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于近日完成工商变更,正式更名为"广东小鹏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此次更名正值企业创立十一周年之际,标志着这家扎根广州的新能源车企正式开启集团化运作,加速构建"智能出行+尖端科技"双轮驱动生态体系。

新成立的科技集团除核心汽车业务外,已将小鹏汇天载人飞行器、小鹏机器人等创新项目纳入主体架构。据网页1披露,其飞行器项目已完成超过1500次试飞,最大载重突破200公斤;机器人事业部则聚焦服务型机器人研发,计划2025年实现量产交付。

注册资本维持在400亿元高位,为技术并购和海外扩张储备动能。网页2显示,集团已通过广州橙行智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等主体,完成对12家自动驾驶初创企业的战略投资,累计投入超23亿元。
更名后集团英文标识同步变更为"XPeng Group",北欧研发中心将于二季度在哥本哈根启用。此举与其欧洲市场战略相呼应——2024年小鹏G9在挪威市占率达7.2%,位居中国品牌首位。

2024年财报数据显示:
营收规模:全年实现408.7亿元,同比增长33.2%,创历史新高
亏损收窄:非GAAP净亏损55.5亿元,较2023年94.4亿元缩减41.2%
研发投入:全年投入68.9亿元,占营收比重16.9%,重点投向XNGP 5.0智驾系统与800V超充平台
值得关注的是,第四季度毛利率回升至14.7%,较年初提升5.2个百分点。证券分析师指出,这主要得益于扶摇架构下整车物料成本下降12%,以及超快充桩商业化运营带来的服务收入增长。
XNGP 5.0系统城市道路接管率降至每千公里0.08次,较上代技术优化60%。在广州天河CBD进行的昼夜多气候测试中,该系统成功应对暴雨中行人突然横穿等极端场景。

截至2024年末,小鹏自营超充站突破2800座,其中液冷超充桩占比达35%,20分钟补能效率提升至520公里。郑州作为中部枢纽城市,已建成47座超充站,覆盖所有行政区。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家评价说:"从'科技公司'到'科技集团'的跃迁,折射出新势力企业从单一产品竞争转向生态体系构建的战略思维。"当前蔚来、理想等品牌相继启动组织架构调整,小鹏此次更名或引发新一轮行业变革。

随着更名完成,小鹏科技集团的组织架构同步调整:设立智能汽车、智慧出行、创新科技三大事业群,并成立直属于董事会的战略投资委员会。这场始于名称变更的深度变革,正在重塑中国智能出行产业格局。
不过,小鹏汽车也面临着一些发展中的烦恼,靠着MONA和P7+等车型,在销量上有了起色,甚至还重夺上周新势力销量第一 ,但投诉量也随之猛涨。
据《汽车消费投诉》报道:来自河南鹤壁的郭先生反映说
买车一年半时间内,不是在修车,就是在修车的路上。
1、四个门把手出现掉皮现象,全部更换。其中,主驾门把手后面二次掉皮,不得不再次更换。

2、方向跑偏,店内更换方向盘总成。
3、主驾座椅往外磨损、塌陷,海绵和皮套都已磨破。
更让郭先生难以接受的是,去4S店维修2次,每次维修后都出现新的问题。
第一次维修后,座椅海绵出现破损塌陷;
第二次维修后,座椅通风损坏、座椅中间塌陷,座椅螺丝和塑料卡扣也出现不同程度的磨损。


于是,车主希望能够更换整个座椅总成,但小鹏售后拒绝车主诉求,表示只能维修处理。
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消费者对车辆品质和售后体验越发看重,小鹏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要提升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水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