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章

听到纳智捷要撤,中石油中石化哭了?

车图腾-太平洋号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汽车栏目之一,专注有意思的干货汽车相关知识分享。
+ 关注

文| 暮四先生

车图腾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有网友问,即将撤出中国大陆市场的纳智捷是怎么回事?今天我们就来聊聊。

要了解纳智捷,首先要了解裕隆。

裕隆汽车的前身,是1953年严庆龄、吴舜文夫妇在中国台湾创办的“裕隆机械工厂”。

1956年,裕隆组装生产了台湾省第一辆本地产汽车,还在第二年进行了从台北到高雄的长途试驾。8月,裕隆与美国威利斯签订协议,开始以CKD形式生产汽车,先后推出了YL-1、YL-2、YL-3、YL-4等4种型号的产品。

和威利斯的合作只是权宜之计,裕隆更想做的,是老百姓也能买得起的汽车。在这个理念的指引下,裕隆于1957年和日产签约,成为日产在台湾的生产基地。

3年后,裕隆推出首款合资轿车日产青鸟,同年更名为“裕隆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在此后的几十年里,裕隆汽车一直合资生产日产旗下车型,但悬挂的都是裕隆车标。

1969年,裕隆旗下中华汽车公司成立,次年和三菱汽车签订技术合作协议,并从1973年起,生产三菱扶桑卡车和得利卡小货车。

一直在合资的裕隆,也有一个自主汽车梦。

1982年8月,在合资方日产汽车的极力反对下(日产持有裕隆25%股权),裕隆汽车决定开发自主品牌汽车。

1986年10月,裕隆推出台湾省第一辆自主设计制造的小轿车“飞羚101”,轰动全省。

数据显示,当时飞羚101的风阻系数只有0.33,后来上市的掀背版更是低至0.29,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和现在的中国品牌车型一样,飞羚101也有着异常丰富的配置,包括四门电动车窗、后排空调出风口、行车电脑、定速巡航、液晶仪表盘,甚至还有现在都还没普及的HUD抬头显示等。

不过由于当时台湾省的电子产品达不到车用标准,飞羚101的设备故障率很高,而且后来还出现了车身断裂事故,这也导致了飞羚101的失利。数据显示,从上市到1988年停产,飞羚101共销售1.67万辆。

1989年,改款车型飞羚102上市,不过市场表现依旧不理想,在6年时间里,仅销售6925台。

1992年,飞羚的改进版车型——精兵(AREX)上市。虽然精兵在品质等方面有很大提升,但由于飞羚101、102的的表现,人们并没有买账。

更郁闷的是,从1993年起,除了“精兵”(AREX)车系继续使用裕隆车标以外,裕隆生产的其他车型,都开始改挂日产车标。

1995年,飞羚系列停产。

这段时间,裕隆也陷入了重大危机。

当初,裕隆不顾日产反对坚持研发自主品牌,导致双方矛盾不断,后来日产甚至不再提供新车型;此外,自主品牌的失利,耗费了裕隆大量的资金;同时,裕隆与经销商合伙伙伴的分道扬镳,还导致了经销商渠道的混乱。

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使裕隆汽车从1993年起,开始了持续4年的连续亏损。直到1996年日产Cefiro(风度)上市,才扭亏为盈。

1994年,中国大陆颁布《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开始鼓励私人购买汽车。看到商机的裕隆,当然不会放弃机会。

1995年,裕隆旗下的中华汽车和福汽集团合资成立了东南汽车。这个我在之前的节目中讲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翻翻往期内容。


(东南汽车简史

5年后,裕隆汽车又和东风汽车合资成立了广州风神汽车公司,主要生产风神二号轿车,还在第二年收购了陷入困境的广州云豹汽车。

而也是因为裕隆的牵线搭桥,才有了后来的东风日产。2003年,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成立,裕隆也退出合资公司。

同年,裕隆汽车分割重组为“裕隆汽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和“裕隆日产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台湾进一步扩大了与日产汽车的合作。同时,裕隆汽车也有了更大的自主权。

值得一提的是,在2001年年底,裕隆还和东风合资组建了东风裕隆汽车销售公司,并在后来买断了东风轻型商用车的销售,直到2011年10月裕隆退出。

2007年开始,裕隆再次筹划自主品牌。一年后推出了纳智捷(LUXGEN)。这个名字是“奢华”(Luxury)、“智慧”(Genius)两字英文单词的组合,这也是纳智捷的品牌主张。

