般只能坐别人开的车。朋友都说,和T姐出门会赚到,因为根本不用开车。

可我也是独自开过塔斯马尼亚山路1000多公里的人,对于蹭车还不付出劳动是十分鄙视的。几次要求和T姐换手,都被无情地拒绝了。

从墨尔本到Mt. Hotham山脚下的小镇Bright,车程约4.5小时。T姐一路狂飙,只在当中一个收费站放我们下车休息了一会儿。最后只用了4个小时开到Bright。

Bright的秋天很美,是墨尔本人周末度假的目的地

由于山上没有加油站,我们在Bright加满了油,并根据要求在散热器里装了防冻液。

根据维州的规定,汽车必须使用菱形网状车轮防滑链(Diamond Pattern Chains),其他车链都不行,不然可是违法的!其他的Bright一些卖雪具的商店和加油站都有租,大约30澳元。T姐常上雪山,所以防滑链是车内标配。

如果一时找不到卖雪具的商店也别急。雪季时,通往Mt. Hotham的山路上,有个名为Harrietville的车轮防滑链安装服务站,工作人员会帮忙安装车轮防滑链。对了,各位不用特别去找这个服务站,因为上山只有一条名叫“大山路”(Great ALPINE Road)的道(土澳真是直来直去),沿途看到安装防滑链的标志(如下图)就到了。

特别提一句,山上不提供链条租赁,千万不要心存侥幸,一定要在上山前准备。

许多人(其实就是我)觉得,上雪山最好开四驱车,不然似乎有些危险。可是T姐开的是最普通的澳洲车霍顿(Holden)。

这车自从卖给通用以后,基本就是个雪佛兰的贴牌货。在认识T姐之前,我只看过满大街的“狮子”(霍顿车的标志),从来没坐过,所以心里还是小忐忑。上了雪山后才发现,别说土澳的霍顿,真是什么样的车都能进山——只要做好足够的准备,1.4升排量的小车也可以安全雪山行。

从Bright出发不久,就是两车道的盘山公路,自然免不了要九曲十八弯。幸好那时天已大亮,天气也好。标着35码的转弯道,只觉得T姐减速也不明显,我坐在后排经常被甩得东倒西歪。不过看其他小伙伴都淡定地打瞌睡,我也只好把心放回肚里。

第一天确实是好天气。越往山上,越能感到寒气从车外逼进来。我坐的位置恰好背阳,这一边的车窗渐渐猛起一层雾。窗外本来的暗绿也慢慢被枯木的青灰取代。

不知是哪一个转弯过后,我不经意地望向另一边窗,湛蓝到仿佛没有一粒灰尘的天空下,明明就是一座雪山!雪线攀沿着山脊,清晰可见。

雪山没能拍到,不过一路的雪景也是不错

然后又一个转弯,路两边就有了雪的痕迹。车越往前行使,雪就积存得越厚。茫茫的大雪我也见过不少,但如这样渐行渐“雪”,却好像是第一次。有点紧张的心一下子就被撸平,只有一阵凛凛的清新。

山路约莫开了1个半小时,我们终于来到Mt. Hotham滑雪场。整个滑雪场是按一个度假村来管理的,汽车进入前要出示通行证(Alpine Easy Access,47澳元一天),经管门口也有卖,但最好还是像T姐一样在网上提前买好,否则雪季势必要大排长队。

度假村的中心区(Hotham Central)简直可以用“车水马龙”来形容。T姐说,滑雪季都是这样。我算是见识到澳洲人对滑雪的热爱——滑雪道按照倾斜度大小难度高低分为黑道、蓝道、绿道。T姐她们此次来就是要挑战高难度的黑道,而我自认要是能上绿道已算“奇迹”。

