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章

很多车企L2自动驾驶都玩不转 吉利却亮出了L4无人驾驶

2019-11-25 浏览:7.71万 评论:3


如果要盘点当下最受人关注的汽车新技术,无人驾驶绝对首当其冲。一直以来,因为其对未来交通和社会形态所带来的可以预见的革命性影响,无人驾驶在全球范围内都是被关注的焦点。

11月21,以“开放创赢,共悦未来” 主题的首届吉利汽车研究院创新日在吉利汽车研究研发大楼大厅举办,来自吉利汽车研究院、吉利设计中国、中欧汽车技术中心(CEVT)、吉利汽车动力研究院等多家技术研发单位百位高层领导与万名研发人员齐聚于此,与供应商及合作伙伴共襄盛举。活动围绕未来汽车发展得多个主题,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了汽车行业的关键变化与发展趋势。


而其中,就包括吉利汽车在L4级别无人驾驶技术上取得的新成就。

什么是无人驾驶?

说到无人驾驶,就不得不说到自动驾驶。自动驾驶主要分为6类,从L0到L5不等,随着等级数字的增大,自动驾驶的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对于每一级自动驾驶的详细定义,业内也存在着一些分歧,以SAE的定级标准运用得更为广泛。


目前,市面上已达成量产和应用比较广泛的,是L2级别的自动驾驶。一般来说,L2级别的自动驾驶必须具备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自动刹车和自动泊车四大系统,比较高级的车型还配备了TJA交通拥堵辅助系统。比如在今年上市的吉利嘉际搭载的ICC智能领航系统,其实就是ICA集成式巡航辅助系统和TJA交通拥堵系统的集合体,功能非常强大,可在城市道路、高速公路等多场景下的全速域范围内自动识别车道线和前车,保证车辆在正确道路行驶或跟车,减轻驾驶压力。


自动驾驶发展到L4级别,就可以称为“无人驾驶”了。不同的是,L4级别无人驾驶只能在特定条件下进行,比如限速多少、限定在某个行驶区域等;而L5级别的无人驾驶则是完全无人驾驶,可以在任何场景下进行无人驾驶。

吉利的L4无人驾驶到底有多牛?

吉利是中国自动驾驶领域的引领者与普及者,其自动驾驶探索之路走得清晰、坚定而稳重。


在L1和L2上,吉利都是最早批量交付的中国自主品牌车企。量产车型L2配置率和市占率在行业内均已达第一,涵盖轿车、SUV、MPV全品类,并应用到海外宝腾品牌的量产车型上。

在L3上,目前下一代的GPILPT3.0部分自动驾驶系统开发已进入验证阶段,将覆盖中国、欧洲、东南亚等7个地区的63个国家。预计在2020年,将在35万公里高速公路、22000公里城市高架和30个城市率先实现L3级自动驾驶。


本次活动展出的L4自动驾驶核心技术,全部属于吉利自主研发。

早在今年5月的2019年吉利汽车技术日暨第二节龙湾论坛上,吉利汽车就对外发布了“爬行者智能系统”,解决了自动驾驶最后一公里行车痛点。这是国内首个基于现有量产传感器配置,用V2X技术,接入车端、云端、场端辅助设施,依托5G网络实现全路况、全场景、无缝高速连接的自动驾驶技术,其核心算法完全由吉利汽车自主研发,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是中国人自己的L4等级自动驾驶。本次活动上,“爬行者智能系统”又一次吸引众多眼球,具有自动泊车入库、后台预定车位、一键取车、一键泊车、信号灯识别、障碍物探测、行人避让、障碍物绕行八大功能的它比上一次要更加精准和强大!


自从今年9月16日吉利获颁首批长三角只能网联汽车测试拍照,获准在长三角各个城市指定的公共开放道路上进行测试以来,L4无人驾驶项目组依托吉利汽车体制优势及平台优势,以新兴科技公司的节奏和效率,快速推进L4无人驾驶技术研发。通过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在障碍物识别,红绿灯识别,车道线识别等深度学习模型,优化感知识别能力的基础上,结合对交通参与者的行为预测,作出车辆路径规划,并按符合运动学与动力学模型的行为对车辆进行控制行驶。目前,吉利无人驾驶车辆已具备园区、城郊等不同道路多种工况的无人驾驶能力。


吉利L4无人驾驶离大规模应用还有多远?

虽然国内多地已经放开了无人驾驶上路测试的许可,颁发了多块无人驾驶牌照,以城市或者省份为单位进行的无人驾驶竞赛也进行得如火如荼。但想要实现大范围的L4级别无人驾驶尚需时日。

今年4月,吉利汽车成为2022年第19届亚运会官方合作伙伴,未来三年将实施"科技吉利 悦行亚运"战略 ,并以此为契机开启全方位品牌升级战略,塑造全球一流科技品牌。吉利汽车将在杭州亚运会期间服务所有与会者,聚焦出行服务,在亚运区域内实现完全自动驾驶技术运营。同时,吉利汽车还参与建设全国乃至全球第一条支持智能驾驶,无人管理的智慧高速公路——杭绍甬智慧高速。在杭州亚运会区间,连接杭州与宁波,辐射温州、金华等亚运赛区,为所有亚运会的来宾提供智能化的出行体验。


关于无人驾驶,曾经众多车企都立下过未来几年将如何应用落地的FLAG,现在看来,吉利汽车的FLAG似乎要现实很多,至少本次创新日活动,吉利就拿出了多项核心技术,这才是真实力。

声明:本文由太平洋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混动时代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