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章

丰田比亚迪都能“在一起”,吉利沃尔沃发动机业务为何不能合并?

2019-10-09 浏览:2929 评论:0


寡淡的汽车行业中突然爆出一个大新闻:10月7日,沃尔沃汽车集团和吉利控股几乎同时宣布,两者计划将各自现有的发动机业务合并成一个独立的业务板块,未来将为全球提供下一代发动机和混合动力系统,沃尔沃则专注实现全系车型电动化。

发动机是一款车型的核心,很多人看见这个新闻的第一反应就是,吉利又傍上大款,沃尔沃的车要掉价了,事实上真是这样的吗?

 

我们先不要着急下结论。

合作是大趋势,

丰田和比亚迪都能“在一起”


首先,车企间的合纵连横是当今的常态化,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因为汽车是一个资金、技术密集型的产业,讲究规模制胜,按照通常的说法,跨国车企一年没有500万的销量很难生存下去。从去年开始,中国、美国、欧洲和印度等主要市场的汽车销量均不断下挫,生存环境空前恶劣,联合抱团取暖是一大趋势,起码可以分担风险。 就拿豪华品牌来说吧!奔驰和宝马也算得上死对头,两者也在今年成立合资出行公司。 丰田和大众集团是目前全球公认实力最强的两大汽车巨头,而大众和福特是不折不扣的竞争对手,后两者也在今年达成进一步强化、扩展双方的全球战略联盟关系,强化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市场份额,同时双方将在美国和欧洲市场与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平台公司Argo AI合作。 丰田也不甘落后,迈开的步子更大,竟然宣布与比亚迪的合作! 7月19日,比亚迪与丰田正式签订合约,共同开发轿车和低底盘SUV的纯电动车型,以及上述产品等所需的动力电池。车型使用丰田品牌,计划于2025年前投放中国市场。 在外界看来,丰田和比亚迪是最不可能合作的。因为从F3开始,比亚迪很多车型都有丰田的影子,丰田虽然没有公开指控,但是心里肯定不爽。在电动化大潮的侵袭下,实力强大“混动王”丰田屈身与比亚迪“在一起”,希望能在纯电动车上得到比亚迪的帮助。 在纯电动上,丰田并没有担心比亚迪会拉低自己的身价,一是丰田在纯电动上没什么积累,二是比亚迪在电动车技术上实力超群。

吉利能配得上沃尔沃吗?


对吉利和沃尔沃发动机业务持不同意见的人,总是怀疑用怀疑的眼光来看待吉利,认为现在的吉利还配不上沃尔沃,毕竟沃尔沃是个豪华品牌。

如果时间回到十年前,吉利刚耗资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这话是成立的,当时吉利自称是“丑小鸭”,而沃尔沃是天鹅。 转眼10年时间过去了,吉利摇身一变成为汽车行业实力最强的中国品牌,2018年卖出了150万台,纯利润达到125.5亿元,无论是销量上还是利润上,都超过了沃尔沃全球总量(64.2万辆和15亿美元),在营销能力上,吉利也被认为是超沃尔沃的。 当然,沃尔沃在其中帮助巨大,吉利内部人士笑称:“在收购沃尔沃后,我们才知道怎么造车的。” 吉利给沃尔沃的反哺也不少。在收购完成后,吉利最初向沃尔沃SPA平台投入了110亿美元,然后又花费200亿美元来帮沃尔沃开发CMA架构,就是目前领克汽车使用的架构,研发这个架构的费用全部是由吉利出资的,但却是两家公司一块干的活,那么吉利豪爽的为沃尔沃投入了大笔资金,难道沃尔沃会没有回报吗?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吉利和沃尔沃的老板李书福将两者比喻成“兄弟”,而不是父子,中国有句俗话说,“兄弟合力其利断金”。两者的合力肯定会比单打独斗强。在车市下行的背景下,“抱团取暖”不失为一个好选项,不要忘了,吉利还是戴姆勒的第一大股东。 合并将为沃尔沃节约成本。据沃尔沃官方消息,新业务单元计划吸纳来自沃尔沃的约3000名员工和吉利的约5000名员工,包括双方发动机业务部门下的研发、采购、制造、IT和财务人员等。虽然沃尔沃声称新计划不会对现有员工队伍带来影响,但沃尔沃汽车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汉肯·塞缪尔森承认“裁员似乎不可避免”。

除裁员外,沃尔沃也将通过技术共享削减成本,合并后的新业务单元将成为一家独立供应商,可为其它车企供货,不限于吉利与沃尔沃。虽然目前暂未有车企向吉利与沃尔沃表示出合作意愿,但共享技术潜在的均摊成本能力不容忽视。

共享发动机和平台是业界通常做法,大众和奥迪共享发动机和变速箱,丰田与雷克萨斯同用TNGA架构,就不一一列举了。

在宣布合作之前,吉利汽车的股价也从12.48元的低点上涨至13.48元,仅仅10月8日当天就拉升5.48%,显示资本市场对这一合作的看好。

 
声明:本文由太平洋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混动时代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