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由很多圈组成的,每个圈内都有自己的食物链,汽车圈内,进口的瞧不起合资的,合资的瞧不起国产的,国产的瞧不起特供的。虽然特供车型处于食物链的最低端,但是销量确实无人可及的,譬如朗逸,9月份销量逼近5万辆(48546辆),创历史新高。表面上顶着“德原朗”的嘲讽称号,背地里赚得盆满钵满。


为何一提起特供车型,大家就群起而攻之呢,以朗逸为例,国外早已淘汰的PQ34和PQ25平台,硬生生地在中国市场废物利用十几年。虽然属于是老旧技术,但是在大众品牌溢价能力的加持下,朗逸长期占据着销量榜的榜首。

直到把PQ34平台榨干之后,新一代的朗逸才依依不舍地换上MQB平台。关于中国特供车型给消费者留下技术落后、拉皮的印象,基本上就是来自于大众。骂归骂,朗逸和宝来依旧在A级车市场中占据着牢不可破的地位,帕萨特在B级车市场中也是风生水起。

大众特供车型取得巨大的成功后,让其它努力造车的车企纷纷眼红,也加入到了中国特供这一行列,一平台多用,力求成本最小,利润最大。
譬如本田UR-V和冠道,前几年SUV车型大卖,本田也投其所好推出了冠道和UR-V,这两款车型是基于九代雅阁平台打造。看来在利润面前,本田也是拼了,而在北美已经上市的本田Pilot,这款正经的SUV却迟迟未能引进国内。

当然特供车并不是一无是处,在牺牲平台和三大件的前提下,满足了国人喜欢大空间、豪华内饰的特点。至于双离合变速箱的顿挫已经不在乎了,至少在外人看来,面子上已经过得去了,里子难受只有自己慢慢体会。
特供车的吃香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和中国的经济水平相关,远不及发达国家汽车普及程度。在欧美发达国家人均一辆甚至多辆车,对汽车的核心配置比较在乎。而中国是一个家庭一辆车,用车需求比较大,既要满足空间的需求,还要满足其它场合。

那么既然大众凭借特供车型取得了成功,为何丰田没有特供车型呢。有这么一句话“中国的大众,世界的丰田”,大众是在中国取得了不错测成绩,但是丰田着手的是全球市场,譬如北美,虽然美国人口不足中国的三分之一,但却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丰田很多车型都是在美国最先上市的,而后才引进中国。
所以,丰田旗下的车型基本上市同平台打造,时间相差不大,可以发现丰田的车型都是全球车型。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