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章

吉利领克 | 高端化之路“步步惊心”

2019-02-02 浏览:1994 评论:0

【导读】一边质量问题不断、产能供应不上,一边牛皮哄哄忽悠、我行我素回怼。如果这也算是自主品牌的高端化探索和尝试,那我们宁可不要这种低劣低质低级的“高端品牌”。

在2018《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吉利控股集团以412亿美元营收位列第267名,排名较去年上升了76位。在汽车销量方面,2018年,吉利控股集团旗下各品牌累计汽车销量达215万辆,实现四年翻番。其中,吉利汽车销量、市场占有率均显著提升。仅2018年全年累计销量就达到了1,500,838辆,同比增长约20.3%,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第一。其市场占有率也由2017年的5%提升至2018年的6.3%。

事实上,2018年初,吉利汽车制定的销量目标为158万辆,最终150万辆的销量并未完成全年的目标,而2019年吉利制订的销量目标为151万辆,与2018年150万辆的数量比,几乎持平,业内看来过于保守,而资本市场对于2018年吉利汽车的业绩也不买单——2019年1月8日,也就是吉利汽车公布2018年产销数据的第二天,吉利汽车跌幅达11.28%,收于10.22港元/ 股,市值蒸发了约117亿港元,失守“千亿市值”关口。2018年12月,吉利汽车(含领克)的总销量为93333辆,同比减少39%,环比11月减少34%。

“高速增长”是近几年吉利汽车表现不错的“关键词”。2015年吉利全年销量为50.98万辆,2016年为76.58万辆,2017年为124.71万辆,至2018年的150万辆,每年都呈两位数的高增长,但2019年,吉利制订的目标仅为151万辆,甚至不及2018年的目标,“保守”成为很多投资者给予吉利的评价,吉利汽车方面认为:“在现阶段车市寒冬下,防守比进攻更为重要,欲速则不达,求稳比求快更有价值。在销量目标和企业发展的健康度、稳健和可持续上,吉利需要有舍有得,更多的时候没有理由不选择后者。”

在林言看来,吉利看似“保守”,实际上是种“审时度势,务实理性”的表现,应该给予肯定。毕竟“国6排放标准”实施日益临近,目前市场上吉利还有大量“国5排放标准”库存车,且消费者存有“捂钱”观望的心态,而消化国5标准车的库存需要足够的时间。

然而,资本市场对于吉利汽车的表现不甚满意,自2019年开市以来,吉利汽车的股价表现就是“颓势一片”,其中前5个交易日,吉利汽车跌幅达25.94%,居港股跌幅之首。

光大证券1月8日发布研报将吉利汽车下调至“中性”评级,看好吉利作为自主品牌发展的长期前景,但鉴于自主销量与盈利承压风险以及领克预期下修风险,下调公司2018E/2019E/2020E归母净利润分别至人民币120.2亿元/ 125.7亿元/140.0亿元。给予下调至“中性”评级的还包括申万宏源等机构,天风证券方面给予了“增持”评级,摩根斯坦利方面则给予了“减持”评级。

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自主品牌汽车是“低价车”的代名词。而近几年,自主品牌汽车不断向高端化迈进,2018年吉利汽车8~15万元的车型占总销量的61.1%,其中8-10万元的车型占30.9%,10-15万元的车型占比达30.2%。

领克品牌承担着吉利汽车高端化迈进的重任,2018年领克01加权平均价为18.18万元,Pro版本以上的高配占比为80%。但是吉利汽车总体继续向高端化迈进“处处受压”。2018年国内降低了汽车进口关税,进口豪华车价格下调,国产豪华车价格也进一步下探,奔驰A180L、宝马1系、奥迪A3等豪华车入门级车型入门车型价格都已低于20万元。中高级车价格直往下调,而领克品牌一直想站稳20万元市场区间,向高端化迈进,眼下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越来越难。

“品牌向上”始终是中国自主品牌的一个追求,不少自主品牌都作出过尝试和努力。但在自主品牌销量体量不大、研发实力较薄弱、车型售价天花板较低的时期,推出的中高端品牌或者中高端车型,大多成了传说而不是传奇。

不可否认的是,领克品牌上市一周年后的销量为120641辆,月均1万辆,业绩还不错。然而,一方面销量确实在提升,另一面车质网投诉率也不断飙升,从去年7月中旬到目前,仅车质网便有近百起投诉案。对此,有媒体专门梳理出领克车型的主要问题:

第一是车身附件及电器问题。打开车质网,大部分的车主投诉提到了共性问题——车身附件及电器问题。10.2英寸全液晶仪表盘、10英寸中控触摸屏,以及4G网络、WiFi分享功能等,都是领克01的主打优势。而在这个优势下,车主反映最多的也集中在了这里,比如车载网络连不上、车机升级后升档降档顿挫严重、倒车雷达故障、蓝牙无法自动连接、人机对话反应慢等等。前一阶段,闹得沸沸扬扬的车机断网事件,不少车主反馈APP不能同步、SOS电话也不能使用。官方回复称运营商割接、联通网络升级,然而一个多星期后依然没有进展,还把网上论坛中众多反映车机断网的帖子删掉,导致车主无处可以申诉、官方升级依然遥遥无期。而再次联系客服时,回复的态度和语气,甚至让大家想起了滴滴客服处理案件时候的拖延和不作为。用车主的原话评价就是:故障处理效率低到令人发指!应对方式毫无效果方向错误!

