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章

完成“瘦身”的蔚来能够抵御特斯拉吗?

2019-10-12 浏览:2000 评论:0

继1200个岗位裁撤之后,蔚来的高层也迎来了大换血。近日,网络上流传着一张蔚来全球高层管理人员的晋升及变动通知邮件截图,此次共晋升了三位执行副总裁,两位高级副总裁,两位副总裁以及三位助理副总裁,此外还有一个副总裁从现有职位上“荣休”。蔚来官方对此表示,情况属实,除一位外国高管退休外,其他都是正常升迁。

事实上,自从今年6月份以来,蔚来内部人员及业务线就开始频繁变动。6月,蔚来软件发展部副总裁庄莉离职,8月联合创始人及执行副总裁郑显聪从现有职位上“荣休”。几天之后,李斌发布内部信中称,按照进一步的精益运营计划,就月底前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将减少1200个工作岗位,调整后的人员规模大概在7500人左右。算上此次的高管层的变动,几乎可以确定,蔚来当前已经完成了从下至上的“优化”。

悬崖边上的蔚来

根据蔚来的裁员计划,这几个月共裁掉了14%的员工,这对一家运营良好的公司来说是难以想象的。显然,蔚来遇到问题了。如李斌在内部信中所言,近半年来,公司内外部的环境出现了很大变化。为了确保公司的生存发展,我们必须及时调整意识、计划,进一步控制支出,提升运营效率,把资源聚集在核心业务上。

蔚来公布的2019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二季度总收入为15.086亿元人民币,净亏损为人民币32.858亿元,环比增长25.2%,亏损在二季度进一步扩大。到今年6月,蔚来官方正式已经累计亏损达220亿人民币。销量方面,第三季度共交付4799辆,好于此前公布的4200-4400辆的预期交付量。然而,交付量的上升并不能对冲亏损扩大带来的负面影响,资本市场对其失望情绪呈现在股价上,目前蔚来的股价已经跌至1.56美元/股。

在此内外交困之际,蔚来不得不痛下决心,刮骨疗伤。从大规模裁员到高管换血,出售NIO FE车队到计划拆分新能源补给服务NIO Power,从李斌计划私有化易车套现“输血”蔚来到发售2亿美元的可转换债券。站悬崖边上的蔚来正从多个角度“开源节流”,试图让公司回光返照。

蔚来深刻意识到了自己处境的艰难。李斌曾表示,从今年开始,我们真正进入到了资格赛阶段。不会有速胜,,不会有奇迹,我们的征途是泥泞赛道上的马拉松。创业从来不是容易的事,智能电动汽车的创业更是难上加难,大家要做好迎接更艰难挑战与更多挫折的思想准备。

来势汹汹的特斯拉

当蔚来还在泥泞的赛道上艰难前行时,今年以来顺风顺水的特斯拉却敲响了中国市场的大门。近日,外媒曝光的一段由无人机拍摄的视频显示,一辆Model 3电动汽车在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测试跑道上进行测试,分析人士认为该辆Model 3由上海工厂生产的可行性极大,这或意味特斯拉正在进行最终测试,并为本月正式投产做准备。此外,上海市政府和特斯拉的供应商也均在今年9月表示,特斯拉计划上海超级工厂将于10月14日开始正式生产。

在销量方面,特斯拉也保持了较强增长的态势。今年一季度,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的交付6.3万辆,同比上涨110%;二季度交付9.52万辆,环比增长51%;三季度交付9.7辆,环比增长1.9%。特斯拉1-3季度全球累计交付25.52万辆。在中国市场,有销量统计特斯拉今年1-6月份在国内交付量为2.5万辆,同比增长138.7%。新车销售金额达14.69亿美元,同比上涨41.8%。

此外,在今年八月底工信部发布的第二十六批《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中,特斯拉全系车型被纳入目录,这意味着消费者购买特斯拉产品也开始享有免征购置税的优惠政策,特斯拉在此方面获得了与自主电动厂商同样的优待。

特斯拉的来势汹汹与政策层面的风云突变为包括蔚来在内自主电动车厂商的前景蒙上了一层不确定性。特斯拉中国工厂产能爬坡需要多长时间?国产Model 3何时上市?最终是定价多少?会不会享受电动车补贴政策?这些成了自主电动厂商需要考虑的问题。

新能源市场进入阶段调整期

2019年6月,酝酿已久的补贴退坡正式实施。补贴退坡后,高速增长的新能源市场踩下了“急刹车”。乘联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6月份新能源狭义乘用车累计销量56.8万辆,同比增长67%。增长在7月戛然而止,今年7月新能源销量6.7万辆,同比下滑3.8%;8月销量6.6万辆,同比下滑21.7%;9月销量6.1万辆,同比下滑34.8%。多位行业专家认为,这是补贴退坡后,新能源车进入的阶段调整期。“短期承压、长期向好”是行业专家们对新能源市场的普遍判断。

乘联会认为,自主品牌新能源车的性价比优势和产品未来升级方向随着补贴退坡和外资新能源的逐步布局会成熟较大压力。另外,现阶段新能源车的购买主要是支持环保和传统限购的挤压需求,随着新能源车的各种问题被夸大描述,对消费者形成较大的使用担忧心里,不利于车市消费。乘联会同时指出,随着2020年的国内新能源车竞争进一步充分,新能源认可度会进一步提升,新能源乘用车的谷底回升的潜力较大。

可以预见的是,在重新回归增长之前,新能源市场势必将会经历一场腥风血雨的行业洗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企业的体系力强弱成为了届时能否活下去的关键。可是,在政策的庇护下,过惯了舒服日子的自主新能源企业,又是否有能力应对新能源市场调整期与外资电动品牌入侵的双重挑战呢?

声明:本文由太平洋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混动时代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