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章

美系车费油、日系车不安全、德系车用料足?| 汽车怪谈

2020-06-01 浏览:3279 评论:0

汽车界有一些想当然的说法,这些说法过去或许无比正确,如今却谬之千里,大家当成怪谈来听就好。

 怪谈一:美系车重,安静但费油 

这句话过去有一定道理,早期美系车大多体型偏重,堆了比较多的隔音物料。而且美国油价相对其它地方便宜,早期环保法规没那么严苛,也导致早期美国车技术重心不会过多放心节油上面。 

典型例子就是老别克君越,静谧度非常高,让厂商想出”深海静音“之类的广告词,但老君越油耗确实偏高。

随着环保法规日趋严格,美系车以上特点逐渐消失。以通用为例,各款车型都不约而同进行轻量化。轻量化说得好听,就是用更多高强度钢,但实际操作中,难免在隔音消振方面有所妥协。 

于是你会看到,新款君越在隔音方面,表现变得相当一般。但有得有失,君越的操控和油耗确实有了提升。 

如今反而是自主品牌,做得更像当年的美系车。包括Wey VV7、吉利博瑞等车型,卖点都是静谧程度高,但体型都偏重。 

很多人对美国车另一个印象,就是行走时底盘软软浮浮。或许很多人对美系车的认知,来自老GL8,老GL8可谓软浮悬挂的教科书。 

但现在开很多偏美国本土的车型,悬挂反而硬而扎实。例如Jeep、讴歌、斯巴鲁等车型,悬挂就是如此风格。

有人说讴歌和斯巴鲁不是日系车吗?这两个品牌很大程度为美国市场而生,很多车型都是以美国需求为主导,骨子里其实是美系车。

怪谈二:日系车皮薄省材料? 

日系车不安全这种说法,在很多人头脑里已经根深蒂固。你别指望能说服他们,看到日系车在美国IIHS里成绩优异,他们说中国版会差别对待。 

轮到有中保研,丰田多款车型成绩优秀,反而美系和德系时不时翻车,这群人又说日系车玩应试,实际撞起来会不堪一击。

不过日系车被人这么说,自身也有一定原因。早期日系车对NVH没太多追求,隔音不如同期美系和德系车,底盘滤振也是不修边幅。

近代大致可以参考GK5飞度,这种车难免让人主观上觉得单薄,没安全感。例如行驶时底盘噪音大,容易让人联想到底盘用的钢很薄……

还有人喜欢通过按压车门判断钢板厚度,这个太傻太天真了。部分车会在车门板后,填充胶垫之类,用于吸收车门钢板的振动。 

由于钢板后多了胶垫填充,钢板就难以手指按下去,于是被部分人误读成钢板厚。日系车过去特别喜欢省这类止振材料,容易被人误会车门薄如纸皮…… 

不过去到近年,日系车开始追求底盘质感,尤其是丰田TNGA化后的车型,底盘质感一跃去到同级前列。本田也有进步,思域、冠道、皓影等车型的底盘质感,已经不会输给同价位的德系车。

除了不安全之外,很多人对日系车另一个印象就是省油,这个在过去确实有道理。如今美系和德系对油耗都重视起来,燃油车之间的油耗差距变得很小,日系省油优势已经不像以往突出。 

如今部分日系车在同级,甚至油耗偏高。例如丰田的2.0T车型,不管横置纵置都如此,汉兰达、雷克萨斯IS长期油耗普遍破10L/100km,出乎很多人的预料。 

当然啦,两田的混动车型依旧个开挂般的存在。 

怪谈三:德系车用料足 

还是那句,这些都市传说的出现,背后都有一定客观原因。早期德国车确实用料过猛,例如刚进中国的四眼灯大众Polo。

作为A0级小车,竟然有发动机液压杆、车门三段式铰链。杯座弹出也是让人赏心悦目,机械感十足。那时大众车升窗器拆出来,构造也是比日系车复杂。 

用料过猛无疑有代价,就是当年大众车售价非常贵。去到现在,大众内部构造跟日系车已没有太多差别。当然啦,价格也比当年亲民很多。

包括去到BBA,也难见当年那些很冗余的机械设计。记得老宝马5系雨刷有两段,去到边缘能伸长一截,让玻璃边角位也能擦到,让人想到变态二字。 

日渐趋同,个性丢失

说在最后,过去汽车身上的国家性格非常明显,现在变得越来越趋同。毕竟我们经历了一轮全球化,各厂商不再局限于讨好自家市场,而是生产越来越多的全球车型,希望以一款车通吃全球。

当大家都想做全球车,意味大家都拿着相同的问卷,交出答案自然就八九不离十了。

声明:本文由太平洋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混动时代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