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章

汽车行业泰斗齐聚杭州湾,为产业转型升级建言献策

汽车年轮-太平洋号
《汽车年轮》是集文字、图片及视频,拥有近二十余个栏目矩阵集群,也是唯一覆盖整个汽车行业、栏目及消费者的全媒提平台。
+ 关注

2019年5月10-11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和宁波市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二届龙湾论坛如期在宁波杭州湾举行,来自全行业的1000多人参加会议。吉利汽车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出席全体会议并致开幕词,会议邀请了来自包括中国工程院、中国电信、中汽中心、吉林大学、清华大学等顶级机构的院士和知名教授详细讲解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进展和发展方向,并邀请到戴姆勒集团、日产(中国)、罗兰贝格、博世中国、伟世通等国际化企业介绍智能网联汽车的布局和发展战略。吉利汽车集团CTO冯擎峰在会上详细介绍了吉利汽车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上的规划并现场展示了具有吉利特色的“爬行者智能系统”,受到与会者的高度赞赏与极大兴趣。




会议期间,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组织了众多行业泰斗全程参加会议,并受邀参观了吉利汽车的研发中心和制造基地,亲身体验了吉利汽车的自动驾驶技术。蔡诗晴、陈斌、安庆衡、陈林、李万里、张书林等专家都试乘了吉利无人驾驶汽车,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原董事长 蔡诗晴:

感谢吉利的自动驾驶技术,让我这个“80后”又进入到了一个新时代。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 陈斌:

吉利的自动驾驶终于走出了可喜的一步,但我觉得中国的智能网联汽车,后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 安庆衡:

体验完吉利自动驾驶汽车后,我对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充满信心。建议我国自主品牌企业要通过突破与创新为“中国制造”注入新的活力。


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原商务参赞陈林:

在吉利的自动驾驶汽车上,通过车载APP点了两杯咖啡,车内的移动支付帮我自动结账了。下次个人账户开通后,我可以刷支付宝!


在亲身感受吉利汽车的高速发展后,各位汽车泰斗都在纷纷讨论吉利汽车的成功之道。有人说是因为吉利民营企业体制原因,有人说归结于李书福董事长的用人之道,有人说是依靠吉利与沃尔沃的文化融合。众说纷纭,各有千秋。


5月11日,在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组织的“2019中国老汽车人中国汽车科技转型与品牌升级座谈会”上,吉利汽车资深副总裁张爱群带着吉利汽车的几位年轻专家为汽车行业泰斗们给出了答案。张爱群满怀深情地向各位老领导详解了吉利“从造老百姓买得起的车,到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的艰苦历程。几位年轻的专家又分别介绍了保障吉利汽车高效运转的产品研发体系、产品评价体系和先进制造体系。他们分别介绍了吉利汽车产品开发体系的NPDS系统、吉利汽车基于用户评价的GCPA评价体系和吉利汽车5大智造技术体系。年轻人在台上讲的自信,老专家在台下记的勤奋。在听完吉利汽车的系统介绍后,台下的汽车行业泰斗纷纷向吉利汽车表示祝贺与称赞。他们每个人一边在深深地思考吉利汽车成功的秘诀,一边在为中国的自主汽车整体向上找寻一个答案。

关于吉利汽车行业泰斗们这么评价!


原中国机械工业部部长 何光远:

吉利汽车充分利用科技创新走优质发展的道路是一条很好的方式方法;吉利汽车利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的汽车制造业,走跨界融合之路,走在了时代的前列;用科学的管理来改造企业,吉利是一家很有前景的造车企业。


原一汽集团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 韩玉麟:

以吉利为代表的中国自主品牌发展速度很快,变化太大。自主品牌已经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的主力军,而吉利是自主品牌的主力军。去年吉利完成了150万辆的销量,真的是不可想象的,这是对中国自主品牌极大的鼓舞。


原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董事长 蔡诗晴:

吉利汽车充分利用科技创新走优质发展的道路是一条很好的方式方法;吉利汽车利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的汽车制造业,走跨界融合之路,走在了时代的前列;用科学的管理来改造企业,吉利是一家很有前景的造车企业。


原上汽集团党委副书记 叶焱章:

我第一次参观吉利汽车的第一基地的时候,彻底改变了对民营自主车企的看法。这次参观更是对吉利汽车刮目相看,我认为自主品牌汽车大有希望。

关于产业发展,行业专家如此建议!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付于武:

全行业要思考“汽车新四化”与低碳化有何逻辑关系,尤其是如何在新能源发展中实现低碳化发展,促进汽车产业总量节能减排和总量低碳化。


原北京汽车工业联合公司总经理 郑焕明:

