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章

蔚来/小鹏/威马/比亚迪...为何通通打不过特斯拉?

2019-03-22 浏览:3131 评论:23

不得不承认,从2018到2019,国内的新能源车真是突飞猛进,续航、充电、性能甚至品牌价值,都实现了一次又一次蜕变。


或许是飞速成长助长了大家的信心,我们越来越频繁见到『秒杀特斯拉!中国造世界最快电动车』、『对飙Model 3!这台新车性能更强但更便宜』、『特斯拉杀手!国产新势力的未来希望』诸如此类的文章。




但事实上,国内真有厂商足以撼动特斯拉的地位吗?



遥想七、八年前,国内手机厂商崛起,大家都是奔着击败iPhone而来,这么多年过去了,iPhone不但没有被干掉,反而是各家手机都长得跟iPhone一个样。怕就怕,历史又会再次重演。



大家口中的『特斯拉杀手』究竟是否存在?我们来一探究竟。


2019年,还在靠“等速续航”骗人


说起电动车,恐怕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续航』。


宁德时代的崛起,让车载电池的容量越来越大、密度越来越高,而自主品牌在三电技术的进步,也把电耗压得越来越低。步入2019年,许多电动车都开始加入500公里续航俱乐部,其中代表就有蔚来ES6、比亚迪唐EV600、吉利新能源几何A、广汽新能源Aion S等热门新车。



这样的进步确着实令人感叹。


但是,别忘了Model S在2年前就已经实现了579公里的综合续航;看似笨重的Model X至少也是550公里的水平;正准备大规模入华的Model 3,续航直接破600公里。



讽刺的是,面对外来强敌,不少车企还在用“等速续航”这类宣传字眼自欺欺人,为了赢数据,不惜丢节操。



说到续航,不得不提一台有趣的国产车——『理想智造ONE』(4月开售)。它采用非主流的增程式方案,电池可通过1.2T的三缸发动机发电,以实现700公里的综合续航。由于燃油发动机不参与动力输出,所以官方将其定义为纯电车。



也就是说,理想智造用一台发电机“曲线实现”了700公里的超高续航,但是特斯拉的Roadster,直接用电池就达到了1000公里续航。


续航能力,谁能秒杀特斯拉?抱歉,目前还没有。


250kW快充 VS 换电模式


『充电速度』一直是燃油车主嫌弃电动车的主要原因,当大家习惯了5分钟满血复活的便利,再回到半小时、一小时的充电等待,确实折磨。很多电动车企都开始在快充技术上下功夫,但是真正的快充,需要兼顾到充电网络铺设、充电桩技术、车载充电系统以及电池保护等多方面因素的考量。


国内,目前唯一铺设超级充电站的车企只有小鹏一家。小鹏的超级充电理论功率为120kW,在皆电的实测体验中,受诸多因素影响,实际充电功率为90kW左右。这已经是国内自营的最高水平。



但是...就在2019年3月7日,特斯拉正式在美国本土部署V3超级充电桩,即第三代超级充电系统。这一代超级充电可实现250kW的充电功率,也就是说,5分钟就可以为长续航版Model 3增加120km的续航。



这还只是快充技术,要是再看看超级充电站的覆盖率,差距就更大了。



不过,国内也有人另辟蹊径,蔚来就想到用“换电”替代“快充”,用移动充电车充当奶车。虽然有新意也有心意,但是实用性还有待考验,尤其是当市场保有量大幅增加之后,这样的一对一服务是否还能跟得上。



充电便利性,谁能秒杀特斯拉?抱歉,目前还没有。




炫技?有本事量产啊


得益于电动机的结构特性,要把电动车的动力做强并不算太难,至少比内燃机简单得多。事实也是如此,诸如蔚来的ES8、比亚迪唐EV这些大型SUV,都已经把电机的加速爆发力挖到极致,4秒多破百都不稀奇。


此外,有些厂商还发布了自己的高端超跑产品,如蔚来EP9、北汽ARCFOX等,但是要把高性能产品给量产,还要考虑技术成熟度、产品成本控制等问题。



2.1秒破百、400km/h极速的量产Roadster 2先不说,来看看特斯拉面向大众市场的几款车型:



在产品性能这一点上,与特斯拉最接近的应该只有比亚迪了(蔚来?ES8续航的阴影面积实在有点大)。


即将上市的新一代唐EV,将搭载622三元锂电池,NEDC续航有望超过500公里。动力也很出色,四驱版唐EV600前后桥将各自搭载一台最大功率180kW、最大扭矩330N·m的永磁同步电机,官方表示其零百加速可达4.4秒。续航和性能的综合表现,唐EV已经取得非常不错的成绩。



但是和特斯拉放在一起对比,差距还是不小。


依靠三相四极交流感应异步电机,以及自行研发的铜芯转子、具有变频功能的驱动逆变器以及全数字化的智能扭矩控制系统,特斯拉就算和超跑们扳手腕都不会虚。


总得来说,量产车性能方面,比亚迪再努努力也还是可以打一打的。但是作为炫技产品,还是没有能接近Roadster的存在...



