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章

毛利转正就在二季度 谁给了李斌说这话的勇气?

2020-06-04 浏览:2221 评论:0

在前段时间财报电话会议上,李斌把蔚来毛利转正的时间,从今年精确到了今年二季度。

从数据来看,蔚来一季度总收入为13.72亿元,环比减少51.8%,同比减少15.9%;主营业务方面,该季度蔚来交付了3838辆新车,实现销售收入12.56亿元,环比减少53.2%,同比减少18.2%;经营性亏损为15.70亿元,净亏损16.92亿元。

在这“最后一个毛利率为负的季度”,蔚来的毛利率为-12.2%,环比下降3.3%,汽车销售毛利率为-7.4%,环比下降1.4%。

没有参照的话,你很难理解李斌和他的粉丝们还能保持乐观情绪的原因。

大背景是在疫情影响下,整体汽车行业在一季度首创严重,销量同比下滑40.8%。;新能源细分市场同比下滑56%;一直很抗跌的30万元以上的乘用车同比下滑16.6%。蔚来则跑赢了大市,3838辆的销量,同比下滑仅3.8%。

李斌将此归功于蔚来全程在线的业务流程和基于云连接的服务体系,这一点笔者深有体会。年初我受邀进入了蔚来的粉丝微信群。长达五个月的时间里,其工作人员在群里持续进行产品及利好政策宣传,引导观看直播,参与互动抽奖,发放积分。与我对接的销售人员多次致电,询问是否需要上门试驾服务。即使在我表示“已经购买特斯拉”后,也坚持向我转发与蔚来相关的利好消息。

蔚来在用户社群上的有效运营,实际上让线下场景引流来的新客变得没那么重要。其本身的自营模式也具备有更强的抗压能力。一个值得注意的数字是,其老用户推荐的订单比例已高达69%。可以说,正是这些贡献大头销量和超高用户黏性的新中产们,扛着蔚来走过了凄风苦雨的一季度,也支撑着李斌对于蔚来未来的乐观。

在支出方面,蔚来Q1的研发费用和销售管理费大幅度下滑,研发费用为5.22亿元,环比减少49.1%,同比减少51.6%;销售管理费用为8.48亿元,环比减少45.1%,同比减少35.7%。前者因EC6和新款ES8的研发结束,有所下降可以理解。对于后者,蔚来称是组织调整和运营优化带来的影响,但实际成果如何难以评估,外界更倾向于认为是疫情导致的线下活动减少。

毛利率要转正从数学上来说不难,控制成本低于收入即可。但研发费用支撑着蔚来的新品,销售管理费的背后则是其赖以为生的自营模式,只有制造成本方便入手。2019年发布年报时,李斌就曾表示从今年第二季度开始蔚来电池包的成本将下降,到今年第四季度将下降20%。

结合电池包及其它物料采购成本的下降,制造费效的改善,以及平均价格的稳中有升,李斌在电话里语气轻松地表示,蔚来Q2的整车毛利率将超过5%,综合毛利率将超过3%,到今年年底,毛利率还将达到两位数。

只是细细分析下来,李斌的乐观并不能感染到我。事实上,蔚来的二季度销量即使达到了预计的9500和10000辆之间,月均3000辆的基数依然较小,基本没有与供应链议价的能力,除电池成本能受益于行业整体价格水平下降外,其他采购成本很难有进一步降低的空间。此外,蔚来放弃自建工厂,全面转向江淮代工后,也很难进一步把控生产成本。

受制于高昂的运营成本,蔚来一直以来都处于“卖一辆亏一辆”的窘境中,Q1的亏损缩窄也被很多人视作是销量下滑所致。为提升单车收入,在车型销售结构上,蔚来急需加大单价更高的ES8占比。但在ES6上市后,ES8在Q1的销量占比仅为7.1%,新款上市后能否挽回颓势还有待观察。在李斌的预计中,要达成毛利转正,二者之间的比例起码要达到1:3。

更为严峻的是,蔚来的资金状况仍不乐观。截至一季度末,蔚来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受限制现金和短期投资为23.974亿元。虽然刚刚获得了安徽方面70亿元融资,但按照其每季度烧钱20亿元的速度来看,也烧不了几个季度,何况这70亿元还是分期到账。另外,蔚来还要向蔚来中国投资42.6亿元,资金更加紧张。

因而不难理解,李斌透露的蔚来中国不排除在中国上市的可能性。此前在与合肥签署协议后,合肥市人民政府发布官微亦曾发布消息称,“蔚来中国……2025年前在科创板上市”。这或许不仅是合肥投资的条件之一,更是蔚来解决资金困境,扩大融资渠道的必然之路。

总得来看,对于蔚来2020Q1业绩的反馈,大家的态度是割裂的。看好蔚来的人,在大幅收窄的亏损中,看到了向好的希望,不看好蔚来的人则并不买账。反应在资本市场,在5月29日其公布财报后,股价一度下跌超8%,报3.83美元/股,随后几日又连续上涨,6月2日涨幅超10%,报4.70美元/股,不排除后续震荡的可能。

诚然,从品牌运营的角度上来看,蔚来是成功的,其为中国纯电动车行业,乃至为中国整体汽车行业,探索出了一条新的品牌高端化路径,主打用户思维,砸下大笔的钱做用户体验,营造高端品牌形象,将命运系于用户黏性之上,成为最具自身独特品牌定位与魅力的自主车企。只是在盈利模式上,用户服务的品质与投入成正比,与用户规模成反比,在盈利的压力下,压缩后的销售成本能否维系生存所需的用户黏性,如何平衡好这之间的投入与产出,值得李斌和蔚来好好思考。

毕竟,做一个小而美的品牌,绝非蔚来与他的投资者们的追求。

文/秦志聪

声明:本文由太平洋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混动时代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