2009年9月,纳智捷首款车型在台湾省上市,并计划拓展至中国大陆、中东、俄罗斯等地的市场。

一年后,裕隆汽车和东风汽车以50:50的股比,合资成立了东风裕隆汽车有限公司,总部设在杭州,主要生产和销售纳智捷品牌汽车。

2011年,东风裕隆第一款车——大7 SUV上市,指导价在18-29万元左右。作为一个全新品牌,显然这个价格定高了。不过,从定位来看,大7 SUV也并非走量车型。

2012年,大7 SUV销售3.11万辆。这也使东风裕隆在成立第二年便开始盈利,成为东风集团成长最快的板块之一。

也是在2012年,东风裕隆推出了第二款车——中型MPV MASTER CEO。这款车的价格更是高的离谱,指导价在40万元左右,销量可想而知。整个2013年,仅卖出335台。

2013年,东风裕隆上市了两款新车——大7 MPV和紧凑型轿车纳5,不过东风裕隆的整体销量却并没有太大变化,依旧是3万辆出头。

2014年5月,紧凑型SUV优6 SUV上市。在SUV红利中,上市当年,优6 SUV便卖出3.46辆,帮助东风裕隆实现了5.22万台的年销量。2015年,东风裕隆迎来了销量巅峰——6.03万辆,其中优6 SUV贡献了79.5%。

此后,随着中国车市增速放缓,东风裕隆每况愈下:2016年跌至4.05万辆,2017年1.81万辆,2018年仅卖出9361辆,2019年更是只有1947辆!而在2020年的前5个月,东风裕隆累计销量只有43辆!

期间,东风裕隆也推出了新车,包括紧凑型轿车锐3,小型SUV U5 SUV,紧凑型SUV纳智捷URX,不过却并没能挽救纳智捷的颓势。整个生命周期,锐3仅售出6千多,U5 SUV不足9千辆,纳智捷URX上市当月仅售出10辆。

由此也可以看出,纳智捷唯一的主力车型是优6 SUV,它的销量直接影响着整体销量。不郁闷的是,即使如此,优6 SUV的年销量还是比不过哈弗H6的月销量。

市场就是这么残酷!

也是从2016年起,东风裕隆成为东风集团亏损最严重的板块。这样的状况,让合资双方都倍感压力。

在经历了各种动荡之后,2020年6月18日,有媒体报道称,裕隆集团已和东风集团达成共识,纳智捷品牌将正式退出中国大陆市场。但对于东风裕隆纳智捷的退市细节,目前仍在讨论中。另有来自东风内部的消息称,东风裕隆将在1-2年内关停。

那么,为什么东风裕隆纳智捷会走到这一步呢?

在我看来,除了车市大环境不好,市场竞争激烈外,还有两个原因:

一是,产品技术老旧,没有足够强大的研发体系。

要知道,纳智捷旗下所有车型,用的都是裕隆从日产拿到的2003年时推出的第四代雷诺ESPACE平台,明显落后于时代。

而且其发动机技术也同样落后,不仅动力性能弱,而且耗油高。如大7 SUV搭载的2.2L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只有148kW,峰值扭矩也只有295N·m,远远落后于长安2.0T发动机的171kW和360N·m。

而关于纳智捷的高油耗,网上有很多段子,比如不熄火永远加不满油;加满油可以绕加油站跑三圈等等。虽然有些夸张,但也确实反映出很多现实问题。以至于有网友评论说,听说纳智捷要撤,中石油、中石化直接哭了。

技术的缺失,也导致了纳智捷在研发方面的停滞,从2017年9月到2019年12月,两年多的时间里,东风裕隆都没有新产品推出,这在日新月异的中国车市,极为罕见。

二是,产品质量问题较为突出,用车成本高。

开始时,消费者会尝试性购买,但随着销量的提升,车主反馈的质量问题却越来越多。而且由于经销商店面少,加之保有量低(只有25万辆),维修保养的成本也相应提高,保值率则因此被拉低。

这一系列问题,直接导致了纳智捷的口碑崩塌。

其实,这些劣势,从大7 SUV的销量趋势也能看出来,开始还凑合,但后面就直接断崖式下跌了。

这就跟过日子一样,了解越多,发现对方的臭毛病也越多。

不过对于纳智捷,感觉还是挺可惜的。

声明:本文由太平洋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1550
2020-06-19
智驾大横评

网友评论

表情


发表评论

相关车系

更多>>

相关推荐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