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拉开对外开放合作的帷幕,国产汽车工业朝着新世纪奋力向前。自19世纪80年代至千禧年,我国的汽车工业处于对外开放合作发展以及自我革故鼎新的阶段。
1978年12月,计划经济体质改革正式提出施行,我国的经济政策开始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的迅速发展空前提高了国人的轿车需求量,进口车大量的大量引入为国产汽车工业发展带来了危机。此时改革开放的浪潮愈加迅猛,国产汽车生产商将发展的机遇向国外市场拓展,实行中外合作生产模式,以提高我国汽车制造的生产力及汽车制造技术。
对外开放合作模式主要是以汽车零件为主,提高本国零件制造的技术能力,减少对外国汽车工业的依赖。1985年左右,上海桑塔纳,广州标致等合资企业打开了中外合资的大门,但所引入的汽车生产技术却不敌90年代之后一汽大众合资企业。一汽公司与大众合作的起点较高,不再是单一的引进模式,在引入技术的同时,自主生产技术所需配件,再向国外出售,提高国产汽车配件自主制造率。到90年代后期,国产汽车工业经过长达20年的对外开放合作后,生产技术以及制造能力上有了大大的提升,从而汽车生产成本也有了一定幅度的下降,国产车品牌逐渐又成为了国内汽车市场的主力军。
制度建设规范行业标准,政策颁发稳固发展大环境。1982年,《汽车产品质量评定办法实施细则(试行稿)》引入市场,次年,国家级部级评优活动开始推行来加强对汽车制造的质量监督。同年针对汽车驾驶安全,汽车排放污染物,柴油车排放测量等各项汽车行驶过程中所涉及方面,制订了一系列相关标准,最终形成车辆年度质检评判标准。1992年,低碳环保大力推广,相关部门就汽车环保,节能等列为汽车检测过关必需标准,并以单项否决制来加以督促,提高汽车生产技术的安全环保性能。
20年来,国产汽车老品牌通过对外开放合作,在换型产品的基础上又添加新技术,全模压内置板,塑料仪表板,膜片弹簧离合器,增压柴油机等,是我国自主开发研制的快速学习成长时期。与此同时,我国轿车产量仅在1998年就高达43万辆,极大的占领了中国的汽车市场。此后,轿车进入寻常百姓家,私家车如雨后春笋活跃每家每户,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
说点儿真的: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改革开放对外合作潮流中,汽车工业制造技术水平的不断引进与自我改进,中国汽车进去了崛起阶段。近半世纪的峥嵘奋斗岁月,国产汽车工业迎着千禧年的钟声,向世界汽车竞争市场奔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