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章

"比宁"安全之争,针刺试验成导火索,三元锂电池到底能不能通过

2020-05-28 浏览:3280 评论:0

近日,国内两大动力电池巨头比亚迪和宁德时代,因为针刺试验引发了一场隔空"技术争论",成为目前整个圈内最大的瓜。


追究事件的起因,是比亚迪在发布刀片电池时公布的一段针刺试验视频。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刀片电池做完针刺试验后,三元锂电池产生了剧烈燃烧,表面温度超过500℃,而磷酸铁锂块状电池虽无明火,但仍产生大量烟,同时表面温度达到200~400℃,而刀片电池既没有明火,也没有烟产生,甚至连表面温度都不是很高,只有30~60℃。

这条视频,反映出最大的信息点除了到刀片电池安全以外,还有就是三元锂电池"不安全"。


很显然,这触及到了国内三元锂电池巨头宁德时代的利益。在5月11日宁德时代的业绩发布会中,董事长曾毓群指出:电池的安全和电池的滥用测试是两回事,但有些人把滥用测试的通过等同于电池的安全。


从这开始,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因为动力电池针刺试验引发了一场行业巨头间的"技术争论"。


大佬争论的针刺试验到底是什么?


电池安全事故就是发生热失控,热失控有很多诱发因素,针刺实验就是来模拟这些热失控诱因的一种方法,它是非常有效也非常严酷的一种热失控测试方法。


测试原理就是通过针刺实现动力电池内部正负极出现短路,引起热失控,借此来验证电池在非正常工况和极限条件下的安全性。

宁德时代两条视频自证针刺技术,漏洞百出


为了展示巨头的风范,宁德时代在5月22日发布了一条自证视频,并且配文称:是什么阻碍宁德时代做针刺测试?是技术?是体质?是巨头的面子?不,是钢针!

视频展示的是宁德时代用钢针尝试穿刺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池包,钢针并没能穿透电池,而是被保护电池的钢板折断了。这波操作把圈内人给搞懵了,难道这是自黑式证明吗?


针刺试验最基本的试验方法就是要针对电池单体,也就是电芯而言。宁德时代则是用电池包做试验,显然是在抖机灵愚弄大众智商。

宁德时代的这波操作,就好比手机厂商做新机跌落测试时戴上手机保护套一样,这样测出来的数据能代表手机的真实性能吗?这或许也是钢针被黑得最惨的一次。

或许宁德时代也知道自己第一条视频抖机灵搞砸了,紧接着第二天又发布一条视频,这一次是使用了电池单体。

不过,相比起比亚迪在3月份公布的视频,宁德时代这一次公布的视频无论是画质清晰度还是摄像头机位都显得格外没有说服力,甚至针刺试验到底是刺透了还是只刺了一个表皮,都看得不是很清楚。


当然,宁德时代在视频中的5系电池、8系电池都是"顺利通过"了针刺试验,没有冒烟、也没有起火。

作为一个世界巨头,按理说公开的实验视频我们自然要相信,但是两段网友的视频直接掀翻了这个认知。


一位叫小鱼锂电的网友自己去买了宁德时代5系电池和811电池按照GB/T 31485 标准进行穿刺测试,结果两款电芯都出现距离燃烧情况。

为何宁德时代所公布的测试情况与网友自测的情况完全不符,这也是宁德时代自证的大漏洞之一。从这个角度说明,宁德时代在视频中的测试或许并没有完全将电芯刺穿,或者说这场试验本身就值得推敲。


宁德时代也简称,早在2017年就掌握了三元锂电池通过针刺测试的技术。笔者认为,既然已经掌握技术,为何不愿因大大方方的高清视频展示给这些吃瓜群众,毕竟事实才是堵住吃瓜群众嘴的最好方式。很遗憾,宁德时代并没有。

反而,宁德时代在积极推动国家标准取消针刺试验。在最新一版《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中,电池单体针刺测试删除了,转而成为一道"选择题",而这份国标,宁德时代就是主要起草单位之一。

笔者认为:无论法规怎么要求,在动力电池安全方面自然是越严苛越好,毕竟安全是新能源的基础。与其说国标取消强制执行针刺试验是将安全转向系统安全,倒不如说是随着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逐渐提升难以通过针刺试验而取消。


对于动力电池企业而言,还是应该保持严格的自律和责任心,不能轻易放弃针刺试验,毕竟通过法规测试跟满足实际产品开发需求是两个不同纬度的事情。


比亚迪也好,宁德时代也好,都是全球顶级的动力电池企业,带领中国新能源汽车弯道超车同时,也要将基本的安全理念贯穿到整个研发体系当中。而针刺测试应该是服务消费者安全和全行业健康发展的测试,而不应变成任由"巨头"随意改写歪曲,服务于一企私利的测试。


声明:本文由太平洋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混动时代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