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章

汽车行业蒸发的那320亿元利润,都去哪儿了?

2019-05-07 浏览:721 评论:0

文| 腾马丁博士

车图腾出品,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如今的车市,恐怕远远比你想象的更寒冷。

从表面上看,2018年国内车市虽然是28年来首降,但降幅只不过是2.8%而已,只能算是汪洋大海中的小小波澜。但实际上,大海深层已经暗流汹涌,并且正在强力冲击着全部玩家。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汽车制造业(包含零部件和经销商)2018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8048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68%;全行业实现利润总额6091亿元,同比下降4.7%。

这意味着,2018年,汽车制造业的利润有320亿元人民币“蒸发”了!

这些钱,都去哪儿了?

头部车企:钱不好赚了

最近,2018年报相继公布,我们可以从中可看出一二。

首先,头部企业也赚钱,但不像从前那么好赚了。

上汽集团发布的年报显示,公司2018年营业收入为8876.2亿元,同比增长3.46%;净利润同比增长4.65%至360亿元,实现了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但净利润相比去年7.51%的增长幅度在收窄。


前不久,上汽集团宣布拿出30亿元为名爵和荣威进行置换补贴,今年初曾宣布旗下大众、斯柯达、名爵等官降,说明行业已经不景气到连“日赚一亿”的上汽都坐不住了。

自主冠军吉利也是如此。2018年,吉利汽车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达1066亿元,同比增长15%;净利润同比增长18%至126.7亿元。相比之下,吉利2017年的这两个数据分别是73%和108%。

另一强势自主品牌长城汽车2018年营业总收入978.67亿元,同比增长2.61%;净利润53.54亿元,同比增长6.51%,也实现了营收利润双增长。而在2016年,长城汽车净利润超过了100亿元,次年即2017年遭遇净利腰斩,2019年只不过是在2017年的基础上微弱浮动。

2019年,强者恒强,弱者出局。以上头部车企虽然遭遇着各种各样的麻烦,但是市占率稳定,现金流充裕,体系成熟,在严苛的竞争环境中有能力立于不败之地。

最简单的道理,即使是简单粗暴的降价,也不是谁都玩得起的

弱势车企:越来越赔

相比上文中利润增速收窄的情况,下面这些弱势企业就是实打实的赔钱了。文章开头全行业蒸发掉的320个亿,这些车企都“贡献”了力量。

比如海马汽车。数据显示,海马汽车2017年度、2018年度连续两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分别亏损9.94亿元、亏损16.37亿元,2018年较2017年亏损扩大64.65%。

近日,海马汽车发布公告称,公司股票于 2019年4月23日停牌一天,并于2019年4月24日开市起复牌。与此同时,公司股票自明日起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处理,股票简称由"海马汽车"变更为"*ST 海马"。当然,持续扩大亏损是实行退市风险警示的主要原因。

无独有偶。江淮汽车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501.61亿元,同比增长1.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86亿元,同比下降282.02%。2017年该公司的净利润是4.3亿元。

北汽福田汽车比较特殊,主营业务除商用车外还有倍受关注的宝沃汽车。年报显示,2018年,北汽福田营收410.5亿元,同比下降20.6%;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亏损35.7亿元,同比下降3293.73%。

对于净利润下滑的原因,北汽福田在年报中解释为,2018年乘用车业务受市场影响,广告促销费同比增长,销量下滑,导致业绩同比大幅增亏影响17.7亿元。也就是说,宝沃汽车业务对其整体亏损贡献一半,那么卖给神州也就不足为奇了。

同处于弱势群体的还有造车新势力,即使是处于头部的也不例外。数据显示,蔚来汽车2018年全年净亏损为96.39亿元人民币。而在2016年和2017年,蔚来汽车净亏损分别为25.73亿元和50.21亿元,三年来累计亏损已达172.3亿

钱去哪儿了?

从整车厂的账面来看,有的在赔钱,有的在赚钱。但实际上,即使在赚钱的整车厂的背后,也可能隐藏了苦不堪言的上下游——供应商和经销商。

先看上游的零部件供应商。据平安证券预计,2018年国内零部件上市企业有44%出现业绩下跌。因为行业需求疲软,终端让利优惠幅度巨大,车企利润承压,多家自主品牌弱势亏损,合资企业利润下滑,那么压力必然要传递到零部件企业上。

事实上,整车厂与零部件企业双方关系的恶化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普遍现象,究其原因无非有二:第一、整车厂对零部件供应商提出更高的降本要求;第二、账期拉长,零部件企业不堪重负。

下游恐怕更难过。根据CADCC《2018年汽车经销商对厂家满意度年度调查》数据显示,有53.5%的经销商2018年出现经营亏损,有27.1%的经销商在2016年-2018年连续3年全部亏损。

根据其调查,2018年60%的经销商反映厂商存在强行压库的行为。全年超过70%的经销商库存系数超过1.5的警戒线,有6.71%的经销商库存系数在3以上,有的甚至超过4。有49.2%的经销商反映当同一地点已建网点处于亏损或利润低于行业水平时,厂家仍会强行布点。

在此背景下,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汽车经销商商会发布《致乘用车生产企业的一封公开信》,呼吁乘用车生产企业应重新审视价格和供需体系,停止对库存系数超警戒线的经销商强行压库或变相压库。

在产业链条中,处在话语权核心的整车厂为了自身业绩,对上下游施压也是正常的事,但如今的局面远非寻常。由于在行业拐点之际,传统车业务下滑只好打价格战维稳,面向未来又必须要在电气化、智能化方面大量投入,并且面临着找不到盈利方式的窘境,无奈之下就会带动整个产业链一起洗牌,不积极转型升级的弱势配套企业退出竞争乃是必然。

如此看来,汽车行业面临的,恐怕是比单纯实现增量要复杂得多的课题。

车图腾

资深汽车媒体人暮四先生(刘小闷)领衔打造

 腾爷文化 · NDIMedia旗下新媒体 

暮四(刘小闷)个人微信:musixians

声明:本文由太平洋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混动时代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