产品性能,谁能秒杀特斯拉?抱歉,目前还没有。



超级工厂和代工,不只是量产数字差别


造10台车和造10000台车,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差别,其中的技术难度更是呈指数级增加。


蔚来、小鹏都已拥有不错的产品,但这些新势力受限于成本、技术(以及资质)问题,只能选择代工模式,虽然拿不到它们工厂的具体数据,但蔚来和小鹏的量产交付进度应该有目共睹。作为自建工厂的代表,威马汽车在今年初的峰值产量也就是200辆/日。



特斯拉这边,曾因Model 3的产能地狱被大家当作笑话,但是很少人知道,特斯拉的量产问题,根源其实是自动化程度过高。特斯拉位于加州的超级工厂,号称全世界最智能的生产车间,通过大规模机器人覆盖,使得Model 3的车身组装线自动化率达到95%。


一旦解决了流水线的技术问题后,特斯拉就将Model 3的周产量提升至6000辆,在有效产能的保驾护航下,特斯拉在2018年共卖出了14.43万辆Model 3。



除了加州的超级工厂,特斯拉在内华达州还有一家Gigafactory 1工厂正在建设中,且已部分投入使用,预计完工后成为世界使用面积第二大的建筑(仅次于波音的艾弗雷特工厂),并将在20年内为内华达州带来1000亿美元的经济效益。同时,特斯拉在全球的第三家超级工厂也落地上海,投资500亿人民币,正在加紧建设之中。



论量产能力,谁能秒杀特斯拉?除了部分传统车企有得一拼,新势力还真没有。



从0到1,从1到2


国内车企买Model S回去逆向研发的事儿,已是老生常谈,我们来说说一些进步。


笔者不久前曾撰文一篇《迷之创新?新能源车上的黑科技真有用吗》(点击阅读)畅谈国内新势力的脑洞能力,譬如说巨幕中控屏、互动车窗投影、虚拟现实显示等等,虽然有一半玩笑成分,但是也能反映出一个问题,国内车企所谓的创新,很少有产品革命,大多数都是为了实现产品差异化而做出的选择,换句话说,为了有创新而去创新。



而特斯拉的产品脑洞或许没有自主品牌大,但它却是互联网造车的真正鼻祖。


用硅谷团队取代传统主机厂,大量融入互联网的产品思维,一切都要够酷、够快;开创直营体验和线上销售的全新营销模式,全世界铺设自营充电网络;强调用户数据反馈,通过云服务实现更强大、更细致的用车体验;超高集成度的全电动平台,让Autopilot驾驶、整车OTA等前沿技术得以率先搭载。



在技术和商业模式上,特斯拉完成了很多0到1的颠覆式创新,而大多数自主车企做的只是1到2的改进式创新,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论脑洞,自主产品有不少。但是论创新,谁能秒杀特斯拉?抱歉,目前还没有。



——————


我知道,文章写到这里就很危险了,一定会有许多“热血中年”站出来破口大骂:你不就是崇洋媚外、猛吹特斯拉吗?特斯拉也有那么多问题、你看不到吗?


确实,特斯拉纵使强大,但并非完美,它在很多方面仍有不足。我们接下就来说说,自主产品在哪些方面确实有机会赶超特斯拉。


世界级设计大师们入华


一辆车好不好看取决于个人,不好下结论,但我们可以说说设计师资历。


特斯拉前首席设计师Franz von Holzhausen(2018年底已跳槽去苹果),ACCD毕业后进入大众集团工作8年,参与新甲壳虫和奥迪TT等设计项目,之后加入在通用工作5年,设计了Pontiac Solstice和Saturn Sky等车型,接着2005年又去了马自达,担任马自达北美设计总监,主导了马自达新的Nagare(日语:流动)设计语言。



接着,Holzhausen应Musk的盛情邀请,加入特斯拉,在Space X工厂组建团队,完成了Model S、Model X、Model 3等作品,引领了全世界的电动车审美风潮。



但是,现在国内的设计水平或许并不比特斯拉差。(可点击拓展阅读《有钱就变美? 中国车颜值飙升的秘密》)


就拿比亚迪来说,2016年,前奥迪设计总监Wolfgang Egger正式加盟比亚迪。在加盟奥迪之前,Egger还曾担任阿尔法·罗密欧的设计总监。阿尔法·罗密欧156、166以及8C,奥迪Q7、R8等作品都是出自他手。奥迪沿用至今的“大嘴”家族设计也是Egger的杰作。



2019年2月,又有两位国际大拿加盟比亚迪,一位是前法拉利外饰设计总监JuanMa López,在比亚迪任职首席外饰总监;另一位则是前奔驰内饰设计总监 Michele Jauch-Paganetti,在比亚迪任职首席内饰总监。



