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章

人民到底需不需要车展?

2020-02-24 浏览:1.38万 评论:1

1月29日,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宣布了法兰克福车展时代的终结。

2月17日,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官宣:因疫情原因,北京车展延期举行。

2月19日,福布斯官网称日内瓦车展可能会取消,顺便复制了下楼上的理由。

疫情凶猛,北京车展延期是在意料之中,但与中国相距8个时区的日内瓦又何至于此?明眼人都看的出来,这个被传取消的理由足够被动且敷衍,并不符合常理。更有意思的是,日内瓦车展官方至今未作出任何回应,很难不让人联想个中缘由。

于是,就有人挖出了这样的新闻,GlobalData数据分析公司曾在一份报告中透露,出于费用考虑,至少有13家知名汽车制造商选择不参加今年的日内瓦车展,包括兰博基尼、沃尔沃、凯迪拉克……

这之后,疫情又像是有人蓄意抛出的一个信号弹,让更多车企的参展意愿降至冰点。作为旁观者,虽然不敢肯定日内瓦车展会不会凉凉,但想要热闹起来肯定是费劲了。

那么,车企的参展热情都去哪儿了?

如果不是因为三大车展如此密集的频出新闻,或许仍旧不会引起这样的强烈反思:都2020年了,车展还是行业刚需吗?

向前看

在互联网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的时代,这个问题的答案没有任何异议,是且必须是。

世界上第一个车展——法兰克福车展最有发言权。

时间轴向前,二战结束,百废待兴。德国太需要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工业实力,所以选择了汽车这个当家产品,意图通过展览会的方式打响名头。

让人没想到的是,1951年,第一届法兰克福车展就大获成功,德国人欣喜若狂,这个路子走对了!果不其然,在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全球车企都对法兰克福趋之若鹜,捎带过来经济效益不说,还赋予了它“汽车奥运会”的勋章。

所以,回顾历史,法兰克福车展奠定了车展的最初形态:综合运用媒介、推广等手段,建立起一个大型的活动平台。一来可以吸引公众、二来为新闻报道提供了好题材,而这正是汽车厂商所需要的。就当时来看,对于所有关注汽车业的人来说,在没有其他渠道可以窥探市场动态的时候,车展就是唯一的交流窗口。相反,也正因为信息渠道不够发达,车展才能被时代催生,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热度在线。

不光是车展,任何行业都有其相对应的展览会,不管是为了交流、为了推广、还是为了效益,总而言之都是因时代需要进而衍生出的产物。比如服装展览,人们给它起了一个更高大上的称谓——时装周。

跟德国是公认的“汽车发明地”一样,法国是公认的时尚之都。但在上个世纪,法国人很执拗的坚持小而美,他们举办的时尚沙龙仅为上流社会服务,局限性太强,于是,美国伺机入局。

当时,大多是美国商场从法国买来设计,通过举办“Department Store Show”的方式展示给公众,这种方式与我们最常见的车展模式基本相同:第一天沿用法国沙龙秀的邀请制,只邀请私人买家和买手来参加,从第二天开始,就开始公开向公众售票。

可以想像,在平民也有机会欣赏甚至购买上流社会的专属设计之后,会对消费产生多大刺激。果然,这种Department Store Show与当年的法兰克福车展一样,大获全胜。

在把法国人的设计通过展会的方式商品化、大众化后,美国的时装秀不仅发展神速,连成衣产业也逐渐进入了成熟阶段。这番操作让法国人傻了眼,也更加印证了展会存在的意义,它不仅被人需要,更被行业需要。

久而久之,无论是车展还是时装周,已经成为了默认的行业规则,你来,或者不来,它都守在那里,雷打不动。如果社会不会进步,或许一切依然会几十年如一日的运转,展会照样长盛不衰。

但事实是,社会在变,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更是颠覆了人们长久以来对信息渠道的认知。在周围一切都在发生变化的时候,如果展会还依旧延续着展会的路子,那么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一切,就是结果。

