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章

四家车企被曝“破产”冲上热搜,行业淘汰赛提速

2019-10-12 浏览:1111 评论:0

各大车企已步入今年最后一个季度,KPI考核压力随之倍增。在国内车市由增量市场变成存量市场的背景下,一份银行内部通知引发了舆论的轩然大波。

日前,疑似平安银行的内部通知在网络流传开来,通知要求对四家车企上下游产业链情况展开风险排查,预计涉及上下游汽配供应商产业链合计约500亿元坏账。四家车企为华泰汽车、力帆汽车、猎豹汽车、众泰汽车。

得知自己“被破产”后,10日下午,众泰汽车发出严正声明,称此为虚假信息,并向公安部门报案。当晚,这则#众泰汽车报案#的话题立即冲上了热搜,获得网友热议。

随后,力帆汽车、猎豹汽车相继发布公告,否认“破产”传闻,华泰汽车就“淡定”得多,事件发酵一天后才缓缓出来辟谣。

不过,正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无论“否认三连”还是闪烁其词,都不能掩盖四家车企的经营之痛——两家名下资产遭冻结,一家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还有一家靠变卖资产获利。

华泰汽车仅剩13万存款

1-9月累计销售6373辆,同比下滑50.5%;

上半年净利润-9052万元,同比下降631.83%,连续七年扣非后净利润为负。

华泰汽车不到20岁,却重疾缠身。今年9月,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法院披露了华泰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的财产调查,令人惊讶的是,这家曾动辄投资数十亿的公司,账面上仅有13万元银行存款。而华泰汽车总裁法德强拿到的一份离职欠薪统计名单中,员工人数在百人以上,“总金额保守估计在三千万元左右。

华泰汽车绝大部分子公司股权已用于融资质押,所持上市公司曙光股份的全部股份被冻结;华泰汽车和数家子公司一起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其负债高达294亿元。

如今华泰汽车无钱可发,位于北京华泰大厦17层的华泰总部人去楼空。这座大厦曾经容纳2000多人同时工作,现在十分冷清,集团几近瓦解。种种乱象结合“迟到”的辟谣,不禁让人猜想,华泰汽车是否会成为年终首家破产车企?

力帆汽车危机四伏

1-8月乘用车销售2.16万辆,同比下降68.94%;

上半年净利润-9.47亿元,同比下滑859.98%。

力帆走到今天这一步,实在令人唏嘘。成立于1992年的力帆集团,前期靠着摩托车业务一举成为国内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其创始人尹明善曾冲进福布斯全球富豪榜。

然而,力帆汽车现在的局势很不乐观,连续三年负债率超过70%,资金断裂,账面累计负债高达187亿元。80多岁的尹明善不得不出山拯救力帆,但恐怕已无力回天。

早在2018年,力帆汽车的经营就亮起红灯,全靠卖资产才实现扭亏,先后售卖了乘用车项目基地土地以及手中的一块汽车生产资质,交易价格分别为33.15亿元和6.5亿元。

本就艰难的力帆股份,再受到了一连串伤筋动骨的打击。近一年内,力帆股份涉多起诉讼案件,累计涉诉金额高达14.23亿元,也因融资逾期导致大股东股份被冻结。

猎豹汽车停工降薪

1-6月累计销售2.83万辆,同比下滑63.5%。

2018年猎豹汽车销量接近腰斩至7.76万辆,2019年上半年销量再跌至2.83万辆,处于行业边缘。为求生存渡难关,其高管及全体员工普遍降薪,最高幅度50%。

这份文件得到猎豹相关负责人证实,作为一家拥有70年历史的老牌企业,猎豹陷入困境,走入停产停工的艰难时刻。除此之外,猎豹汽车名下资产遭到法院查封。

天眼查数据显示,9月26日以来,猎豹被上下游合作伙伴告上法庭,要求冻结相关银行存款,或查封、扣押其同等价值的其他财产,有七次之多。

2017年,前掌门人李建新为猎豹立下了“2020年实现年产销整车40万辆,销售收入400亿元、净利润20亿元”的远大目标,并计划进入资本市场;同年,其销量达到了12万辆的峰值。今年1月,猎豹因质量问题宣布召回14万辆猎豹CS10。

众泰汽车股权质押

1-8月累计销售12.2万辆,同比下滑32.3%;

上半年净利润-2.9亿元,同比下降195.37%。

与猎豹汽车一样,众泰亦深陷诉讼“漩涡”,总部维权事件频发,如经销商因巨额亏损维权、产品质量问题遭消费者投诉、拖欠员工工资等。据报道,众泰汽车主营业务几乎停滞,每个季度都有数亿元的一年内到期借款,旗下子品牌君马汽车或濒临破产。

且该公司股权质押比例为44.13%,多位股东存在股权质押行为(大股东为铁牛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38.78%,黄山金马集团有限公司持股5.21%)。在财务糟糕、债务沉重的情况下,企图用股票质押融资来还清债务,很可能意味着利空消息。

不难发现,上述四家车企生存维艰,面临着严峻形势,被点名“破产”并非空穴来风;而它们的情况,只是当前中国车市的匆匆一瞥。

行业洗牌提速,优胜劣汰

残存亦末路,兵败如山倒。非常残酷的现实是,受环境低迷影响,那些存在了十几年但没有沉淀的企业必须让出舞台。说白点,处于三四线的汽车品牌,都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在“新四化”的发展导向中,汽车产业如同世界杯一样,拉开了全面淘汰期的序幕。强者越强,弱者面临的压力将会更大,研发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技术及营销不到位的车企,毫无疑问要面对被时代淘汰的命运。

尤其技术创新、转型升级不是两三天就能搞定的,创新更多来自于深厚的积累,毕竟“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除了扎实的基本功之外,年复一年的“烧钱”是允许试错最基本的前提。这就能解释,为什么诸多以“颠覆”为使命的新势力企业几乎全军覆没,它们即没有功底,又急功近利,不愿“烧钱”。

对于中国车市这轮淘汰赛,多数业内人士已经预见其“必然性”。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谭本宏预测,“50%中国汽车品牌很快会不复存在”;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大胆论断,“未来只有2-3家车企能够在激烈竞争中存活下来”。

小鹿同样认为,优胜劣汰不仅仅是自然规律,也是对勤奋者最大的公平。何况死撑未必是正确的坚持,有时候,比起苟延残喘的无谓挣扎,爽快出局或许是一个明智体面的双赢选择。

文 | 葫鹿娃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earAuto立场。)

 


 

 

————  END  ————

广东格林律师事务所李国勇律师 
声明:本文由太平洋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混动时代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