第二是电瓶亏电故障。一位车主在车质网投诉称:“开了一个月1000公里不到,就发生严重亏电,并连续三天两次道路救援后继续亏电、自动启停失效。”从常识来说,电瓶会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亏电情况?电瓶老化、重复启动或者打火、熄火后仍有过多的外接电子设备。虽然多属于用车习惯导致的亏电,但大面积的投诉事件证明领克产品在质量上的缺陷。

第三是车内空间问题。虽然是2730的轴距,但后排座椅比较短已经成为共同的“槽点”。为了达到空间显大的目的,只能做成460mm的“小板凳”。同时,因为前排驾驶员座椅在舒适性等多方面做的预留空间比较多,中控台朝驾驶员位置倾斜,而副驾驶左侧的腿部空间舒展不开。除此之外后备箱容积为深宽高分别为深度920mm-1820mm×1010mm×720mm,表现平平。按照中国人的出行习惯,大家都习惯了“加长版”,毕竟坐着舒适性更高、才能体现出豪华感。而主打豪华高端的领克,却在空间上失去了话语权。

最后是安全问题。领克01应用的是全新CMA平台架构,但最近一起领克01车祸问题让人们对其主打的安全性提出了质疑。在领克01论坛上,主动安全系统误判的问题占比很大。FCW碰撞预警功能在检测到碰撞风险时会主动介入,进行紧急制动来减小碰撞损失或避免碰撞的发生。但在前段时间,网上大量领克01发生碰撞的报道中,都提及到这一碰撞预警功能未起作用,甚至还有相反的误判刹停。

该媒体就此还采访了作为领克的首批用户,浙江嘉兴的车主说:“这辆吉利领克01是自己十天前提的,提车之后才几天前雷达和前摄像头就坏了,领克01的全液晶仪表盘上也显示了“前摄像头需要维修”等字样。而且中控台上的主屏幕还经常出现黑屏,一直用不了,开空调也没用,到4S店解决后回来开不久又会出现黑屏现象,而且以后还不知道会出现什么问题,自己现在对吉利领克01已经失去了信心。”到了4S店后师傅便把前面的挡风玻璃摘下,新买的车被大卸八块,这让车主怎么想?

经采访,车主透露是因为看中了沃尔沃共享平台和技术才决定提车。但也是因为这个,领克有着和后者差不多的保养费用(奔着BBA水平一路走高)。因此必须要提供一些让人认为买得值的政策,比如终身免费质保政策,包括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这“三大件”可以提供保修服务。但如果仔细看就会发现,看似有诚意的有两个限制条件:其一是终身质保服务仅限首位非运营车主,其二是车主必须按时、按里程,终身在4S店保养,两项近乎苛刻的条件必须全部符合,才能享受终身保修。

另让消费者迷惑的是,还有领克使用的2.0T发动机,代号是B4204T30,也是直接移植的沃尔沃发动机。据悉,B4204TX系列最早可以追溯到2013年中的沃尔沃第46生产周,沃尔沃S60、S60L都使用相同型号。而对这两款车稍有了解便知道,不少用户的新车曾出现了烧机油现象。烧机油的危害大家都知道,怠速不稳、加速无力、油耗上升、尾气排放超标等不良后果,严重者发动机润滑不足,使引擎造成难以修复的损伤甚至报废,造成维修成本大幅升高甚至事故隐患。而这样本身有问题的发动机直接搬到领克01车型上,又怎么好意思打着沃尔沃的旗号去宣传呢?

以林言之见,自主品牌在高端化上的努力和坚持,人们有目共睹,但新一代消费主力在选择产品更加注重、更加认可产品实力。如果只是搞些自娱自乐的传播噱头,搞些自说自话的饥饿营销,搞些自导自演几秒售罄的把戏,搞些自编自排的全国各地争相提车的闹腾等,除了自以为“高明”自以为“创新”外,其实在绝大多数真正想购车的消费者眼里,这样的做法给人的感觉完全是很“很做作、很低级,很土气,很俗气”,绝不像一个高端品牌应有的作为和品位,然而国内的一些所谓的高端自主品牌却乐此不疲,沾沾自喜,还自以为“有腔调”,实际上一边质量问题不断、产能供应不上,一边牛皮哄哄忽悠、我行我素回怼,真是可笑之极。试想,这样的高端品牌还能走多远呢?如果这也算是自主品牌的高端化探索和尝试,那我们宁可不要这种低劣低质低级的“高端品牌”。

自主品牌如何建立一个健康正面、让消费者愿意接受的品牌形象,尚且还没有达到这一理想地步,而建立一个让人认可、引以为豪的自主高端品牌那更是一条漫长之路。无论是吉利领克,还是长城WEY及其他品牌,要想长期赢得客户认可,不断提升市场占有量,打造高端品牌的影响力仍然需要足够长的时间的积累和市场的反复检验,绝不会一蹴而就,立竿见影,而需要靠规模优势、体系优势逐步实现。若指望投机取巧、弯道超车、营销包装只能自毁形象,自取其辱。

长路漫漫,现实残酷,探索向上的道路摆在那,就看领克WEY们怎么走了。

声明:本文由太平洋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混动时代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