吉利汽车的发展战略非常清晰,包括收购国际品牌车企在内,在全球各地建立23个基地都是中国自主车企前所未有的壮举。


中国汽车工业原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书林: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我国的汽车产业基本经历了完整的发展周期。总结好建国70年来汽车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将有助于下一阶段中国汽车产业的集体突围和品牌向上。


工信部原产业政策司副巡视员 李万里:

判断一个企业是否完成新旧动能的转换,可以考虑三个边界条件(产品链、资金链、产业链):一是产品能否在市场上独占鳌头,二是资金能否传到至企业发展需要的地方,三是产业链是否已经国际化,无论在哪生产、生产什么、谁来配套。此外,今后的产业政策将从差异化选择性向普惠化功能性转变,国家不太可能为一个产业、一个产品出台政策,企业要适应这个转变。


原东风汽车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 童东城:

面对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如何准备、如何应对,根本在于引领,决不能跟随。一是要注重商品战略而不是产品战略,注重交换的价值;二是要注重客户认知和品牌价值的打造,注重议价能力的创造与输出;三是要记住新时代的灵魂是自主与核心,要当引领者,不要当老二老三。


原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任晓常:

关于汽车产业的科技转型:电动化是方向,但是需要继续推进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成本、安全性和寿命的研发;内燃机还有很长的路可走,急需补齐混合动力这个短板;燃料电池汽车是终极者方向,产业化路还很长,需要全行业做好顶层设计;智能网联化是革命性技术方向,目前大多还是在做秀,L3级有量产化的可能;共享化是汽车企业转型的方向,要加快研究盈利模式。建议好好总结吉利经验,特别值得汽车国有企业学习。


中国汽车报社社长 辛宁:

面对全球科技升级的浪潮,汽车产业发展要进行反思。汽车消费经历了从奢侈品炫耀的道具思维到普通大众交通出行的工具思维,现在正逐渐变成年轻人的玩具思维。未来的消费群体和品牌打造要以90后、00后为主,企业要早做战略选择。战略错,倒下是一瞬间的事情。


原江淮集团董事长 左延安:

要想适应新的发展趋势,汽车企业需从过去研究硬体比较多转向研究软体比较多;要像特斯拉一样,不断升级产品,提供良好体验;要像苹果一样创造需求而不是跟随需求;针对智能网联汽车要研究哪些需要自己来做,哪些是行业外已经做的很好可以整合协同发展;针对企业创新,首先是要敢于进入无人区,第二点是精准的识别大方向,第三是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第四个是营造科学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强调效率优先的文化氛围。




原昌河集团公司董事长 杨金槐:

我们自主品牌汽车要向家电行业的海尔学习,把服务做到极致,抓住用户的心。要用产品的性能和及时周到的服务打消老百姓对国产品牌汽车的顾虑。


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原商务参赞陈林:

中国要想品牌升级,国际化是必经之路。“仅仅围绕国内市场做文章,这条路会越来越窄。品牌升级和科技转型要经历国际市场竞争,中国汽车品牌才会真正强大”。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 陈斌:

中国汽车产销量将在很长一段时间保持在3000万辆左右,因为经济需求和发展不会有大的突变,这期间是产业结构调整最佳时期;中美贸易摩擦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饭碗还是要端在自己手里,唯有自主创新才能走出困境;吉利的发展告诉我们,李书福的成功主要是他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什么事情只要认准了,一定要去做,而且得做成、做好;我们国家的国企改革,要把重点放在改革机制上,重点在用人的机制上多下功夫。







本次老汽车人座谈会是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例行组织的一次工作会,多年来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得到了行业领导和专家、主要汽车企业集团和部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本次会议得到了吉利汽车和帮宁工作室的全力协助。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成立于1986年,30多年来集聚了一批实践经验丰富、具有资深威望和专业知识阅历的行业专家,为我国汽车产业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众多地区和领域的改革发展过程中出谋划策、贡献力量。近些年来,原工信部产业司副巡视员李万里、原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商务参赞陈林、原中汽中心主任赵航、原中国汽车报社长李庆文、原陕西法斯特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大开、原东风集团副总经理童东城和原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任晓常等一批有多年工作经验,又刚刚离开原岗位的领导加入老汽车人和中汽咨询委的队伍,增加了这一群体作为高水平智库的活力和实力。此外,本次会议还特别邀请到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峰到会做了“全国汽车行业的经济运行情况和特点“的报告,与大家分享汽车行业趋势判断,受到大家的欢迎。本次会议上付炳峰同志被确定兼任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秘书长。付炳峰同志在会上明确表示对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和老汽车人的工作要全力支持。有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付炳峰秘书长的大力支持,相信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和老汽车人队伍能够更好地为行业发挥智库作用、做出贡献。

声明:本文由太平洋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1051
2019-05-16
智驾大横评

网友评论

表情


发表评论

相关车系

更多>>

相关推荐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