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章

这车除了能装人还可以装X,但却不受中国人待见?

2019-09-26 浏览:2323 评论:1

目前在中国,如果按照车型划分,SUV是实至名归的最大宠儿,接下来是优雅而又比例均衡的三厢轿车,两厢车借着“小钢炮”的火热也逐渐成为许多人的钟爱之选,再来就是未来可能潜力巨大的MPV蓝海。


是不是觉得好像少了点什么,对了,旅行车。这个细分市场往往总是被有意无意地忽视,是前面提到的那些车型已经足已丰富吗?但我们却经常看见厂家不断推出让人不明所以的跨界车,以此撕开更为狭窄的细分市场。而对于历史超过60年的旅行车,多数人却选择置若罔闻。


- “瓦罐车”是怎么来的?

其实在国内旅行车有个相当接地气的昵称,叫“瓦罐车”,从wagon音译而来,这也是旅行车的其中一个英文名字,而wagon最开始其实是指拉货专用的大篷车。

除wagon以外station wagon和estate wagon也是旅行车的不同叫法。早期汽车刚刚代替马车发展没多久的时候,火车还是人们主要的交通出行方式,wagon最常出现的地方就是火车站。因为后部空间充裕,拉人载货两不误,wagon成了火车站“趴活”的不二之选,久而久之,station wagon的名声就传开来了。


到了20世纪30年代,富人们开始发掘wagon的价值,生活方式多样热爱出游的土豪们让旅行车迎来了第一次黄金发展期。然而,二战的打响让这种盛世戛然而止,一直到战后的60年代,旅行车在美国焕发了第二春,那个年代浮夸的老美热爱西部探险,喜欢冲浪滑板,瞬间带火了国内的旅行车,市场份额一度飙升到17%。


可好景不长,70年代石油危机再加上皮卡和SUV的兴起让旅行车收到了多维度的打击,通过性不敌SUV,拉货能力没有皮卡强,旅行车在大美利坚最终还是走向了没落。


- 东方不亮西方亮

但旅行车并没有完全从这个星球上消失,在欧洲国家,尤其是中西欧地区,旅行车受到了广大人民的一致喜爱和认同。根据不完全统计,在欧洲每四辆车里就有一辆是旅行车。2000年,中级车里旅行车占比达到30%,而到了2014年,这一数字更是升至60%。


甚至很多厂家为自己的旅行车注册了专属的名字,诸如奔驰的Estate,宝马的Touring,奥迪的Avant,大众的Variant,就连专注跑车的法拉利都推出过旅行车,456 GT Venice Estate。

为什么旅行车能在经济普遍发达的欧洲大行其道,火热程度一如中国市场的SUV?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这和经济基础还真有不小的关系。

马克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旅行车的另一个名字是estate wagon,其中estate是社会地位的意思。这里的社会地位不同于我们一般理解的装逼和面子,而是一种透露生活态度和生活理念的行为表现。


欧洲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较高,这使得汽车承载着面子的意义成为了无稽之谈,而收入水平较高,闲暇时间较多的欧洲人民没事就爱践行“说走就走”的旅行态度,旅行车在轿车的基础上具有更高的实用性,成为了不少人的必然之选。

另外,欧洲人的家庭结构不同于中国,爷爷奶奶的出镜几率并不多,而且爷爷奶奶们通常也有自己的车,所以他们对第二排的空间要求并不高,更不用提第三排。反倒是高尔夫或冲浪滑雪这一类爱好,对车厢狭长度提出了相当的要求。再加上,基础设施的完善和贫富差距较小,不会出现中国这种出了城可能跑山路的情况,导致他们对通过性的要求小。而城市老旧道路狭窄的交通情况也是他们更喜欢旅行车而非SUV的原因。


- 水土不服也不是毫无生机

其实旅行车在中国发迹并不晚,1985年中国的第一家合资企业广州标志汽车公司生产的就是一台旅行车——505 SW8。后轮驱动加上从拉力赛上移植过来的经验令其口碑奇好,高速行驶稳定性出色,转向系统路感清晰,再配上拉丁风格的艺术设计,的确风靡了好一会儿。


但这款车出现的时机不对,跟当年的中国人讲操控感就如同对牛弹琴,国人看到的是当时在法国属于淘汰产品的XN1发动机在低转下的表现不佳(XN1最佳工作范围在2500转/分钟以上),拖挡的换挡风格也对动力和传动系带来伤害,南方潮湿的气候也让电路系统水土不服,最终这款车淡出了历史舞台。

后来普桑的风暴开始席卷全国,大众随之又推出了旅行版普桑,但由于高昂的价格,销量情况不佳,也只是昙花一现。不死心的还有赛欧和凯越,这两款车也曾推出过旅行版,但相比轿车受到的追捧,大屁股基本都纷纷折戟。

这些国产旅行车前赴后继地败北之后,一个规律逐渐显现。在中国,由于与三厢轿车并不显著的区别和相比之下差距略大的价格,旅行车的小众性被特殊的汽车市场放大化,“estate”的品味和逼格这一层含义也成了旅行车的标签。从这一点上来看,反倒和发明旅行车的初衷——实用性背道而驰了。


因此现阶段,进口旅行车自带逼格光环的属性反而更能吃得开,而且这一细分市场自身的变异和演化甚至让人有一种繁花似锦的错觉。

--

今天卷土重来的旅行车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杀入中国市场,而我们的环境也早已今非昔比,日趋饱和的市场让细分领域被重新重视起来,自主品牌的崛起逼着合资企业花更多心思在产品的设计和营销上。

最终estate wagon还真成了它的名字那样,被贴上了品质、逼格的标签,也成了中国大环境下一种彰显独特性格的生活态度。没有孰是孰非,只是民族文化和汽车文化碰撞出的不同火花罢了。

但我们也不能排除,即使非常小众而且需要一定品味成本的estate wagon将来也有可能成为一片蓝海,甚至下探到更多消费者能够接受的范围,引领一种新兴的生活方式,毕竟如今的年轻人,对什么都很开放嘛。

声明:本文由太平洋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混动时代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