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章

为4S店亏本卖车发声,难道消费者就活该被“坑”?

2020-05-25 浏览:3373 评论:0

近日,某品牌4S店违规收取续保押金一事闹得沸沸扬扬。尽管这不是消费者在买车过程中,首次遇到的“遭心事”,也不独独是该品牌4S店才出现的情况。可为什么这一次事情发酵得特别大,4S店墙倒众人推?甚至惊动了人民日报点评? 目前最新的进展是,涉事人员免职,续保押金退还给客户并致歉。至此,事情告一段落。但由此引发的相关讨论仍在继续。 尤其是有人试图为4S店发声,认为“4S店如今不赚钱,隐性收入早已成为公开的秘密,消费者对此应有心理准备”,这一说法再度引发了舆论风暴。难道消费者活该被坑?

疑问一:汽车销售不赚钱,是消费者的“锅”?

很早以前,4S店的汽车销售被认为是一份很不错的工作。打领带穿西装,不用干体力活,卖一台车可拿到极高的返点。特别是一些豪华汽车品牌的销售,卖出一台车所获得的报酬甚至可以直接买一台国产车了。 轱辘哥有个朋友也曾在某日系品牌的4S店当过销售,七、八年前刚毕业的她还是个新人小白,但一个月下来也能拿到上万的工资。重点是,这个收入对比同行已经是非常一般的水平。可想而知,此前做汽车销售到底有多赚钱。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汽车品牌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同城不同经销商、不同4S店的竞争也十分白热化,卖一台车不赚钱已经是常态。据轱辘哥了解,很多4S店为了尽早拿到厂家的返点,避免库存积压太多,宁愿不赚钱甚至亏本卖,都要尽早将车卖出去。这也是部分人声援4S店的原因,认为4S店不容易,大家应该多体谅。


当下衍生出来一个奇怪的现象,即4S店不靠卖车赚钱,靠售后保养、维修、保险、上牌服务费、金融手续费等赚取购车者的钱。但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个逻辑非常奇怪——4S店卖车不赚钱,需要消费者体谅?4S店若是卖车不赚钱,它大可不卖。它们不赚钱,并不是因为消费者买车了,而是与市场竞争加剧、厂家压缩其利润分成有关。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消费者背这个“锅”? 就好比老板说今年公司经营得不好,没有赚到钱,现在不发工资了,不如员工们凑点钱来帮助公司进一步发展……这个提议,你能接受吗?

疑问二:这家店买车这么坑,消费者为什么不换一家买?

理论上来说,货比三家,不在这家店买车,去下一家店便是。但实际情况是,某些热销车型一车难求,不但需要加价购买,而且提车时间长。而消费者选择同个品牌的另一家店购买也没有多大不同,因为同个城市不同经销商之间往往也有某些不成文的规定,为了共同利益,价格保护是非常常见的。 还有人问,那你可以选择去别的城市购买?这里暂且不说跨地域购买的手续较为麻烦,还有可能影响到后期的保养维护,其实很多汽车品牌防止价格竞争,有一些区域保护措施。比如要求4S店新车不能卖到外地,必须当地买了上当地牌。


长期以来,由于4S店处于一个较为强势的位置,消费者在确定心仪车辆后,很难像购买其它产品一样随心所欲,往往有一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任人宰割的购车感受。

疑问三:买车遭遇“潜规则”,消费者有没有说“不”的权利?

事实上,本次某品牌4S店的销售经理触犯众怒,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潜规则被放到台面,还试图合理化。 买车遭遇“潜规则”,几乎是每个购车者都要面对的难题。由于信息不够透明化,且4S店掌握着主动权,消费者长期以来都需要和销售人员斗智斗勇,避免被坑。网上亦有很多买车的教程,从进店看车如何砍价到新车落地,再到售后保养,每一个环节都有丰富的经验供“新人”参考。 加价提车,加装精品,保险必须在店里买,续保押金,出库费……4S店的“骚操作”早就在消费者心目中埋下了怨恨的种子。但消费者并不是毫无底线,甘愿“被坑”也是无奈之举,因为整个行业都已默认了一些做法是“合理”的,大部分消费者都没有能力去改变它。 可当他们获知国家明文规定不准收取续保押金,有相关条文支持消费者,而销售人员居然顶风作案,在公众媒体平台毫不掩饰其贪心,这才彻底激怒了消费者。4S店和销售人员何以如此大胆,敢公然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如果用来保护消费者的法律也被无视,那么消费者以后是否更无发声的权利?有些事见惯不怪,不代表是对的。消费者有向潜规则说“不”的权利,但身为弱势一方,还需要更多力量共同推进汽车销售之规范。


当特斯拉采用电商模式,以十分透明的汽车销售形式给国内消费者带来新的购车体验时,难怪这么多消费者叫好。因为人们太需要这样的购车方式了,价格透明,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可定制化,可以按自己的喜好选择需要或不需要的一些配置,不会遭遇所谓的“潜规则”。当然,特斯拉的价格浮动别这么大就更好了。

声明:本文由太平洋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混动时代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