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章

北京汽车工业,靠小米盘活?

知嘹汽车-太平洋号
一个关注汽车行业和汽车企业的观察家
+ 关注

知嘹汽车/张轩墨

北京亦庄经济开发区,向西至同亦路,向东到环景西一路,向北至景盛南四街,朝南到亦通街,这便是小米首款车型SU7生产工厂的大致范围。按照规划,小米汽车工厂最终将完全落地北京,共分两期建设年产能30万辆的整车工厂。其中,一期占地面积近72万平方米,已于2023年6月竣工;二期2024年开始,预计2025年完成所有建设。

自雷军高调宣布入局新能源汽车行业以来,两年的时间里,小米汽车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尤其是工厂项目在哪落地更是被外界时刻知悉。而现在,这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小米汽车的入驻,对于整个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笔。

从高污染、高排放企业持续迁出计划实施伊始,北京一直致力于转型改造,通过政策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研发等多方面的努力,持续吸引高新技术产业的入驻,“有钱有势”的小米汽车恰恰满足这个要求。

据《2023北京新能源汽车市场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底,北京市共有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企业300多家。其中,仅纯电和插混汽车相关就占了200多家,在京销售新能源汽车的品牌119家。光从数据来看,北京新能源产业欣欣向荣,但如果真细究起来真正根正苗红,并且能打的几乎没有。

以北京汽车为例,去年上半年,北京汽车利润达到了205.66亿元,其中北京奔驰贡献了226.15亿元。北京汽车不仅没挣钱,而且还亏了20.49亿元,相当于北京汽车一整年一直在靠奔驰养活。

然而,这种情况已非偶然。回望北京汽车过去四年的成绩单,北京奔驰在北京汽车营收占比震荡走高,从2017年的87.04%到2022年的95%,北京奔驰成了一棵实实在在的“摇钱树”。另一个合资品牌北京现代延续萎靡,2023前三季度,北京现代共实现交付17.3万辆,再无百万销量时刻。

进入新能源时代以来,北汽集团作为北京汽车界的老大哥自己搞了几年,也没能转型成功。后面找到了华为,重金押宝极狐。对于这束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希望之光,北汽集团可以说是要多宠有多宠,营销方面毫不吝啬。

据了解,极狐先是牵手北京国安开启品牌合作,而后又冠名多场线上演唱会,平均单场费用超千万。即便如此,极狐还是没能完成使命。去年前十个月累计交付量仅1.76万辆,算下来一个月不到2000辆。

北京也崛起过造车新势力,那就是理想。可惜的是,理想仅仅是把总部放在了北京,工厂却建在了常州。依靠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带动,常州去年GDP已经突破万亿,而且上下游产业链相继盘活。

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体是个大工程,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都需要大量劳动力,能为地区承接大量的人口就业。而北京高校众多,每年毕业生的就业亟待解决,这也是为什么北京下如此大力气吸引企业入驻的重要原因。

不过好在2024年,这种情况有所好转。北汽与华为联手打造的样车已经完成,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发售;理想MEGA的新工厂将在北京正式开工;宁德时代北京工厂进入建设期。

小米SU7是小米汽车对标特斯拉、保时捷的首款车型,它的到来有望为北京引入更多的上下游企业,同时也将给更多的新势力以及传统品牌提供推力。

知嘹汽车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声明:本文由太平洋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1036
2024-01-31
智驾大横评

网友评论

表情


发表评论

相关车系

更多>>

相关推荐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