向后看 

关注这些领域的人们,其实早就有了这样的感受,车展与时装周,都在这两年逐渐萧条。

去年举办的法兰克福车展人数锐减到不足60万,本土厂商BBA开始削减费用和场地,这三家同样组团逃离了2019年的底特律车展。

今年被传取消的日内瓦车展,去年也被不少车企找借口婉拒,包括福特、捷豹、沃尔沃……

但是谁都别跟东京车展卖惨,2019年的东京车展上,除了本土车企只来了雷诺和奔驰两家。

除此之外,北上广车展也逐渐从摩肩接踵过渡到冷冷清清。

2020年举办的纽约时装周跟车展遭遇了一样的境况,Calvin Klein 不再办秀、Tommy Hilfiger 转投伦敦、就连Alexander Wang、Tom Ford这样有声望的品牌对纽约时装周失去了兴趣。

不同行业的相似遭遇,看似是巧合,但实际上也在情理之中。几十年来,展会并没有改变它原本的样子,跟时装周比,打着汽车的招牌做展会的车展更要接受批判。

汽车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在技术上的严谨性、与对周遭事物变化的敏感度,往往促使这个行业成为追随时代变革的第一批勇士。

这两年汽车人不离嘴边的“汽车新四化”就是最好的例证。

正在向电动化、共享化、智能化、网联化方向变革的汽车产业,离不开互联网时代的催生,在向公众传达这一信号时,汽车厂商曾尝试多种多样的传播方式,比如线上、比如办个展、总结起来就是少花钱,多办事儿。

但车展的形式还是遵循上个世纪法兰克福车展制定下的规则——摆摊式叫卖,厂商与新闻报道者的自嗨。他们似乎忘了,从一开始,展会的目的就是为人服务的,观众才是展会的有力支撑点。

当观众不再以车展为唯一的信息窗口,当汽车厂商不再以车展作为唯一的传播途径,车展对于他们的意义也正日渐稀薄。

这么多年来,不管是法兰克福车展、日内外车展、还是其他,最大的不同点仅是举办地的不同,从模式上看并未发生任何改变,如果继续下去,必然不再是行业刚需。

如今,汽车市场已经两只脚踏进新四化浪潮中,对于车展而言,选择改变可能仍有存在的必要,选择不变,注定会成为历史。

按照这个思路来看,2019年东京车展上所反映出的一些贴近新四化的改变,或许能给到我们一些启发。

比如,当时东京车展选择在Tokyo Big Sight与Future Expo两个展区之间,设置了一条长约1.5千米的直道Open Road。只要是能在日本本土行驶的车辆,观众都可以在这里试驾、体验——从两轮到四轮,从K-car到超跑,还有特种车、房车、甚至有儿童试驾项目。

此外,现场还增加了一些与年轻人相关的电竞、赛车、足球、无人机等比赛娱乐项目,供观众体验。

“纯车展的年代已经是过去式了,去车展也未必就是看车。”德国新闻电视台曾提出。

如果从这个角度看,东京车展可能是作出反应的一个,相比于其他车展,2019届东京车展更加尊重观众的参与度、也更加注重全民性,想办法重新积聚参与者的兴趣点,或许能成为车展转型的方向之一。

日本本土汽车厂商也感觉到了转型的必要性,比如丰田,2019年东京车展上,丰田展示的全部都是关于未来绿色出行的概念车,没有一台量产车。而现有车展模式则是,汽车厂商恨不得选择将所有量产车悉数摆到台上。这种做法可以,但是没必要。

事实上,在可以随时从4S店、网站获取量产车信息的前提下,观众最想看的其实是一些只能在车展上感受到的前瞻技术,比如像CES展上的一些黑科技,相较于眼前的几台实车,技术体验也许更能激发人们对于未来的思考。

从新四化的角度看,车展转型,应该把精力更多的放在如何诠释过去、现在和未来。

毕竟我们还清楚的记得,法兰克福车展与日内瓦车展的门前曾屡次遭到环保组织的强烈抗议。这也意味着,在汽车开始逐渐电动化的同时,车展也该以适时做出改变,回归初衷,回归观众。

其实,道理还是一百多年前的道理,车展唯有做成人们需要的样子才是出路,否则,时代不会对它留情。

声明:本文由太平洋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混动时代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