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章

点评:不断升级的汽车品牌与持续降级的消费趋势,矛盾吗?

车市进言-太平洋号
车市进言副主编
+ 关注

这两年,伴随着新能源市场的井喷式发展,我们国产汽车也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品牌向上。在新技术的加持下,如今的国产汽车早已摆脱了低端的头衔,上至仰望U8、U9这样的百万级选手,下至理想、蔚来、阿维塔、问界等一系列30-50万级中流砥柱,在中高端领域,国产车的身影愈发常见,国产车品牌向上成功已是摆在明面上的事实。

点评:不断升级的汽车品牌与持续降级的消费趋势,矛盾吗?

其实,汽车品牌升级这件事儿无论是放眼国内还是全球,都是所有车企必须要做,或者追求的愿望。曾经靠仿制美国车起家的丰田如此,咱们的国产品牌也是如此。只不过汽车品牌向上这个概念对我们来说并不像日系、欧系、美系品牌那样已经走过几十年甚至百年时间。我们提出汽车品牌向上也不过就是十来年时间,但目前取得的成果,至少从产品力来看,中国品牌向上无疑是成功的。不过,如果我们站在消费者角度却发现,在汽车品牌升级的同时,主流汽车消费价格却呈现出走低的趋势,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点评:不断升级的汽车品牌与持续降级的消费趋势,矛盾吗?

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国内20万以上价位车型销量为571万辆,而20万以下价位车型销量则为445万辆。从这一组数据可以看出,在2022年上半年,消费者对于20万以上的产品更加青睐。但进入2023年以后,这组数据却完全颠倒过来了。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国内20万以上价位车型销量仅为301万辆,相比2022年减少了270万辆。但在20万以内价格段,2023年上半年销量却达到了651万辆。在总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在今年对20万以内车型更加青睐,这似乎已经偏离的汽车品牌升级的轨道。毕竟,20万这个门槛是中国品牌向上过程中需要跨越的第一道坎,如果20万以上车型不畅销了,那对于品牌升级来说将会是不小的打击。

点评:不断升级的汽车品牌与持续降级的消费趋势,矛盾吗?

思来想去,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大家都不再那么热衷于选择20万以上的汽车了呢?首先,从现实角度来说,目前国内经济大环境并不乐观,特别是经历三年疫情之后,最明显的感知就是老百姓钱包里的钱变少了。也正是因为如此,普通消费者对于汽车消费的态度也发生的转变,在经济下行,股市下行的背景下,许多消费者在购车时更看重性价比,原本有20万预算的消费者可能会考虑15万的产品,毕竟现在15万级的国产新车产品力并不差,这也是国产品牌向上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点评:不断升级的汽车品牌与持续降级的消费趋势,矛盾吗?

其次,在进入2023年之后,特别在特斯拉开启价格战模式以后可以明显感知到,不管是合资品牌、国产品牌,乃至进口品牌都开启了价格战模式,甚至重新定义的自己的产品定价。比如红极一时的雪铁龙C6深蓝SL03\S7、大众ID.系列、斯柯达速派、日产奇骏、本田型格、马自达昂克赛拉等等车型都没能逃过降价的宿命。而这当中还有不少本来售价20万以上的产品在这波价格战中“被迫”降价到十几万,从而拉低了20万以上市场份额。不过,能以更低的价格买到更好的车,这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儿。

点评:不断升级的汽车品牌与持续降级的消费趋势,矛盾吗?

最后,也就是品牌本身。尽管目前市场上20万以上,甚至30万40万以上的产品已经不少。但俗话说得好,在大浪淘沙之后,真正能够卖得起销量的产品并不多。一方面,选择30万以上产品消费者更加看重品牌价值、综合产品力;另一方面,30万价位对于很多国产车企来说还属于试探性领域,他们推出产品目的可能并不是为了走量,更多可能是为了技术下放给中低端车型,又或者提升整个品牌的形象,从而刺激中低端产品销量,总而言之,能在30万以上价位真正走量的国产高端品牌并不多。

点评:不断升级的汽车品牌与持续降级的消费趋势,矛盾吗?

毕竟从数据来看,以比亚迪为例,尽管它已经是国产新能源的“一哥”,也推出了如方程豹、仰望等高端车型,但比亚迪真正走量的产品还是集中在宋、海豚、秦、元、汉等中低端车型上,也正是这些产品才构成了比亚迪庞大的销量基数。

写在最后

所以,在老王看来,中国品牌向上之路与消费降级本不是互相矛盾的事情。相反,随着中国汽车品牌不断实现技术突破以及品牌价值的提升,才促使了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愿意选择、能够认可中国品牌造的平价车。而也正是如此,我们才能以更便宜的价格买到更好的汽车。而至于品牌向上这一重任,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达成的目标,但基于消费者认可的基础上,未来的中国高端汽车一定会越来越多,也会越来越优秀。


声明:本文由太平洋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1552
2023-09-06
智驾大横评

网友评论

表情


发表评论

相关车系

更多>>

相关推荐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