Mt. Hotham的黑道也是澳洲开的第一条黑道

我们一路向里又开了十几分钟,才来到旅店所在的区域。整个Mt. Hotham有非常多的住宿供选择,有条件较好的酒店和公寓,但更多的是具有自助性质的旅店。

Leeton Lodge外观充满了澳洲山村风格

旅店经理每天晚上都会准时点燃客厅的火炉

我们入住的旅店叫Leeton Lodge,是一个非营利滑雪俱乐部建造的,负责管理的经理是位可爱的老爷爷。这里有全套的烹调设备,还有很舒服、风景很好的客厅,只是房间……小得超乎我想象。

据几位“大神”说,澳洲人基本都是提前一年就把房间订好,留给我们这样临时起意来玩的人的选择很稀少。

随便打开一个订房网站,上面不仅没有多少空位,价钱都要高达四五百澳元。我们所住的三人间Double Room,144澳元一晚已是非常“良心”。

放下行李,还不等我休息一会儿,就被T姐吆喝出门。由于滑雪道附近的停车位紧张,我们选择乘坐度假村的Snow Bus。

Snow Bus都经过改装,一边都装有摆放滑雪板的架子

路边会看到这样的雪地车,但都是工作人员在使用

大神都是全副装备带齐,而像我这样的初学者只带了“基础设施”。专业的滑雪装备都老贵了,如果不是一年要滑上四五次,还是建议和我一样,准备一些比较私人又高性价比的装备即可。

滑雪场有不少人都和我一样

机智地以防水登山服充当滑雪服

滑雪眼镜最好自己买

价格也不贵,可以防雪盲,所以是必须品

手套要买防水的,

虽然可以租,但许多人陌生人戴过的手套,你愿意戴吗?

滑雪分为雪板(Snowboard)和双板滑雪(Ski)两种。尽管前者很帅很拉风,但对平衡能力要求更高,我自然就选择了后者,乖乖地去报名了初学者课程。107澳元,含蓝道滑雪道索道门票以及一张Snow Pass(用以乘坐索道)。

同行大神玩雪板的“动人”身姿

无论是Hotham Central还是其他主要活动区域,Mt. Hotham到处都有雪具店,所有需要的装备都可以租赁。滑雪三件套,滑板、滑雪靴和滑雪杆,在线预订1天的租借费是56澳元,2天为97澳元。

由于滑雪裤长得太丑,实在没能买下手,所以也花了40澳元,租了两天。 

作为“体育后进生”,在滑雪场我也没能灵活起来,小小的坡度都足够让我摔得四仰八叉,再用十分钟才能自行爬起来——我大部分时间几乎都用在“爬起来”这一件事上了,雪根本就没怎么滑。教练虽然很耐心,可我真不好意思拖大家后腿,初学者课程上到半途就悄悄地闪回Central自行“修整”。

同行的朋友“幸灾乐祸“地记录下我摔跤前的一瞬间

当我坐在楼前喘气,T姐来抓了我一个正着,非要把我重新拉回雪场亲自调教。不想她的指导居然比老外教练有效得多。她说,你要相信你的靴子可以支撑你的重量,把你的重心尽量往前,要克服对速度的恐惧。她说,她有时候也害怕,但怕的时候更要滑下去。

我根据T姐给我的动作示范,反复试验了几次。每当恐惧感占上风,我就会失去平衡;可只要能够冲破那个恐惧点,保持住姿势,就可以顺利地滑到底。

原来,人的极限,就是在与恐惧的相处中被超越的。这大概就是滑雪的乐趣吧。

结束练习,我的双腿绑在十几斤重的滑雪靴里,根本抬不起一厘米。 回到旅馆,不得不在床上摊了好久。

旅店厨房有超专业的烧烤台

据说雪地冰啤酒是北方同学都知道的秘密

等洗完澡来到厨房,发现大家都在忙忙碌碌。一同去的“大神”中有专业厨师,晚上为我们烹饪了一顿很具水平的牛排宴。雪地里冰几瓶啤酒,屋内的壁炉里升着火,虽然我的脚还有飘飘然之感,身体的肌肉似乎每一块都在酸痛,可心里却有踏踏实实的温暖和舒畅。

声明:本文由太平洋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3504
2017-09-02
智驾大横评

网友评论

表情


发表评论

相关车系

更多>>

相关推荐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