搭载全新『Dragon Face』的王朝系列有多火爆,大家应该感受得到了。


除了比亚迪,吉利的Peter Horbury(前沃尔沃设计总监),蔚来的Kris Tomasson(前宝马设计师)、广汽的张帆(前奔驰设计师)、上汽的邵景峰(前大众设计师)都已带了许多优秀作品。



纯粹论颜值,笔者觉得国内有许多车型已经能够与特斯拉一战高下了。不过,设计不仅是美观,还要考虑功能性。拿风阻这一点来说,Model 3的风阻已经达到惊人的0.23Cd,而国内仅有一台新能源车低于0.24Cd(几何A的0.2375)。


论造型设计,谁能赶超特斯拉?比亚迪很有希望,但设计的功能性还需提高。


特斯拉有科技属性,但蔚来有社交属性


当国内车企还在将汽车当作代步工具、通勤工具使唤的时候,特斯拉已经挖掘出了汽车的另一个属性——科技产品,它不仅仅是一个笨重的交通工具,而是像手机、笔记本一样,可以是一个巨大的科技玩物。换言之,就是成人的大玩具。



如果只谈对产品属性的理解,特斯拉确实要领先国内大部分车企。但有一家车企可能做得比特斯拉更好,那就是蔚来。


就产品竞争力来看,ES8、ES6难说很强,不过蔚来的品牌调性为它们增加了许多附加值,简单来说就是——精准定位新中产阶级,自带精英主义气质。



与其说蔚来是卖车,不如说是卖基于产品而构建起来的身份价值。它通过用户至上的服务,为消费者打造出别样的高级体验;通过车主关系的维护,建立起一个个高端社交网络。


甚至可以说,对于部分蔚来车主而言,蔚来的车好不好倒是其次,蔚来这个身份标签所能够带来的社交资源才更加重要。



特斯拉为保证服务质量,始终贯彻直营模式,但是相比于蔚来的保姆级服务,还是差点意思。无微不至的细节关怀,随叫随到的NIO Power,为车主营造出一种尊贵的身份特征。以至于大家都戏称,蔚来简直就是“买服务送车”。



产品虽有不足,但说到用户体验,蔚来确实已经强过特斯拉。


论产品属性,谁能赶超特斯拉?我想蔚来大有机会。


话题性和品牌影响力成正比


要论影响力,特斯拉的CEO绝对独树一帜。



就《华尔街日报》对Musk往年发布的Twitter分析,他不仅一直对外分享公司现状、商业计划,也经常抨击其它企业或媒体甚至和网友互怼,还时不时毫无预兆地爆料。


当然也常常因为口无遮拦引来很多麻烦,包括之前的『特斯拉私有化』、直接引来司法部的调查,包括再之前的『特斯拉破产愚人节玩笑』、直接导致特斯拉市值蒸发7%(数十亿美元)。



可以说,仅仅是Musk的Twitter,就足以承包大多数媒体的新闻排班了。


而国内品牌,真要说话题性,还是得看蔚来。作为国内第一家在纽交所挂牌上市的新能源车企,蔚来一直备受争议,捧它的人跟骂它的人一样多,毋庸置疑的是,只要出事就是头条。


蔚来创始人李斌原是易车的创始人,在汽车圈内已经赫赫有名,如今已然成为新能源大潮中处于风口浪尖的人物。这不,他在近日接受央广采访时,又被推上了舆论中心:



一个品牌的影响力,和品牌背后的人是分不开的,在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无论消息好坏,有曝光才更有未来,这是特斯拉和蔚来的厉害之处。



论品牌话题性,谁能赶超特斯拉?仅看国内影响力的话,蔚来确实能够一战。


到底怎样才算特斯拉杀手


总得来说,如果你要在国内找到真正的『特斯拉杀手』,你必须凑齐比亚迪的『续航』、『性能』、『设计』,外加蔚来的『品牌影响力』、『服务』,还有数倍于小鹏的『快充技术』、『自营布局』,同时还要有传统车企的『量产能力』、『品控质量』、『低廉售价』,再补上新势力们的『大胆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与特斯拉一较高下。



是不是有一种复仇者联盟打灭霸的感觉。


悲观吗?确实有点,但我认为自省的悲观,要比盲目的乐观更好。


成立16年以来,特斯拉不断刷新世界对电动车的认知,就像iPhone横空出世刷新了世界对手机的理解。虽然走得跌跌撞撞,但特斯拉已经与福特并列成为『美国汽车史上没有过破产过的汽车企业』。直到这个月Model Y的发布,表明这家企业还不断在进步。



特斯拉的理想是改变世界,他们也确实改变了世界。也因为特斯拉打下的地基,我们新能源发展才能走到现在。认识到差距,才有进步的机会,盲目吹嘘,为了牟利而使劲拔高消费者的期待,反而会让自己摔得更惨。

声明:本文由太平洋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混动时代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