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章

二月汽车销量下滑八成,中国品牌市场份额突破52%

车聚网-太平洋号
更真实、更独立、更开放
+ 关注

引言 | 危中有机


中汽协数据显示,2月乘用车销量同比大跌82%,1-2月累计下跌44%。


1-2月乘用车的合计销量为183.1万辆,还没有2018年平均一个月的销量多。这是表现最差的两个月。轿车下滑47%,SUV下降37%,MPV和交叉乘用车下跌57%。很明显,SUV最抗跌,轿车次之,MPV和面包车最惨淡。

因为疫情影响,2月库存数由月初64.3万降至月末61.9万。这个数字平时在70万-90万之间徘徊,旺季库存负增长,淡季正增长。而2月是罕见的淡季库存下降,原因是车企都没有完全复工,尽管销量不旺,但生产更是无法跟上。

北京奔驰曾在2月6日向天津政府发函,称公司只有一天安全库存,如果不能在2月10日复工,经济损失一天超4亿元,因此希望天津19家供应商尽快复工。而宝马经销商,也一度传出1系、3系、5系因供货短缺而将涨价的风声。


「轻库存」一度被视为管理高效的表现,如今在疫情之下成为产销不旺的特征。


2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908,同比下跌75%,1-2月累计下跌60%--跌幅超过乘用车整体表现。说明在补贴大幅退坡后,跟风消费降温,新能源销量深受影响。


这也是最近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建议政府延续新能源补贴的原因之一。


新能源汽车中,纯电动车与插电车型的1-2月销量比为72:28,前者明显占了上风。如果单论2月则是81:19,说明在电池技术提升、充电网络逐渐完善、用户口碑有所改善后,纯电动车逐渐占据了新能源车的主流。


1-2月,中国品牌乘用车总销量为72.1万辆,同比下降47%,表现弱于大市。市场份额为39.4%,跌破了四成大关,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5个百分点。


但是,如果我们单看2月,发现中国品牌的市场份额高达52.6%,为近年新高。其中原因,车聚君在2月做的一个读者调研能说明一些问题:


大部分消费者在疫情之下,首选性价比更高的车型--其实平时也是如此,只是疫情加大了这个选项的优势。


众所周知,中国品牌的性价比之高一直有目共睹。因此,从纯代步角度看,疫后选择一辆更便宜的中国品牌车型成为很多首次购车者的选择。


这算是危机之中的一个机会吧。


从各系别的变化看,德系和日系是市场动荡的受益者。特别是后者,1-2月的市场份额相较去年提升了3.2个百分点,相当于整个韩系的市场份额了。


原因是,消费者在疫情之下,本能趋向于购买有安全感的车型,即大品牌、可靠性高、有安全感的车。一些有在位优势的品牌如大众、丰田、本田会取得优势,自主品牌中吉利、长城也有优势。


而作为代价,美系和韩系都有明显下滑趋势,法系更是处于边缘状态。


当然,自主品牌中一些弱势品牌,受到的冲击也非常大。如众泰、力帆、华泰、比速等纷纷进入0销量时代,在大盘上拖累了自主的表现。


车聚君觉得,这倒也是一种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让能活下来得自主品牌活的更好,客观上反而能增强自主品牌的整体实力。毕竟,这是一个求强,不再求大的时代。


车聚小结


最后,虽然2月充满了危机,但也有一些机会。如消费者更愿意购买性价比高的车型,这一方面自主品牌更有优势。而合资在几轮降价后,利润已经探底,再打价格战势必影响产品质量与安全性,上汽大众帕萨特A柱事件即是一个例证。


因此,市场再艰难对强者而言反而是一个机会。



声明:本文由太平洋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1535
2020-03-20
智驾大横评

网友评论

表情


发表评论

相关车系

更多>>

相关推荐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