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一段视频又被疯传,视频中一孔武有力的白衣男子,欲上前关好发动机盖,误把支撑杆当作液压杆,两手麒麟臂一挥,金属发动机盖便如纸糊般折叠。果真是,给他一个支点,分分钟把你车也给拆了。
除了称赞该名男子的高智商,以及健壮的体魄外,有眼尖的网友一眼便认出,这是一台三菱欧蓝德。于是乎,老生常谈的话题“日系车皮薄”又遭一顿骂。
从感性层面分析,我个人确实更加喜欢欧洲车那种质感,但作为一个拥有专业态度的汽车媒体人,理性层面上我还是要纠正大家一个观念,所谓的“皮薄”并不等于“不安全”。
骂日本车不安全的车友,往往会晒出一张张车祸现场的照片,那些撞击后面目全非的车头,就是日系车不安全的最好佐证。
首先,汽车外壳并不在碰撞中起主要保护作用,真正起作用的是车架结构及材质。其次,汽车在碰撞中需要通过金属形变,来吸收撞击力度,从而保护车内乘客。所以撞击后的车头溃缩是工程师的设计考量,只要驾驶舱依旧保持完整,往往车内乘客承受的撞击力度相对更低。
可能日系车企认为,既然不容易改变大家对“日系车皮薄”的固有观念,干脆破罐子破摔,“以后我们的车就用纸糊来造好了!”
日本研发人员和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向外界表示,他们正在研发中一种新材料,重量仅为钢材的五分之一,但强度却是钢材的五倍。
所谓的“纸糊”确实不是标题党,因为这种材料的主要成分就是纸浆,以树木作为原材料,冲压制成纤维素纳米纤维的材料。如果把这种材料用在汽车结构当中,能让车身更加轻量化,结构更牢固,对于性能、安全、燃油经济性都有很大提升。
除了汽车以外,未来这种材料也会用到飞机、轮船之上。这项技术在近年已经取得突破性发展,预计在2020年第一辆“纸糊”汽车就会正式发布。
我总说相比起智能手机、数码相机等科技产品,汽车的发展是缓慢的。不过仔细想想,从起初汽车就是一个陆地行驶工具,到后面工程师开始考虑燃油经济性、动力性能、乘客安全、车载互联、悬挂质感……每一小步,都不比苹果推出一款新型手机容易。
(本文编辑:袁启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